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11月12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河南69名矿工获救 李毅中徐光春感谢武警救援
2007年08月02日 来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01:35 新京报 浏览次数:54

昨日,一被救出矿井的工人放声痛哭,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井口迎接矿工。当日,陕县69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本报特派记者 杨杰 摄

8月1日11点59分,一直守候在井口的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大声地告诉被救出的工人:你安全了!

昨日,一名被救矿工通过担架被送往急救车。

最后一批营救人员开始撤离,他们是这次营救行动的英雄。

     本报三门峡讯 (特派记者孙旭阳)“我们创造了世上罕见的营救奇迹。”昨日中午12时57分,当最后一名获救矿工被送救护车拉走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宣布:河南陕县“7·29”透水事件被困69名矿工解救成功。随后,经医生检查,这69人均无大碍。

  昨日11时38分,第一名被困矿工在两人的搀扶下走出矿井,中午12时57分,最后一名获救矿工被送上救护车。

  在鞭炮声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举起话筒,宣布“解救成功”,激起在场记者和工作人员掌声和欢呼。

  李毅中说,“7·29”透水事件救援工作,是中国近年来最成功的一次矿难救援工作。国家安监总局会认真研究此次大救援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日后的工作服务。

  “我们创造了世上罕见的营救奇迹。”李毅中说,“这说明,只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各种危险。”

  李毅中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此事,河南省委省政府,三门峡市和陕县各级部门密切协作,是救援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李毅中着重提出了对武警部队的敬意和感谢。3天来,300多名驻扎在三门峡和洛阳的武警战士一直坚守在救援现场。更重要的是,7月29日发生透水事件后,正是武警战士快速出动,堵住了河道冲进采空区的洪水,成为矿工没有当场遇难的最大原因。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也重点感谢了武警部队。徐光春说,“7·29”是一场完全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矿难,很少见,但各级政府组织的救援工作,也取得了很少见的大成绩。

  徐光春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此次救援工作,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华建敏专门为此批示。“在‘科学施救、精心实救’的指示下,我们取得了救援工作的成功。”

  徐光春还表扬了三门峡市义马煤业集团公司,称该公司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战斗在第一线,直接救出了被困矿工。

      现场:首名矿工出井时,井外一人跪倒大哭

  昨日上午11时10分,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河南省长李成玉、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等人,来到事发的支建煤矿“东风二井”井口外。

  11时20分,井口值守人员突然向指挥部汇报,被困人员已离开原地点,因为“井底电话没人接了”。

  11时38分,伴随着武警战士的开道,两名救援人员搀扶着一名眼缠黑布条,浑身煤灰的矿工走出矿井。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走上前去,握着这名矿工的手说:“上井了,你安全了,不要担心。”

  这名矿工说着道谢的话,双膝下弯,差点跪下,救援人员马上将其拉起。记者事后获悉,此矿工名叫蓝建宁。

  当蓝建宁出井的一刹那,在离井口50多米远的煤矿工具房门口,一名中年矿工当即跪倒在地,扬着手大哭。

  12时54分,第69名被困矿工出井。数百名在场人员和执勤人员鼓掌喝彩。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出井过程中,李毅中、徐光春、李成玉和赵铁锤等一直在井口站立等候受困者出井,与每一位获救者握手致意。

  据记者统计,“你安全了”这句话,徐光春说了不下一百次。

  特写:陕县副县长人群中大哭

  义煤集团副总经理称,救援者冒生命危险下井

  当最后一名矿工被救护车送走后,陕县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该县救援工作的副指挥长王玉山站在人群中“哇”地一声哭出来。

  “王县长这几天来一直没睡觉,连饭都吃不下。”陕县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王对辖区的煤矿安全工作一直抓得比较紧,没想到却遇到山洪,困住了这么多矿工。

  “上级领导也认为不是他的责任,可69条人命悬着……”这位工作人员说。

  在王玉山失声痛哭后,他的秘书很快陪护他离开现场。

  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贾学勤说,该公司组织了360多人的抢险突击队员,和30多人的技术队员,一直在救援一线。

