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建校30多年来,在学校管理、教学机制、发展模式、培训对象等方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积累了经验。但是,学习对照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提出的“十三五”期间的任务目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们必须站在新起点上认真思考,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作出努力。
一、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一)我们面临的机遇
《规划》的颁布必将给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从宏观上看,将有助于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职能,促进老年教育市场的竞争和优化老年教育资源的配置;从微观上看,将促进我国老年大学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办学质量的提升,给老年教育带来便利,给学校发展带来宝贵的发展机遇。首先,理顺体制,有助于我们集中精力办好学校。过去学校的管理归属模糊,许多事情不知道该谁来管。《规划》出台后,今后在资金划拨、业务归口等方面明确了上级主管部门。其次,优化环境,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环境,有助于开放办学,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这将为我校“一体两翼,章鱼式发展”(即以校本部为办学主体,建立老年远程学习网,为腾飞插上两翼;形成“章鱼式”格局)的办学模式创建一个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再次,明确教学内容和发展方式,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二)我们面临的挑战
《规划》出台后,在老年教育普及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老年大学在教学、管理、生源、师资等诸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我校被评为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一是在校生人数最多,二是课程设置门类最多,三是我们“一体两翼”“章鱼式”的发展模式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开门办学’课题组”作为全国老年大学六个值得推广的办学模式之一。这些都是需要继续保持和发扬的。在《规划》出台的新形势下,全国各级老年大学将会有一个快速发展期。我们一定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感,尽快制定落实《规划》的方案,探索新路子,制定新举措,跃上新台阶。
二、打造“三支”队伍,强化内部管理
人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优先发展,人的发展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的发展,包括员工素质、教师素质和学员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为此,学校应注重打造三支队伍。
1. 打造员工队伍,提升员工素质。
素质就是命运,一个人的素质,决定着他在现代社会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国民总体素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同样,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员工的总体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命运。我们的员工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一是要具备能够胜任老年教育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为此,要实施人才战略。通过教育培训,提升现有员工素质。比如学校的办公自动化,需要具备操作办公软件的能力;班主任需要具备特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等。二是要通过引进人才,优化员工队伍结构。通过人才引进,从总量上扩大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数量,在人才结构上进一步优化。三是要通过机制创新,留住高素质人才。要通过制度创新,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为此,我们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和分配机制,等等。
2.打造教师队伍,推进教师管理科学化。
教师是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支柱,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影响到学员的凝聚力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具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教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二是要建立新任教师的上岗培训、教师统一培训和经验交流制度,以利于帮助教师掌握老年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适应老年学员需求的业务能力;三是要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和常规的教研制度,既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统领作用,又能调动全体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性;四是要依靠鼓励教师打造精品课程,研发校本教材。
3.打造学员队伍,实施素质教育,完善管理制度。
从办学宗旨来说,老年教育也应确立“教育就是育人”的基本理念。“育人”要求“以德为先”,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因此,应自觉地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提升和完善老年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科学技术素质、艺术人文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素质。老年学员的素质教育应以“尊老敬老”为首要原则,不能简单说教,应以引导为主,依靠教育教学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学员相互启发、自我阅读提高等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开展。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就像习总书记在谈到核心价值观时所说的那样,我们要使素质教育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开展素质教育,要把课堂教学作为老年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专门的时间、空间;既要有专门的教师进行传授和引导,也要所有任课教师参与其中。应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求教师结合自己所教课程的性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所谓强化内部管理,主要指树立“三种风气”和建立“三种秩序”。“三种风气”是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树立“三风”有具体的内容,还需要规范实现“三风”的形式和落实的路径。校风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精神面貌,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建立“三个秩序”是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教学秩序和学校秩序。为此需要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的内容很多,以上的内容都和校园文化建设有关,但是老年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这些。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等组成,其内涵不仅展示着老年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蕴含着老年学员的人生价值观,显现着学校的形象和魅力。在《中国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设计》中,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指标,第一条就是“有宗旨鲜明、文化蕴含厚重的校训、校歌、有校风和校园文化精神的文字概括。”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三、提升办学层次,规范教学管理
为什么要提升办学层次?首先,在老年教育普及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办老年教育。那么,我们现有的老年大学如何有新的发展,如何更有竞争力?利用我们的优势资源和发展基础,增加教学层级,提升办学层次是必由之路。再者,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学习需要的教育,但老年人的学习需要具有明显的层次性。2015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提出中国老年教育学员学习需求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初步需求,就是寻求健康快乐。第二层次是递进层次,就是文化养老。通过开展文化学习、文化活动,提升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来丰富老年生活,达到较高品味的养老。第三层次是开发潜能,增能成才。他们超越“文化养老”,开发自己的潜能,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第四层次是价值自我实现,服务社会。这四个层次具有递进性。老年教育要同时满足老年人的各个层次的要求。积极老龄化理论从新的高度诠释了老年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老年教育不能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求知上,而应向“健康、参与、保障”三方面延伸。就是说,老年教育不仅要发挥其本身的教育功能,同时要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按照“积极老年教育观”老年教育应有的引导作用,我们应该引导学员从较底层次需要的满足中开发出新的需要,达到较高的学习目标。
关于规范教学管理。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管理。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老年大学的教材可以定义为广义的教材,就是既包括教科书,也包括比如讲义、教学参考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如对于计算机等学科课程来说,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就需要不断补充修改。但是,无论是固定使用的教科书,还是讲义、参考资料等,从规范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都要纳入管理范畴,尤其是需要学员购买的资料都必须得到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