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2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外国藏家收购中国古医书 专家呼吁引起国人重视
2007年01月14日 来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 08:18 北京娱乐信报 浏览次数:435

张品超向记者展示他从日本购回的中医古籍

  很多珍贵宋元医书孤本流落海外 专家呼吁应引起国人重视

  “近几个月来,已经有五六批来自国外的客商,向我提出收购中国古代医书的意向了,虽然价钱稍低,但需求的量非常大——几乎是凡精品必收。虽然古代医书在旧货市场中很常见,但这么大量地被外国人收购,我总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近日,古旧书商刘先生向记者如是说。而著名中医文物收藏家张品超先生则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很多外国藏家在华大量搜集中医文物,应该引起国人的重视。

  内幕

  德国藏家搜集800个古药瓶

  刘先生向记者表示,有一位日本人兼田先生,已经从他这里卖走近10万元的古医书了,大约100多本。而据他所知,与兼田做这种医书生意的不止自己一人,而自己同时也向其他四五批外国收藏家供货物。古医书收藏为何突然火热起来了?为何外国藏家要大量收购?记者请教了著名中医文物收藏家张品超先生。

  张品超透露,中医文物的收藏,在海外早已火热。外国藏家大量收购中医文物,是他们认识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和商机,而这些是我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大约在10年以前,就有日本人、韩国人甚至是欧洲人,凭着他们在文化方面的敏感性——也可以说是前瞻性,早已开始了他们在中医史文物方面的搜求工作。譬如,德国有位文树德先生,这是他的中国名字,夫妇俩都是日耳曼民族。文先生先后在中国等地收集了800个古中药瓶,不但专门办了展览,而且编图出版。

  还有一次,大约在五六年前,在古玩城三楼某店有一套中医古籍,是手抄本医籍。书法精美,插图艳亮,可见当年的作者是下了大工夫的。古玩商也很重视,放在展柜正中显眼的地方。见到这么稀见的东西,当然想买下来丰富自己的收藏。一问价,对方答曰:“对不起,这是给韩国人留的。”

  三种途径广收中医文物

  就目前所知,现在颇有一些“外人”在这方面用心、下工夫。他们通常通过三种途径来收集中医文物。第一是自己亲购或委托洋人同胞;第二是通过中国国内专业人士;第三就是通过国内的文物贩子。在关系上,结为友好或盟友;在经济上互惠,你得钱我得东西。说来真使人心里难受,很多实力雄厚的外国藏家不问东西,不看质量,一年也罢,半载也罢,给国内的文物贩子留下个几万几十万的“小钱儿”,过一段时间来收取货物。只要是中医古籍、中医文物就行。

  藏界

  中医古籍不受重视

  长久以来,我国的藏书界一直不大关注医书的收藏。著名藏书家韦力表示,按照我国传统的藏书价值观来讲,医书的收藏价值并不大。1000多年来,我国藏书家关注的往往是子、经、史、集等书目,这些用今天的话来讲,是社会科学的范畴。而古代医书属于实用类的书籍,有的是医生看病的手记,有的是记载治病的药方或偏方,有的是中医理论著作。而医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的,比如眼科,10年前研究眼科的著作,今天看起来就显得有些落后了——在中国古代也是一样。所以1000多年来,医书一直不受主流藏书界的重视。

  不过韦力透露,现在也有人专门收藏古代医书。比如天津一位陈姓藏家,就有不少珍贵的古代医书。这位陈先生本身是著名中医,他收藏医书的目的,是从中寻找古代秘方,并加以研究,运用到工作中去。不过像陈先生这种收藏家,在收藏界中实在是太少了,试问中国的收藏家有几个是深谙中医精髓的?从另一个角度讲,陈先生的收藏目的与一般藏家也有很大不同。

  珍贵中医古籍流失海外

  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印了很多医籍,但由于战乱等原因,尤其帝国主义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瓜分,所以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太多,而且很多珍贵的中医古籍流失海外。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博物馆等海外著名博物馆都有收藏。张品超介绍,现在国内能见到的针灸明堂图(供悬挂),一般都是清代、民国时期的。但大英博物馆有一张残图,是唐代的,出自敦煌,堪称是举世无双的孤品。但是从全球整体来看,收藏中医古籍水平最高的是日本藏家,其整体质量胜过中国。很多珍贵的宋元版古籍大体都在日本,我们无法匹敌。比如像中医里不可或缺的《外台秘要》和《备急千金要方》,我们连明版的都很稀见,而宋元版在日本。其中南宋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20世纪末,日本人精印后,送每位驻日大使一部。中国前驻日大使符浩同志也得一部。

  张品超还透露,我国中医文化研究的著名权威李经纬老先生近日说,不管是中医、中药,包括中医古籍,的确到了非挽救不可的程度了。譬如说,宋元版的中医古籍大都在日本,那么明清这一块就一定要大力守住。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明清医书已很少了。但民间及许多中医师还保有很大部分。现在不加以保护、抢救,未来我们研究自己老祖宗的文化还要到日本去“取经”吗?

  价值

 古医书记载中医传承史

  数千年来,我国的中医在施展医术时,多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宋代出现了太医院,但它还不是中医药实施活动的主体形式。那么他们的学习、连接、交流、传续靠什么,是靠医籍图典。搞任何研究的人都知道,材料的把握是第一位的。中医古籍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研究本草,如果有明版的初刻本,其权威性一般说就要超过清代的。这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在“始初性”和“参考价值”方面,是不可置疑的。这也是版本学这一门相关理论所公认的。古医书记载着我国中医传承的历史,对医书的整理和保护,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信报记者王健文/摄

热点推送 更多>>

剪纸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被广泛传承。


近日,学校陆续传来佳音,《工笔画介绍》《透过堂号看家风》《中国古桥介绍》《木贴画作品教学》等四门课程被上海电视台“金色学堂”频道录用,先后在16频道播出。《寻味仓城——品米糕 寻漕运》《松江布与二十四节气》两门课程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学校之间交流互动,4月3日周四上午9:00,在斜土社区学校4楼教室,斜土社区学校、龙华社区学校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每周四清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及预防意识。8月15日,田林十一村居民区邀请街道禁毒办的杨警官在田林十一村活动室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会,社区青少年二十几人参与。

时间飞逝,为期四周的漫步天平悦行走活动就告一段落了,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大伏天,夏日炎炎,桃源村睦邻点气氛热烈。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7月27日,莱顿社区联合社区学校在同舟职校开展了“手把手做西点”亲子烘焙活动。


为了通过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7月26日上午,莱顿学习点开展了“世界多奇妙”科普电影活动。


6月18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社区教育十年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6月15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第三届老年舞蹈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烈举行。

6月15日,伴随着夏季的微热,一月一度的为民服务日在莱顿拉开了序幕。早上8点,小区志愿者们如约来到了活动地点,早早的为即将开始的志愿者活动做起了充分准备。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