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4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将捐出全部奖金
2007年02月28日 来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02:25 京华时报 浏览次数:49

 据新华社消息 昨天,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各奖项在北京揭晓,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四个最重要的奖项皆“名花有主”。

  歼十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根据《国务院关于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李振声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和“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两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一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歼十飞机工程”一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本次是自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首次出现四大奖项无一“空缺”的局面。在此前的历年奖项名单上,四大奖项都曾出现过空缺,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甚至在2004年度之前连续空缺6年之久。

  三位工人和农民榜上有名

  在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单上出现了3名普通工人和农民,他们摘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科研成果分别是:上海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炼铁厂工人韩明明的“金属检测和自动除铁新技术”、一汽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人王洪军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河南滑县农民企业家李官奇的“利用大豆饼粕生产大豆蛋白质纤维”。

  奖励办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对不同层次,特别是基层工人、农民科技创新的激励,评审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工人农民科技创新评审组,在保证奖励条件标准和水平的基础上,对工人、农民科技创新成果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香港专家首获自然科学头奖

  昨天,由香港大学支志明教授完成的“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是国家科技奖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开放以来,香港地区的专家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首度成立评奖监督委员会

  记者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获悉,针对国家科技奖评审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关方面首次成立了科技奖励监督委员会,以确保奖项评审的权威、公正。

  另外,为确保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的权威公正,有关方面还建立专家诚信评审承诺制度和信誉制度。评委在评审前签署诚信评审承诺书,增强评委的自我约束意识;根据评审专家信誉制度的要求,对国家科技奖励评审过程实施全程记录。

  科技奖突出奖励尖子人才

  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本次科技奖加大了对原始创新的奖励力度。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突出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国家技术发明奖突出对核心技术取得自主

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发明的奖励。

  有关方面在奖励评审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突出对尖子人才的奖励,使国家科技奖“既见成果又见人”。

  对话500万科技大奖得主

  李振声将捐奖金做助学基金

  记者:李院士,您好。对于此次获得的高额奖金有没有使用计划?

  李振声:荣誉归于集体,这次奖金也应归于集体,所以,我已和单位说好了,将这次奖金全部捐给单位,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助一臂之力。(注:根据有关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记者: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您觉得获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是什么?

  李振声:回顾50多年来我所走过的历程,我感到有四点在我的工作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第二,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三,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常想到顾炎武的名言“以兴趣始,以毅力终”,我认为,它对加强科技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很有帮助;第四,要依靠集体和团队。

  记者:是什么原因使你爱上了小麦育种研究?

  李振声:我出身一个农民家庭对农业比较熟悉,我挨过饿,知道粮食的可贵。我在山东农学院上学时,对小麦育种和遗传都很感兴趣,当时,我将学校繁殖的一些优良小麦品种引回家中,乡亲们确实增产增收。这使我认识到科学技术确实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因此就产生了将来我也要争取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本报记者 柳志卿

  李振声简介

  李振声生于1931年,山东淄博人。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振声1990年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入选中科院院士,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华农业英才奖等奖励。

  他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李振声育成的以小偃6号为代表的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

热点推送 更多>>

剪纸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被广泛传承。


近日,学校陆续传来佳音,《工笔画介绍》《透过堂号看家风》《中国古桥介绍》《木贴画作品教学》等四门课程被上海电视台“金色学堂”频道录用,先后在16频道播出。《寻味仓城——品米糕 寻漕运》《松江布与二十四节气》两门课程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学校之间交流互动,4月3日周四上午9:00,在斜土社区学校4楼教室,斜土社区学校、龙华社区学校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每周四清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及预防意识。8月15日,田林十一村居民区邀请街道禁毒办的杨警官在田林十一村活动室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会,社区青少年二十几人参与。

时间飞逝,为期四周的漫步天平悦行走活动就告一段落了,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大伏天,夏日炎炎,桃源村睦邻点气氛热烈。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7月27日,莱顿社区联合社区学校在同舟职校开展了“手把手做西点”亲子烘焙活动。


为了通过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7月26日上午,莱顿学习点开展了“世界多奇妙”科普电影活动。


6月18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社区教育十年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6月15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第三届老年舞蹈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烈举行。

6月15日,伴随着夏季的微热,一月一度的为民服务日在莱顿拉开了序幕。早上8点,小区志愿者们如约来到了活动地点,早早的为即将开始的志愿者活动做起了充分准备。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