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校学生志愿者
2020年初,王锐娇还是一名在校生,正处研一寒假,因突发疫情被封控在湖北老家。那时期的湖北到处都被看不到尽头的恐惧笼罩着。小王老师所居住的偏远小镇仅两万多人口,也有多例确诊病例及无数潜伏着的密接、次密接。当她看到社区群内发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第一时间和父亲一起主动到社区登记,与其他几位热心居民当场成立了志愿者小组。因防护用品稀缺,匆匆戴上口罩和手套,就开始了挨家挨户摸底排查,将近期从外市回乡人员的基本信息一一登记,查验体温,备注需要生活物资的家庭,次日再将物资送至其家中。这件事王老师鲜少提起,也没有觉得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举动,只不过是在那个当下,遵从了内心的决定。
一名疫苗接种志愿者
2021年9月,王锐娇毕业后来到上海工作。她又化身为“绿马甲”,平均每三周都会到吴泾镇体育场协助新冠疫苗的全民接种工作。每次引导接种疫苗的居民填写《知情同意书》,小王老师都尽职尽责,非常耐心。遇到年纪较大或文化水平较低的居民,帮助其填写基本信息,尽己所能为每一位前来接种的居民解决困难。2022年3月初,王老师正和同事们一道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妇女节主题活动,却在3月4日被告知因为突发疫情必须取消。3月5日早晨又接到紧急集合待命的指令;3月7日老年教育春季班暂缓开学,一切校外人员禁止进入校园区域,每天早上走进办公室,消毒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一名核酸检测志愿者
3月10日晚上十点多,正准备休息的王锐娇老师接到紧急通知,第二天与另一位老师一起到吴泾镇体育场协助全员核酸检测工作。3月11日一早,小王老师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迅速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和防护面罩。由于当时开设的核酸检测点位较少,居民们在接到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后,纷纷前往体育场做核酸检测。一时之间,体育场人山人海。王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头顶着大太阳,在队伍旁边维持秩序,保证检测人员之间保持前后一米间距,避免交叉感染。一天下来,跑前跑后,脚底生疼,嗓子也喊哑了。也不知道出了多少身汗,人都快“馊”了。
一名流调电话志愿者
3月18日中午,正吃着午饭的王锐娇老师接到电话,得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已被封控,需要王老师到居委报到,协助开展防疫工作。挂掉电话,王老师立刻把老年教育慕课、社区教育志愿者站点等工作妥善安排,便戴上口罩前往居委。这一次,她又化身为“大白”。在居委办公室一坐便是4个小时,十几页的电话号码,一个个地拨通,询问情况,做好记录。由于当天的任务紧急,也没经验,脱掉防护服的一瞬间,王老师便直冲卫生间,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医护人员需要在防护服里穿上纸尿裤,实在太难受了。
一名随时出征的志愿者
接下来的每一天,王老师便开始了每天早晨八点半前到居委,换上全套防护服,领取当天的工作任务。有时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秩序,有时协助年长居民登记核酸检测码,有时是拿着扩音喇叭在小区内一栋栋通知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每个岗位,小王老师几乎都体验了一把。而为了不再体验第一次当“大白”那样的生理尴尬,王老师强行戒掉了每天早晨起床后喝一大杯水的习惯,防疫口号倒背如流,防护服也穿得越来越熟练。王锐娇全力以赴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说,“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抗击疫情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全民战役,需要我们每个人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定能取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