我们所住的楼栋从3月7日就开始封控,真的很让人焦虑。我是一名癌症患者,手术之后处于休养阶段。我知道,这样的状态对于恢复健康非常不利,如何才能化解压力、调整心绪呢?这一个月来,我就是跟着老师的教学坚持学习,疏解焦虑,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吴泾镇老年学员李洪淑这样说道。
胡建中现为吴泾镇社区学校书法(篆书)班和国画(花鸟)班的志愿者教师。2022年3月初,春季班开学在即,但就在学员们热切期待回到熟悉的校园,期盼与久别的同学互相切磋的时候,因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又严峻,线下开学只能暂缓。
3月19日,阴转小雨。一早,吴泾镇社区学校6位女教师兵分三路支援居委。王锐娇老师就地参加吴泾新村的防疫志愿工作,其余5位老师共赴氯碱小区。浦春花老师和戴娟娟老师进入小区,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协助医护开展核酸检测;殳玮岚老师、钱琳老师和张佳丽老师三人则驻守在小区门口,她们仨的任务是——代购药。
“人人响应、人人参与、人人自律”——特殊状态下,这是一座城市应有的样子,也是城市软实力的具象展现。只有社会各方的良性互动,才可构成社会治理的大循环。吴泾镇老年教育编织沙龙学员吕震庄用家中有限的毛线编织成花儿花朵,以此来表达“人人起而行之”的深意。
在此次大上海抗疫期间,叶榭镇老年学校的学员除了在各自社区担任志愿者外,还有很多学员在学校的宣传组织下,以线上方式积极参与由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和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青松讲坛”之“抗疫宅家云课堂”系列讲座,旨在丰富社会公众居家抗疫的精神生活,增强抗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反反复复的疫情,打破了上海这座城市原本的市井烟火气和精致的腔调。上海,正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最严峻的一次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许多人选择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毫不退缩,主动应对挑战,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那些坚守的人,内心都闪着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刘新生,72岁,大专,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摄影45年之多,是一名喜欢用照相机讲故事的高烧摄影爱好者。数十幅摄影作品分别在国际、国内等影展中入选、获奖。2015起分别受聘于上海市老年大学、闵行区颛桥镇、吴泾镇等社区学校担任数码摄影等教学工作,多次荣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疫”路有我——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是上海战“疫”的重要力量。吴泾镇老年教育摄影班沈培玉班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学生时代的“红马甲”,到初入职场就化身为“绿马甲”、“大蓝”、“大白”,吴泾镇社区学校青年党员王锐娇老师向“疫”而行,奋勇争先,坚守一线,把党员的责任,青年的担当,化作服务于人民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