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大学的办学思路主要有两个结合:一个是教育与科研相结合,一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是基于这样的办学思路,上海老年大学启动了老年自主学习的实验。本文拟简要介绍自主学习理论发展的思想背景,以及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研究的一些成果,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自主学习中的师生关系,以期为上海老年大学的自主学习实验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实践上的指导。
一、自主学习理论发展的思想背景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自主学习越来越得到教育研究的重视。无论中小学教育还是成人教育、老年教育,人们都将自主学习作为其重要的发展方向。自主学习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先秦时期的孟子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一个人获得高深的造诣,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积极主动地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就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也就能得心应手。朱熹认为做学问主要靠自己主动去学习,不能依赖别人代做。“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早期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把自己描述为自我学习者,柏拉图则认为教育最大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人发展为自我学习,亚里士多德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潜能可在有教师或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发展。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自主学习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本身的情感和需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以人本主义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大纲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即情感发展目标和认知发展目标批判了传统教学只强调智力,导致只有智力而无完整人的教育结果。在具体实践中,人本主义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可见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也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发展。
70年代自主学习获得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远程教育中自主或独立学习理论的发展。20世纪60~70年代,远程教育中自主或独立学习理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丰富,主要代表人物有魏德迈(C.A.Wedemeyer,美国)和穆尔M.Moore,美国、德林(Delling,德国)。
魏德迈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独立学习和学生自治,他提出三条灵活自主的原理,其一,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教育目标和选学课程;其二,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决定学习进度;其三,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他提出克服教育时空屏障的唯一途径就是将教与学相分离,并根据分离的要求将教和学的设计规划为一系列分离的活动。穆尔认为远程教育是一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活动,他提出三条标准测算学习自主的程度,即设定学习目标的自主权,选择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和选择考核方法的自主权。穆尔学生自治的思想首次表示了向行为主义倡导的“教师主导”传统的挑战,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德林主张在远程教育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教”的特征,教师和教育组织的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远程教育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和独立。他建议对成人不要照搬常规的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而要充分发挥成人的自主精神。
远程教育中自主或独立学习的理论大大丰富了自主学习的内涵,它既是自主学习理论在70年代发展的一个表现,也是促进其发展的动力。
九十年代随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自主学习又获得很多的理论支持。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主动根据先前认知结构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外在的影响包括教育影响必须通过他自己的选择——内化——外化才能成为他们的知识、观念、能力、品德,这个内部的心理转化过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通过自主建构,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个性等在其中得以发展,学生从自在主体发展到自为主体需要教育的主动。教师要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作为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的主旋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将来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使学习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使学生将原有经验与当前学习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要促进学生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学习。可见,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成长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进而成长为既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又有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人。建构主义对我们理解自主学习极为重要,它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并且进一步深化了自主学习。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掀起了第三次教育改革热潮,特别强调以“探究”为特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与实质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自主学习的看法尚存在一些分歧。不同的研究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说明,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观点:
——维果斯基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的过程。他们把儿童的语言分为外部语言、自我中心的语言和内部语言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在外部语言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外界的社会成员的言语来指导和控制,在自我中心言语阶段主要靠他们对自己的出声言语即自我中心的言语来调节,而在内部言语阶段,学习主要是由他们不出声的内部言语来指导和控制,因此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儿童言语内化的结果。
——操作主义的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行为,它是个体基于外部强化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的过程。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一系列使学习活动倾向于学习结果的行为,如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等;自我强化主要是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进行的奖励和惩罚。
——社会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则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都进行主动控制和调节的学习。他们把自主学习分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自我效能和榜样示范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他们认为自我观察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和了解,自我判断是指将观察到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标准作比较进而做出判断,自我反应是学生对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或行为表现。
——90年代以后自主学习研究进入新高潮,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Zimmerman)是其中一位非常著名的代表人物。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要想完整把握自主学习的实质,必须从学习的不同维度对自主学习做出综合的界定。他指出自主学习是自我、行为和环境三方面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结果,因此自主学习可以划分为内在的自主,行为的自主和环境的自主三个方面,探讨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也应从个人内部,行为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994年齐莫曼提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解框架。(见下图)
齐莫曼提出的自主学习的理解框架

齐莫曼认为,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自主,主要依据任务条件。如果任务条件六个方面均是自己选择或控制的,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近几年来我国对自主学习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如北师大程晓堂认为自主学习一般包括三方面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从上面各家对自主学习的阐述,可以发现自主学习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能动性。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被动学习,它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消极地从事学习。以上各家观点几乎都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作用,如,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等。2.有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一般说来,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3.相对独立性。自主学习有其独立性的一面,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对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但这种独立性又不是绝对的,不可能完全脱离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帮助,因而还有其依赖性的一面。因此自主学习中师生关系玉传统学习有很大的区别。
三、自主学习中的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这种模式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学习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是围绕着教师的“教”进行的。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学习地位,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积极性也得不到发挥。在自主学习当中,学生在学习整个过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对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出选择和控制,如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等,独立地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教师则主要是课堂活动的谋划者和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他们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向他们传授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和建构主义的心理学家认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学中一般要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结果评价等环节。
齐莫曼在对自主学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监控自己的学习,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学习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选择策略,让学生自己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教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鼓励学生自学等。
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与传统学习一个基本的区别,也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关键性问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衡量进行自主学习的标志也是影响自主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上海老年大学正在开展的自主学习的实验,是有充分理论根据的,也是符合老年人学习心理特点的,他们在实验中提出的“按需施教、能者为师、互帮互学、自学为主”的办班指导思想,值得赞赏,颇有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