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收藏各种有历史价值并能反映各个时代特点的票证。疫情期间,我和外孙女一起整理写字台抽屉时无意中发现几张过去留下来已经发了黄的粮票,顿时回忆满满。我的外孙女看到粮票时顿时很好奇,问我这是什么,于是我就很有耐心地给她讲述了关于粮票的故事。
人类粮票最早出现的并不是在中国,早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应对国内商品短缺,就将商品进行有计划的分配,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央苏区为了解决战时物资供给,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当时叫“借谷证”,共向边区群众借谷100余万担,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大规模开展经济建设。我国粮食极度短缺,收支难以平衡,针对日益尖锐的粮食供求问题,中央决定于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我们所说的统购统销。随后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粮票使用,每个人按照年龄和工种发放粮票,购买粮食时不仅要付钱还要付粮票。那时候的粮票就像现在的钞票一样,是基本生活的保障,可以说没有粮票就没有食物。
我童年时期,家里因人口多,粮食非常紧张,想要吃饱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家里为了吃饭总是吵吵闹闹的。因为吃不饱,我都饿得面黄肌瘦。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学校离家里很远,走路要走一个多小时,因为粮食紧张,每天的三餐都是定量的,每天放学回家肚子非常饿,可是兜里只有钱但没有粮票,只能饿着肚子走回家。所以我到现在还是非常珍惜粮食的,也经常教育子女不要浪费粮食。
随着国家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蛋、奶等逐渐上了餐桌,粮食吃得少了,粮票出现了剩余,1985年4月,国家正式取消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但是粮票并没有消失,直到1993年5月,粮票正式废止,从此粮票就光荣退休,退出了历史舞台。
小小的一张粮票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回忆过去的岁月,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也经常教育我的子女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以节约为光荣,浪费为可耻。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