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甲很长了,走路不方便,子女太忙不好意思麻烦他们……日托站负责人章丽娟听到了当即打来一盆热水给我泡脚、洗净后她又细心地替我剪掉脚趾甲”;“我跌过一跤,右腿开过刀,每天回家时她还将我的轮椅车推出门口搀扶上车”;“有时轮胎气不足,工作人员蒋惠华知道了即替我打足了气”;“进来六年多,日托站为我做的好事真的很多!”只要问起这个“日间服务站”,九十高龄老奶奶任正华总是说得滔滔不绝。“只要一进这门,就没有人想出去的!”入托的老人都如是说。
为老服务竭心尽力
座落于“华中公寓”内的“岳阳街道康乐日间服务站”,现在入托的有二十来位老人,有男有女,年纪最小的七十四岁,八十以上居多,有三位是九十高龄的。这些古稀、耄耋老人,上午九时进站,下午三时回家,每天由负责人章丽娟认真地教唱各类歌曲,领做老年保健体操,此后便可看书、阅报、收听电视剧和电视新闻,喜欢“车马将”的可以来它几副,但纯属娱乐,没钱进出。规模不大的“康乐日间服务站”有宽畅的大厅、午休房、图书室、餐厅、厨房、男女厕所及浴室,洁净明亮的厅室,空气清新没噪声,茶水、空调等设备皆全,四处都张贴着老有所养、老友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求,夕阳无限好、托老有真情,岁月如歌、晚霞生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等各种醒目标语,布置简朴美观,服务殷勤周到,对于老人的需要只要能办到,有求必应;老人们遇到什么困难,工作人员知道后都会尽心尽力去解决!独居老人倪伙泉“入托”多年,想换换环境,去进福利院试试,他只住两个月就“出院”了,重又回到这个“老家;有位离休老干部“入托”几年后因年迈而进了其昌路“上海松江社会福利院”,但对“康乐”这个老家仍然深怀着爱意,不时会前来探望。老人们众口一致地说;“这里的工作人员比自家的子女还要好!”而工作人员却认为:只要大家日子过得开心、舒适,我们比什么都幸福!
费用低廉生活舒适
“康乐日间服务站”每天供给中,晚两餐食量的丰盛饭菜,吃的是中饭,但晚饭都给安排好了,回去后就不用再做晚餐。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三菜一汤,有晕有素,还发给每人一份点心和水果;菜肴注重色香味,品种天天翻花样,且做的饭菜、点心,都很适合老年人对膳食的需求,更讲究卫生与营养。如此周全的安排,每月只收取450元钱,水、电、煤、房租、服务人员工资等费用均由街道或老年协会财政补贴,老人们每天享受着舒适美好的生活待遇,大家都说:“这是靠党和政府的福,社会主义好!”
自由快乐不无章规
“康乐日间服务站”是个宽松型的老年福利机构,入托的老人每日里都很宽舒、快乐和自由,但也不等于没有一点制度约束,雪白的墙壁挂贴着醒目的“入托程序”、“工作程序”、“活动制度”、“工作制度”等各项章程,老人们均能自觉的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