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一所学校办学的成效,主要用其教学效果来衡量。本文讨论老年大学(简称老大)教学的若干问题。
关于老年大学的教学水准
有关权威方面建议“老年大学,开展相当于大学专科课程以上的教学活动”1,高校老年教育学院“开展高层次非学历教育为主,并尝试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和需要的高等学历教育”2。笔者认为这一建议是恰当的,它为老年大学教学水准进行了正确的定位,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课程水准、课程内容均应根据这一定位来确定。老大的教学诸环节、教学目的、教学深广度和教学方法都要与这一定位相适应。
说这一定位是恰当,不仅因其与老年大学的名称相符,更重要的是符合目前老大的教学实际,并为老年大学在各类老年学校中的地位、任务和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据2005年3月上海市教委和民政局组织的调查,上海9所市级老年大学学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27.5%;而在高校老年大学中则高达57%,加上高中以上的占有率57%,两者之和为92%34。可见老年大学的教学对象以老年知识分子为主体,将老大的教学水准定在大专以上,从生源基础看是有保证的。
我国老年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迄今走过了近1/4世纪,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体系。着手解决老年教育中的提高与普及问题,是进一步发展老年教育所面临的任务之一。要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老年教育,迫切需要办好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高层次、高质量老年学校,老年大学应当肩负起这一职责。老大教学水准的恰当定位,为保证老年大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正确进行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为学校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老年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水准的理解,也需要从老年教育的实际出发。首先,对非学历教育,其教学水准是就一门门课程而言的。当然随着老大教育的发展,也应该逐步向学科发展。同时,或者认为老大教学水准应是从文化涵义上去理解。亦即课程的文化水准应达到大专以上。根据课程的不同,有的课程的专业水平应达到大专以上,如文学、历史等类课程,完全可以达到普通高校中文、历史等专业的课程水平。有的则不必追求其专业水平,但应确保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如艺术类课程,其艺术水平甚至不必与中专相比,但其文化水平,应该而且可以达到普通高校艺术系课程的水平。这样,我们从文化的视角去理解教学水准,又将文化水准与专业水准理解为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等同的概念。
最后,学校的教学水准是就学校的教学主流而言,并不意味着所有班级的教学水准都必须达到这一标准,正如一所本科高校,并不排斥一些专科班一样。
老年大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老大学员的主体是老年知识分子,有的已是其专业领域的专家。然而学业有专攻,多数人的知识面是有局限的。当今社会分工愈益精细,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也随之细化,加之近数十年来素质教育的缺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美育未能列入学校教育。今天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年知识分子知识结构,具有偏化现象,学理工的缺乏人文艺术素养,学文的则科学工程素养不足。在职时他们多数人忙于工作,退休后有可能也有要求进行补课,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臻完善。因而,老年大学的教学目的应在于完善学员的知识结构。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根据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的。如南宋陈亮认为“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体,老成以德业为重。”过去半个多世纪我国专业教育比重以理工为主,现今老年大学教学以人文艺术课程居多,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段历史事实。
至于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从教学水准、教学目的来看,应该突出文化性、探索性与创新性。
文化性是指老年大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含量,体现其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准。即使是技能型的课程也不应单纯追求技巧、技法,而要通过教学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譬如艺术类课程、表演类课程,可以多充实美学理论,艺术发展史理论,提高学员审美能力,实施高层次美育教育。
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探索性。中等教育主要教给学生成熟了的,已有公认结论的知识,而高等教育要给学生提出尚在探索中的问题,并引导展望。老年大学教学也要把有关前沿引入教学。老年知识分子有较强的分析、鉴别能力,完全可以把学术界的争论引进课堂,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员开展探索活动。探索性是老年大学教学内容的又一特点。
与探索性密切相联系的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性。通过内容的创新来引导和激发老年学员继续创新的热情,进而达到丰富人生的目的。
老年大学的教学原则
根据教育学的一般原理,教学原则要反映社会需求和教学目的,它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法则。除了各类学校教育普遍适用的一般原则外,这里再从老年大学教育的实际出发提出两点。
1.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相结合原则
老年教育是整个老龄事业中的一个子系统,它要服从、服务于老龄工作的总任务、总目的。老龄事业提倡“六个老有”,老年教育是老有所学的重要方面,它应该与其余几个“老有”紧密联系,特别要与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得其所也就乐在其中,并为有所为创造更好条件。如果单纯为学而学,把它作为消磨时间的手段,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淡薄,学习积极性就会消退,也失落了所学的本身。
东华老年大学《丝网花艺术》是上海市精品课程。学员通过深入学习花卉知识和制作技术,制作出具有丰富艺术魅力的丝网花。先后在多种场合展示,获得广泛好评。学员从中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和人生的真谛。一位车祸致残二十年的学员结合教学需要走上了丝网花工艺材料供应、创新的创业之路,不仅改善了家庭的困境,还有余力参与慈善事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重视学员主体地位原则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学双方的协同活动。学习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把学习者当作单纯的教学过程对象,这在教育理念上是错误的。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越来越不成为单纯的对象。成年学员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老年知识分子更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愈加凸显。重视教学过程中学员的主体地位是老年大学教学的又一原则。它应该成为老大教学的一个出发点。老大的学习者不仅在学习科目、时间上有完全的自主选择,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的确定到进程和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尊重学员的参与作用,重视他们意见。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加强互动,避免教师一讲到底,一演到底的做法。提倡亦学亦创(研),学创结合。师生关系上提倡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东华老年大学数码影视研究班是充分尊重学员主体地位进行教学的一个典型例子。学员们在教师引导、帮助下以组长组成的班委为核心,制订教学计划,在分工进行专题研究基础上,自己讲课、能者为师,已经开出了《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制作》等具有一定水平的讲座。有理论,有实践,出了一批有相当质量的作品。学员们高兴地说:“这样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欢乐”,“跟上当今时代发展,找到了精神乐园。”
关于自主教学
强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突出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就会使自主学习成为老年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市老年大学问卷调查中对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满意度达100%,认为自主学习是老年大学应该采取的基本形式的占71%5,在高校老年大学中应该有更高的比例。
自主学习着重于学习方式,而我们将之理解为一种教学形态,在这种形态中尊重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方式和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老年知识分子具有稳定的行之有效的认知模式,丰富的知识积淀。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员自主、能动的学习,知识迁移实现高效的教学,我们将之称为自主教学,以强调这种教学的特点。
自主教育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它体现为学校行为,其侧重点是教育服务,提供条件与机会实施自主教学。除常规的班级授课(在这个教学形式中要注意教学互动)外,大力提倡能者为师,由学有心得的学员分专题交流讲座,学校通过举办和开展各类沙龙、主题学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社会实践(包括文化旅游)等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老年人通过与社会、自然的接触,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从而享受自主教学所带来的成果和喜悦。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大学开办研究班,以研究班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员的自主性,并将学习与研究、创新结合起来,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研究。
(上海老年大学东华分校 朱天申 怀国桢)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老年教育条例(建议稿)》,俞恭庆主编,《上海老年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2] 《上海老年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稿)》,同上。
[3] 《上海市老年教育需示调查分析报告》,同上。
[4] 《充分发挥高校在发展老年教育中的作用》,同上。
[5] 高峰,《老年教育研究》2005年第2、3期。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