  “说实话,要不是有矿工兄弟被困在里面,即使有人放成捆的钞票在井底,我们也不敢下去。”贾学勤说,煤矿救援工作风险特别高,救援者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另外的生命。

  在数家医院外,被救矿工的家属纷纷向工作人员打听亲人是否住在该医院。当被告知一两天后才能探访病房后,家属们都表示理解。在黄河医院内,支建煤矿工作人员将病房内的情况用手机拍摄后,向家属展示。

  在看到亲人躺在病房上说话后,部分家属笑着,又流着眼泪。

      获救矿工普遍感到饿,没有发现病症

  获救的69名矿工,大多都可以在搀扶下步行走向救护车。只有5人是躺在担架上出的井口。

  获救者都眼缠黑布,对领导的慰问和众人的欢呼,他们大多能低声回应。也有体力尚可者一边大声道谢,一边作揖。

  “看起来他们神志都还清楚。”在场救护车的一名医生说,“他们已经在地下呆了75个小时,眼睛突然见光,会严重损坏眼组织,甚至致盲。

  获救矿工一出井,就马上被送进救护车,送往早已待命的医院

  三门峡第一人民医院、黄河医院、中心医院以及陕县人民医院等医院,承担救治矿工的任务。

  黄河医院接纳了19名矿工,据医院院长卫礼堂介绍,医院为此组织了13名医生,和42名护士,专门负责救护。

  “病人的神志都很清楚。”卫礼堂说,护士先是为矿工们洗澡、清甲,再由医生为其做全身检查,没发现病症。“受困三天,他们普遍感到很饿,还有点头晕,这些不适休息一下就好了。”

  该院参加救治的护士长贺雪琴说,有几名矿工感到头疼,算是病情比较严重的,“为他们输液输氧,再补充营养,身体将很快恢复。”

  而参与救治的其他几家医院,情况也是如此。

  三门峡市宣传部门告诉记者,获救矿工都是身体暂时虚弱而已,“没有一个人有生命危险”。支建煤矿负责人则表示,从身体状况看,8月3日下午,大部分矿工就可以出院。

  回放

  7月29日8时40分左右,河南陕县支建煤矿东风井发生透水事故,69人被困。

  7月29日20:10,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与被困人员通电话。

  7月30日上午,支建矿区所有渗水点全部堵实。

  7月30日10时20分至12时50分,400多发炮弹定点发往高空云层,进行驱云。

  7月30日21时,井上救援人员顺利通过通风管道向井下送奶400公斤。

  7月30日22:30左右,李毅中与被困矿工通话为其打气。

  7月31日下午,一直与井上保持联系的电话突然中断,陕县网通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刚背着便携式查线机进井,对电话线进行了修复。

  8月1日清晨7时10分,义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武豫鲁穿上矿工服下井。

  8月1日上午8时,井底巷道清淤100米,因为巷底淤塞情况轻微,进度很快。

  8月1日9时50分,救援队员头脚相连地趴在泥泞中,用手扒开最后13米的淤积,看到了对面的第一名矿工。

  8月1日12:45,69名被困矿工全部安全升井。

    本报三门峡讯 (特派记者孙旭阳)69名矿工获救,被业内称为“煤矿救援史上的奇迹”。据专家介绍,他们之所以能获救,除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外,其齐全的安全设备、科学的救援方案以及矿工们的自救行为都是重要因素。

  300武警拦住夺命洪水

  7月29日,透水事件发生后,三门峡和洛阳两地共出动300多名武警战士,快速赶到支建煤矿附近的泄洪道边,堵住了通向采空区老巷井的口子。

  同时,武警战士还在出事的铝矿坑边,用塑料布等物,隔绝了洪水向山体渗进。

  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贾学勤说,“一堵”是救援方案的釜底抽薪之计。“要不是武警堵得及时,更多的水涌进巷道,谁也救不回他们。”

