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长常静、彭强和乘务员何志清像往常一样巡视着车厢,这时候的他们不会想到,笔直的铁路远方一场百年不遇的雪灾正逐步走来。
1月26日 凌晨 冻雨
白马龙车站是京广南线的一个四等小站,以往列车呼啸驶过时,乘务员们连看清楚它的机会都没有,但在1月26日,一场百年不遇的冻雨让列车在此裹足不前。冻雨,即使对来自寒冷北方的列车员来说,也是一个新鲜事。
列车长常静回忆,车门推开后呈现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冰冻的世界。原本纤细的手把杆,此刻像大冰糖葫芦一样,裹着厚厚的冰坨;地上原本棱角分明的石砟,已变成圆溜溜的鹅卵石。火车道沿线,房屋被冰雪压塌,树被冰雪压折,一根根电线耷拉在地上。
一瞬间,整个世界仿佛一切已经凝固。
“火车本来不怕雪,但让它在冰上跑也不现实。”在乘务人员的印象中,冻雨给火车带来的致命打击就是钢轨和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骤减。
以往火车遇见冰雪,就会通过车上的砂管向铁轨注砂,借以增加摩擦系数,但这次尽管砂子不停地射向轨道,但车轮依旧打滑。
铁锹铲、热水泼、实在不行男职工就用尿液融冰。参加抢修线路的吴师傅说,尽管抢修中大家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老天仿佛故意和人做对,前面你刚弄好,它就淅淅沥沥地飘起雨雪,不一会铁轨就冻成了冰棍。
1月26日 傍晚 粮荒
在风雪中走走停停的T89次,1月26日晚8点33分,再次滞留在一个叫大甫街的四等小站。
窗外的景象和列车的广播已经使旅客们对南方的灾情有所了解。列车员们的解释和安抚让旅客们暂时平静下来。但令人为难的是26日晚间到27日凌晨,原来按正常情况准备的使往返充足的餐料,此时已消耗殆尽,水箱没水,煤柜无炭,米袋空瘪。
“费了好大劲,才和广铁客调取得联系,请求列车在衡阳临时补给水和食品。”常静说,广铁破例同意他们停车,获悉后列车员连忙打开广播反复提醒旅客做好到衡阳站购买食品的准备。那一刻,常静看见,旅客纷纷穿好衣服,手攥着零钱,在通道排队准备下车购买食品。但让常静没想到的是,因为线路紧张,广铁客调取消了这次衡阳站临时停车。
粮荒持续到韶关才有所改善,在那里乘务员们弄来了100公斤大米,和3小袋从该站职工食堂调出来的煤、面。
有了饭,列车上的人们顿时活跃起来,餐车两端等待买饭的长龙里甚至传出了罕见的笑声。
但当刚想再蒸第二锅米饭时,煤面板结,炉火说什么也烧不上来。无奈之下,厨师们只好趴在炉边,用纸板一遍一遍地扇火,当起了临时的“鼓风机”。
1月27日 上午 手机
被困时,一部可以通话的手机绝对是人的精神支柱。对于这一点,旅客孟召荣体会深刻。
乘坐T89次列车前,这位75岁的老人从未拥有过在他看来属于年轻人的手机,但27日这一天老人却发现了这个“家伙”的神奇之处。
孟召荣前往广州是想赶在春节和儿孙团聚。说好了儿子在广州接站,但没想到遇到大雪,这一耽搁就是十几个小时。失去了联系也没带太多的盘缠,心中十分焦急。
列车员杨文慧发现这一情况后,汇报给了列车长常静,常静立即掏出手机与老人远在广州的儿子和邯郸老家的女儿取得联系,向他们通报平安。从此,每隔一小时,老人的女儿就通过常静的电话,询问老人情况。每次,常静都能给老人的女儿一个满意的答复。
1月27日 归程
1月27日,列车终于到达广州站,经过简单整备的T89次变身T90次准备返乡。
车停在广州的那一刻,餐车长一路小跑着到车库附近的小市场,买了250公斤大米、2桶油和还有10袋食盐。菜市场仅剩的一点蔬菜也被不讲价钱地抢购一空。
28日,列车自广州站驶出后,一路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经过无数次临时停车,1月30日上午9点18分,与暴雪搏斗五昼夜、受困晚点69个小时的T89/90次列车安全返回石家庄。
站在石家庄站的站台上,列车长常静长长地出了一口气。T89/90次正常运行21个小时,往返42小时,本次累计晚点69小时,运行总时间为112小时。
本报记者 崔木扬
北京铁路局、吕景川、贾广龙、蒋琳琳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