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5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上海老年大学25周年主题大会解说词(二)
2010年07月22日 来源:上海老年大学校报 浏览次数:177

 

人生因学习而美丽
——上海老年大学25周年主题大会解说词(二)
第二篇章 喜看欣欣向荣的今朝
我们回忆过去,是为了激励今天;我们展望今天,是为了创造未来。一串串蜿蜒的足迹,记录下远不只是一节节攀升的数字,更有一幕幕务实前行的恢弘篇章。
二十五年的发展让这里成为了老年学员们“求知的学园,温馨的家园,健康的乐园,美丽的花园”。
“我的老年大学,我的家”,在这里有色彩缤纷的画卷,这里有嘹亮昂扬的歌声,这里有纤巧编织的时尚,这里有大千世界的情怀。
您,扎根于银发群中,绽放在黄浦江畔。
您,耕耘希望的田野,输送着爱与未来。
在您的怀抱,没有老年人的叹息和凄婉;在这里,没有退休后的孤寂与烦闷。
在您的家园,渴望知识的火焰在燃烧;在这里,久违的青春气息被点燃。
我的老年大学,我的家。谢谢您告诉我。尽管年轻的时光谁都会留恋。但时间的年轮留下不止是岁月的沧桑,更有人生的希望。
我的老年大学,我的家。谢谢您告诉我。尽管青春的年华一去不返。但是只要心里充满阳光,生活就会充满向往。
菁菁校园留下一串串醉人的微笑,更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和绚丽的人生。
保持三项纪录的学员
这是一所让人流连忘返的学校。不少同学至今保持着三项纪录。有的从老年大学创办之初就开始求学,成了最老的学员。有的成了学习课程最多的学员,有的热心介绍其他老人入校,最多竟达二百余人。
这里,用知识培基,让才艺尽展,这里是我们夕阳人生的快乐驿站,这里是我们人生的幸福源泉。无论是九十,还是八十,我们都要活出年轻的心态和不老的精神!秦丹华同学常说:“我爱老年大学,在老年大学我就象变了一个人,只要我能走动一天,就要到老年大学来听一天课。”
坐在轮椅上的学员,双目失明的学员
这是一片让人生重现光明的学校。有双目失明的,有由保姆搀扶乘坐出租车来校听课的,还有身体残疾的,他们一学就是好几门课。
学校劝她们不要来学校上课了。可是,他们却动情地说:“我已把老年大学当成自己的家了,只有在校听课,生活才快乐,才不寂寞。”无数身有残疾的学员在老年大学找到了他们生命的泉水。
拐杖、轮椅不能成为求知的阻碍,在老年大学这个快乐、开放的家园,知识就是老人们幸福的源泉。
只要理想在,心灵之花就不会枯萎。卞直忠同学就是一位坚强的人。他说:“只有找到了奋斗的支撑点,人生的脚步才能走得踏实。
这是一所传递爱和希望的学校。八十高龄的老年大学学员张纫芷,生活并不富裕。但是面对父亲给她的1000美金遗产,她毅然选择捐给心爱的学校——老年大学。因为她说,这里就是我家,家好就是我好。因为她说,学校就是我家,家在希望就在。
我们爱老年大学,让我们一起为这个家添砖加瓦。最美不过夕阳红,生命谱写新诗篇。
在汶川大地震时,70岁的张敏利学员特意从家里乘出租车到学校,将10000元捐赠给灾区。她毫不吝啬地说:“奉献爱心,也是我们的责任。”
走进少教所,小手牵大手,辐射社会
这里也是一片不断创造价值的学校。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风采辐射社会。老年学员们把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送到重点中学。把社会的关爱与温暖送到了工读学校,与失足青少年共同联谊。
学员们还精心策划了“大手牵小手,看爷爷奶奶上大学”的教育活动。把足以成为他们孙辈的小学生带进教室,与孩子们共上一堂课。“不要看我老眼昏花,手脑笨拙,求学的执着,不逊于孙辈少年”,钮鲁佩老班长自豪地说。是老年大学给了我第二个春天,我们要将春的温暖播撒大地。
教师群体
感动,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拥有感动,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我们不会忘记带给我们这一切的可敬的老师。
杭英老师,可以靠画国画得到很高的酬金,但他二十余年却从未放弃老年教育,如涓涓细流为老年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杭英老师说得好:“人生就是选择,我选择了老年教育事业,我无悔。”王世豪老师,80高龄仍精神饱满地站在老年大学的讲台上;东华大学副教授邵季英老师所带的班级、社团多次获得全国性时装表演一等奖。
感谢您,我的老师,是你们为我们建设了这所乐园,使我们桑榆之年依然骄阳似火。
办学者群体
我们也不会忘记带给我们这一切的可爱的办学者。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类学校,来自各个岗位,他们齐聚一堂为了同一个心愿:办人民满意的老年大学。他们向社会各界求助、募集经费,商借教室,为了争取老年人受教育的权益无怨无悔。他们甘愿回绝其他民办高校的高薪聘请,将余辉奉献老年教育事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漫天。老年的生活同样多彩,同样辉煌。高峰老师道出了我们办学者的心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感谢您老师,是你们让这里处处荡漾着年轻的心态和青春的气息。
晚霞的余晖很美,只要你懂得去细细品味。晚霞的余晖很热,只要你愿意去尽情发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感谢您,我的老年大学,我的家。是您帮助我实现着全新的人生价值。感谢您,老年大学辛勤的园丁们。
请看,火红的晚霞已辉映天地,正迎接着明日东方最璀璨的朝阳。 让我们把最美的鲜花献给我们的可敬的老师。
(计 琳)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