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做大气的上海人
东方讲坛梅陇点《上海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讲座
2009年12月24日海派清口周立波当选CNN“亚洲影响力人物”,《洛杉矶时报》文章曾这样分析走红的“上海人民的小菜”:“周对家乡的热爱是这座城市拥抱个性和特性的象征,许多人开始重拾本土文化,方言绽放时尚的光辉。”海纳百川历来是上海的代名词,发展至“十二五”,如何在林立成群的大都市中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
6月14日,梅陇镇社区学校特邀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E-研究院研究员姚霏老师,带来《上海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讲座,梅陇镇社区工作者及部分居民参加听讲。
姚霏老师认为,百年历史看上海,因为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端、中国海岸线的中点等特殊的地理位置,从明清时代起,商业港口城市经济色彩强而政治文化色彩弱的这一边缘性特质,弱化了对西方文化的排拒力,蕴含着善于吸纳外来文化的品质,这对近现代上海城市影响很大。1843年上海开埠,租界的形成让上海成为中国最靠近西方文化的城市;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上海走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不仅圆了一个世纪的梦,上海离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更近一步。
城市化浪潮快速发展,但一个城市的实力又不仅仅是经济科技贸易,还包括文化传统、政治价值观、居民素养等软实力。调查显示,上海游客在外地争吵现象至今未绝;10%的上海居民在煤气表上动手脚结果不少人因此而丧命等等,上海的居民素养,真的做到了“海纳百川”了嚒?我们离“海纳百川”到底有多远?姚霏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让在坐的新老上海人产生了反思。
一堂精彩的讲座,一节关于上海的历史发展解读,获得了场下听众们的热烈呼应:城市化进程既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更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深刻的精神变革,通过学历史,做更大气的上海人。【梅陇镇社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