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老年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已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令人振奋。但就总体而言,都集中于县以上的城市和大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老年教育则是薄弱环节,甚至有相当部分地区还是一张白纸,令人担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农村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的80%。要全面落实《老年法》就必须牢牢抓住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这块阵地,不能放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相继外出打工、经商、办企业,留守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这些留守农村的老人们,既肩负着勤劳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还肩负着教育培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任务。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全面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发展、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正确教育培养下一代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发展老年教育的重点应在农村。农村老年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办学条件差;问题多,工作量大,难度大,老年教育的难点也在农村。面对上述现状,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对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广大老同志的深切关怀,是我们进一步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南。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舆论宣传。一是在县、镇党委、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争取领导强调和部署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推动基层政府重视老年教育,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老年教育。二是争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单位宣传,通过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老年教育,增强农村群众对老年教育的感性、理性认识。三是充分发挥县、镇老年大学《简报》、《参阅资料》的宣传作用,通过摘转上级领导有关老年教育指示、讲话、介绍外地的办学经验,报道和推广本地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动态和成功经验。通过宣传,形成共识,真正达到“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目的。
二、加强党对老年教育的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办好老年学校领导是关键,各级党政领导要深刻理解和认识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把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作为造福农村老人的一项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老年教育的领导。2004年荣昌县委下发了《中共荣昌县委关于加强发展镇村老年教育事业的意见》,要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领导配合抓,齐抓共管。镇、村老年学校可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镇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由镇党委书记或镇长担任,校长有镇党委分管组织的副书记担任,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村老年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有村支部书记担任,校长有村委会主任担任。每年年终,镇、村党政主要领导要认真听取一次老年学校工作汇报,并将其工作情况纳入相关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容。
三、层层培训校长、教师、班长等三支队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师质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的主要标准是质量,而质量的高低在教师,一个好教师可以吸引来一大批学员,从而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老年教育是一件新生事物,许多问题还处在探索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因此,大批的镇、村老年学校办起来以后,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层层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县老年大学协会可借用县老年大学的力量,组织镇老年大学的正副校长和教师代表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开展专题讲座,适时组织他们到附近或外地老年教育办得好的地区考察学习,拓展思路,提高业务能力,学习办学经验。县老年大学还可选派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好教师为镇老年大学教师上公共课、示范课,镇老年大学还可直接派老师到县老年大学当学员,边学边教。镇老年大学协会则负责培训提高各村老年学校的校长、教师。办好一所学校,还要一支骨干队伍,为了充分发挥班长的民主管理和纽带作用,要组织他们到外地考察学习和县内校际间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切实解决“三难”问题,确保农村老年教育持续发展。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存在问题很多,但直接影响老年学校巩固、发展的还是教学场地、经费、师资三大难题,必须引起当地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教学场地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有闲置房屋的就充分利用,有宽裕房屋的就调剂使用,没有闲置和宽裕房屋的就利用成人学校、老干部活动室、会议室等一室多用的办法解决。老年教育是公益事业,经费来源应多渠道,可采取“四个一点”来解决,即:财政补贴一点(这是主渠道),学费收一点,校务委员会成员单位赞助一点,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和个人捐助一点,保证办学正常经费开支。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巩固与发展,学校可根据专业课程需要,在当地中小学、成人教育、农技站、卫生院、司法等单位选聘热爱老年教育、知名度高、专业基础好、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在职或退休人员担任教师。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学校应适当付给教师相应的课时酬金,否则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持久。
五、妥善安排好教学内容、学制和教学时间。课程设置要从实际出发,按需设课。镇、村老年学校可开设音乐、舞蹈、拳剑、书法、绘画、农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法律知识等专业课程。针对农村老年人一般文化水平低,科技知识基础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比较慢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遵循三项原则:一是浅学实用;教学内容宜简不宜繁,宜少不宜多,宜浅不宜深。二是学以致用,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当年学习,当年受益。三是循序渐进,传授一点,消化一点,不断传授,不断消化。农村老年学校的学制可实行“弹性”学制,可长可短,长短结合,根据专业特点,两年制、一年制或短期培训均可。授课时间要根据农村特点和老年人的实际,本着农忙少学,农闲多学,酷暑、严寒不学的原则,每学期学习三个半月至四个月,每月上1-2次课,每次课两小时为宜。
六、培养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在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中,应十分注重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好典型的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中,县老年大学协会和县老年大学要当好当地党、政的参谋、助手,深入镇、村调查和作艰苦细致的发动、指导工作。发现好的典型要及时培养、帮助,并适时召开现场会,使到会人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信得过。还可通过《简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好典型的成功经验,以促进和推动面上的农村老年教育工作。
实践证明,上述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我县镇、村老年教育的发展。目前,全县兴办镇老年大学20所,实现了镇镇有老年大学;兴办村老年学校184所,占全县209个村的91%,其中,有15个镇实现了村村办老年学校。现有镇、村学员6354人,占农村老年人77688人的8%。各镇、村老年学校有健全的领导班子,有固定的教学场地,有与办学相适应的经费保证,有相对稳定的兼职专业课教师,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各校均实行分班教学,定期上课,管理、教学秩序正常,有的学校还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
老年教育事关家家户户,更与我们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农村老年教育,无论我们怎么重视都不为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老年教育必将得到各方面的更多的关注,必将呈现出新的面貌。
(重庆市荣昌县老年大学协会 曹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