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有个喜欢收藏钟表的古稀老人,他被称为成都的“钟表大王”。怀表、手表;座钟、挂钟;插屏钟、治疗钟、烟草钟;国产的、瑞士的、法国的;飞机上的、汽车上的、火车上的;小至1.5厘米、大到2.7米……50年收集近4000件,只要是钟表,都逃不过他的“手掌”。
昨(12)日,记者走进了成都民间收藏大王王泽润的家,与他一起分享收藏钟表50年的酸与乐。
攒一月工资买瑞士表
今年72岁的“钟表大王”王泽润身材瘦高,一头灰白头发遮不住脸上的精悍。说起自己为什么会喜欢收藏钟表,他的眼神开始放光。“那是1949年的事了,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王老说,那一年,他12岁,在成都列五中学读书。解放战争打响后,学校停了课,所有的学生都只得回家。在家的日子,除了看书,他没有别的事做,于是盯着家里几座老钟看。过几天,就对这几只钟产生了极大兴趣。
参加工作后,他将收入几乎都花在了钟表上。一次路过春熙路的寄卖行,一块有三个盘和镶有十七颗钻石的瑞士表让他当时就走不动了。王老攒了一个多月的工资,才以48元把心爱的手表带回了家。
300岁古钟仍然在走
王老笑着说:“我给你介绍我的‘大儿子’。”随即打开一个落地钟的木门,“买回它时,不响也不能走。”王老指着“大儿子”介绍说,这是一只巴黎钟,它的年龄已达300岁。“刚来我家时,只是个生锈机芯,我通过各种方法,精心为它配做了楠木外壳和金属钟摆。现在虽然不是很精准,但它仍能走动计时,并随时段的不同发出好几种声音。”王老说,“大儿子”来自旧货市场上,他花6000元买下后,因没钱了,很久没有吃肉。
早报记者 刁明康 摄影 刘筱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