  昨日救援成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和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等领导,都对武警部队再三表示感谢。

  救命电话和“救命管”

  透水事件发生后,附近数家煤矿都派出抢险队前往支建煤矿支援。其中,实力最雄厚的当属义马煤业集团公司。该公司共在抢险中出动360多名矿工,计1360人次,大大加快了排水清淤的力度。

  而同时,井下被困的69名矿工,还可以通过电话与地面联系,这让从业多年的很多矿井工程师都感到不可思议。

  获救人员告诉记者,电话让他们了解到救援力度和进度,情绪稳定,地面也可以根据地下需要,为其输氧气和牛奶等物,保持其体力和基本的生存需要。

  而巷道内一根直径约为5厘米的橡胶管,既可以通风输氧,又可以输送牛奶,成为“救命管”。

  帮扶小组互相打气

  “7·29”透水事件发生后,69名矿工曾发生短时间的慌乱,但其中的两名副队长站出来,指挥大家自救,挽救了全体人的生命。这两名副队长,一位名叫朱念群,负责采煤工作,另一位叫郭石屯,负责掘进。

  参加救援的人员称,69名矿工之所以能活下来,地面的输氧和输牛奶固然重要,而整个集体情绪稳定,动作一致,也为矿工保存了体力,使其不盲目求生,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昨日下午,两副队长之一的郭石屯和另一名被困矿工吉万年接受了本报采访,各自讲述了自己被困的75小时。

      人物:郭石屯 身份:副队长

  “从没有想过会死”

  新京报:你好,郭师傅,在上午出井的那一刻,你听到徐光春书记的慰问和大家的欢呼了吗?

  郭石屯:我当然听见了,我的神志一直很清楚。出井前,抢险的兄弟也给我大致讲了井外的情况。

  新京报:有什么感受?

  郭石屯:激动,又非常感激。我真想给大家下跪。没有你们在地面上的奋战,我们肯定要死在下边……

      新京报:你在井下想过自己可能会被困死吗?

  郭石屯:从没有想过。水透进来后,我们很快拨通了地面的电话。特别是徐光春书记说,党和政府正不惜一切代价救我们。

  “干部就要站出来”

  新京报:当时你清楚透水的情况吗?

  郭石屯:听地面讲了,我对矿井很熟悉,知道只要救得及时,要不了我们的命。

  新京报:那其他的人呢?我听你的工友说,你们69个人被困后,有三个年轻矿工的情绪特别不稳定,坚持不吃东西?

  郭石屯:这是真的。刚被困住时,69个人乱成一团。还有人想游过巷道冲出去……

  新京报:能游出去吗?

  郭石屯:想在地下水中游过几百米,等于送死。

  新京报:那你们会怎么办?

  郭石屯:全部拦下这些人。

  新京报:谁带头的?

  郭石屯:我和朱念群,还有其他人。我和老朱都是副队长,算不上什么官吧,但在这样的场合,是干部就要站出来,为大家的生命负责。

  “我给各组安排活儿”

  新京报:大家的慌乱持续多久?

  郭石屯:很快就平息了。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成立帮扶小组,每组5个人,互相鼓励,谁不喝牛奶,大家都劝他。

  新京报:大家配合吗?

  郭石屯:很配合。谁都知道,如果一盘散沙,大家会死得更快。

  新京报:除了互相打气,你们的帮扶小组还有什么功能?

  郭石屯:我给各个小组都安排了活儿,比如谁当组长,谁解劝想不开的,谁照顾身体弱的,都很具体。只有我们有事儿做,头脑才会清醒。

      对话2:“电话救了大家的命”

  人物:吉万年 身份:被困矿工之一

  新京报:吉师傅,你好,现在没事吧?

  吉万年:没事儿,就是饿,头还有点晕,歇歇就好了。

  新京报:刚刚出井的时候,你最想做什么?

  吉万年:想给人们道个谢,可是我没力气。我真是太感谢了……

  新京报:你们在下边,知道有这么多领导和战士救你们吗?

