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全体兼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线上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与信息化水平,规范教学行为,长宁区老年大学兼职教师培训会于8月30日下午在总校四楼多功能教室举行。校长周柳贞、党支部书记吴金明出席会议。徐克明、许少祖、王觉三位老师作为优秀教师代表交流分享了他们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经验。
徐克明是愚园和水城两个校区教授葫芦丝的教师,为人谦虚随和、勤恳踏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发言中,他侧重介绍了自己参与居家抗疫“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的备课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成果。疫情期间,徐老师心里还是装着他的学员,为了排解学员居家不能到老年大学学习的苦闷和寂寞,他主动录制线上教学,不间断地向所在班级学员发布课程内容,并以“每日一曲”的形式向学员问候和传授新知,不厌其烦地在线上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详尽的指导与讲评,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学员们不受疫情影响,始终居家练习,不断提升技艺,最终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学有所成,在考级和比赛中捷报频传、摘金夺银:2020年7月,4位学员参加中国民管协会第七届全国葫芦丝展演,获2枚老年组金奖、2枚中年组金奖;2021年2月,9位学员参加上海音协线上葫芦丝考级活动,4人通过四级、1人五级、1人六级、1人七级、2人九级,其中8人优秀1人良好。
许少祖是西部校区教授国学课程的老师,他为了上好一个半小时的线上课程,线下要备十个小时以上的课。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视力不够好,所以上课前他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把书本内容和自己的讲稿输入电脑。三万多字的《孟子》,许老师精心准备,撰写了十万多字的讲稿。至于为什么许老师要搞这些常人眼里费时费力的大工程,他说了两个字——喜欢。细细品味这份“喜欢”,其中饱含了许老师对专业的敬爱,对岗位的喜爱,对学员的挚爱,对学校的热爱。正因为许老师和线下教学一样孜孜不倦、全身心地投入线上教学,他在疫情期间的线上专题课程《论语》、《孟子》等深得学员的追捧和青睐。他满怀深情地说,网上教学都是义务劳动,我为什么这么敬业、乐于奉献,是因为心中有一份“家国情怀”,尽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
王觉老师作为新教师代表畅谈了自己在华师大参加教师注册制培训的切身感受。王老师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学习、实地考察、问题研讨等方式,学习了《终身教育入门》、《课程设计》、《技术时代支持的教学》等课程。她逐一讲述了这些课程中的精彩内容,尤其是每堂课后的教学反思环节,同与会教师分享了授课老师们的独到见解与灵活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方法实用易学,适合老年学员的生理、心理特点,令王老师获益匪浅。最终,王觉老师圆满完成了整个培训,为进一步提升自己从教的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有了王觉老师这样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教师的陆续加入,长宁区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壮大,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老年教育事业薪火相传,老年教育队伍后继有人。
三位老师交流经验之后,周校长就学校教学工作的近况做了简要的回顾与分析,充分肯定全体教师为老年教育事业所作的成绩和贡献,强调学校取得的各项成绩始终离不开老师们的不懈努力,赞赏老师们乐学进取、永攀高峰,为长宁区老年大学获得极好的社会声誉。
同时,周校长也提出了现阶段学校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与阻碍。随着老年学员群体的“更新换代”,教师们将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长宁区老年大学需要在新时代、新阶段有新思想、新理念去开辟新征程,构建新格局。周校长鼓励全体教师不断探索,积极思考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法,满足老年学员的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与自我价值获得感,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学校“努力将优质的老年教育办在老百姓的家门口”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春华秋实又一年,初心不改育桃李。此次培训使教师们拓宽了视野,激活了思维,有助于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全体教师在师德修养方面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线上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收获与启迪,同时也明确了下一步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线下线上课程双管齐下可以努力的方向。在变局中不忘育人初心,站好三尺讲台,砥砺奋进、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乐学进取,是大家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