  吉万年:知道,无论谁跟地面通了话,剩下的人都知道电话内容。

      新京报:要是没那个电话机呢?

  吉万年:我想大部分人肯定都受不了,要是没电话给个念想,在那地方呆五分钟,是人都会发疯。

  新京报:那后果很严重了。

  吉万年:只能是死。电话其实救了大家的命。

  “喝牛奶有人拉肚子”

  新京报:除了电话机,还有那根输氧气的管子呢。

  吉万年:唉,亏得抢救及时,保住了这根管子,要不我们不会被饿死,也要憋死。

  新京报:上面还通过管子输牛奶……

  吉万年:喝牛奶也很好,保住了基本的营养。不过有人不习惯,喝了有点拉肚子。

  新京报:问题不严重吧?

  吉万年:不严重,肠胃有点不适应,小问题。困到井下,有电话打,还能喝上牛奶,世界上都少见呀。

  “矿上注意安全生产”

  新京报:7月29日那天上午还记得吗?

  吉万年:记得。我7点10分赶到矿上,换了衣服,领了矿灯。我们又开了十几分钟的安全会。

  新京报:安全会都讲什么内容?

  吉万年:都是下井操作的注意事项。我们每次下井都要讲。

  新京报:为什么要这样?

  吉万年:在矿上干,没啥小事,人命关天呀,矿上平常很注意安全生产。

  新京报:你几点下的井?

  吉万年:我们跟夜班的工友换班,7点40下的井。可能有半个多小时吧,水就涌进了巷道。

  “出事前本想休一天”

  新京报:你一个月工资能拿多少?

  吉万年:一个班8小时,我一个月上25个班,能拿2000块出头吧。

  新京报:在陕县,这个工资高不高?

  吉万年:差不多吧。我老家的地太薄,一个人2亩多地,一年四季也就挣几千块。

  新京报:就没想着多休息一下?

  吉万年:有时候自己也给自己放假。7月28日夜里下雨,第二天到了上工时候,我看雨那么大,心里很别扭,就不想去上工了。

  新京报:不上领导批评吗?

  吉万年:不会批评,只是我要少拿钱。现在看来,那天好像有点心理感应,我本来很勤快的。

  新京报:为什么又上工了?

  吉万年:一个老乡跟我说,雨大你又出不去,闲一天也是闲一天,干嘛不去挣钱呢。我想也是,浪费一天时间,就浪费一天的饭钱,对不起老婆孩子呀,所以就去了。

  本版文字/本报特派三门峡记者 孙旭阳

  本版图片/本报特派三门峡记者 杨杰

热点推送 更多>>

剪纸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被广泛传承。


近日,学校陆续传来佳音,《工笔画介绍》《透过堂号看家风》《中国古桥介绍》《木贴画作品教学》等四门课程被上海电视台“金色学堂”频道录用,先后在16频道播出。《寻味仓城——品米糕 寻漕运》《松江布与二十四节气》两门课程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学校之间交流互动,4月3日周四上午9:00,在斜土社区学校4楼教室,斜土社区学校、龙华社区学校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每周四清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及预防意识。8月15日,田林十一村居民区邀请街道禁毒办的杨警官在田林十一村活动室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会,社区青少年二十几人参与。

时间飞逝,为期四周的漫步天平悦行走活动就告一段落了,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大伏天,夏日炎炎,桃源村睦邻点气氛热烈。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7月27日,莱顿社区联合社区学校在同舟职校开展了“手把手做西点”亲子烘焙活动。


为了通过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7月26日上午,莱顿学习点开展了“世界多奇妙”科普电影活动。


6月18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社区教育十年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6月15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第三届老年舞蹈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烈举行。

6月15日,伴随着夏季的微热,一月一度的为民服务日在莱顿拉开了序幕。早上8点,小区志愿者们如约来到了活动地点,早早的为即将开始的志愿者活动做起了充分准备。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