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镇地处嘉定区东北部, 面积39.9平方公里。 镇下辖10个行政村、4个社区。辖区户籍人口3.1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1.3万人,占42%,常住人口9.44万人。如何积极营造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环境,为老年人的生活、休闲和学习等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学校直接面对的重要工作。
一、理念引领,推动学校文化建设高质量
近年来, 学校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精神,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绿色科技新市镇”和“魅力特色新徐行”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以“打造百姓家门口有品质的社区教育”为办学目标,确立了“终身学习 编织快乐人生”办学理念,即通过终身学习,完善人生旅程,编织快乐人生,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生命的常态,让人生成为充满阳光的快乐之旅,其中“编织”又体现了国家级非遗徐行草编的核心内涵。
图1、非遗黄草编织和风筝作品 图 2、黄草编织学习
二、创新内涵,培育学校发展内生动力
(一)队伍建设多途径,赋能专业强内涵
推动学校从内涵发展到品质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引入和培育机制,提升专兼职教师、办学干部、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专业素养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专题培训:围绕“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老年教育”等专题进行培训,围绕热点难点,以“云视课堂”为载体,组织兼课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推动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不断提升学校数字化教育水平。
(二)线上线下双通道,聚焦课程强管理
一是因人施教,提供各类教育资源。针对智能手机运用开展线上线下的课程服务,助推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立足课程开发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提供更多样、更优质的课程,3年来,学校本部共开始布艺、绳编、葫芦丝、陶笛、电子琴、瑜伽等18门课程,其中线上课程6门。
图3、葫芦丝教学 4、编绳成果展示
(三)课堂教学重变革,教学方式呈多样
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混合化学习方式。2020年,面对疫情袭来,但弦歌不辍,别样学习拂面来,学校积极探索“趣尚客堂”线上教学平台,推动终身教育线上资源开发和共享。在疫情中,各学习微信群学出新花样,线上精彩多,探索直播、录播教学、居家作业等学习方式,保障学习不掉线。同时,拓展学习方式,开展团队学习、远程收视学习、体验式学习、移动式学习和人文行走。3年来,共有8门课程录播或直播,组建了14个微信学习群,开展了人文行走65次共1782人次。梦舞人生学习团队荣获上海市五星级老年学习团队。
学校认真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不间断的在“学在徐行”公众号推荐丰富、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员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渠道居家远程收看自己喜欢的视频课程,用健康的学习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各微信学习群也“宅”出新花样,线上教学春意闹。瑜伽班的apple老师通过分享“每日一式”——瑜伽抗疫情”活动,引导学员以此消除恐惧让内心变得平静,鼓励学员科学健身战疫情。
每周四下午1点,学校形体班的学员们准时打开“腾讯会议”视频直播软件,由王培芳老师在家中进行视频直播教学,学员们各自在家中跟着老师,伴着音乐开展线上学习。视频结束后,她把教学内容进行录播,发到微信群里,供学巩固练习。
书法班开展“翰墨寄语抗疫情”——老年学校书法班助力疫情防控宣传居家作业等方式,一起以墨抒怀,为前线助力!金燕老师还特地创作毛主席诗词《送瘟神》书法作品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画班的学员们则寄情山水画,表达了共同期待春暖花开时,山河无恙,人事皆安之情。
葫芦丝提高班申报了上海学习网云视课堂,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PAD和智能手机等设备加入到视频互动课堂中,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录制为数字化学习资源,供更多学习者使用和分享。一学期学习了16首乐曲,有《党的恩情重如山》、《万疆》、《龙的传人》等,通过曲目来歌颂祖国、歌颂党。回南京老家的阿姨说,幸亏有腾讯直播和线上云视课堂,否则我只能退学了,线上教学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界限,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太棒了。
王良悦老师的邮票党课《石库门走出百年大党》,从邮票这个小小的国家“名片”中,以小见大,让大家感受到我们伟大党、伟大祖国前行的身影、坚定的步伐;让大家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深刻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图5、瑜伽腾讯会议直播 图6、钢琴钉钉线上教学
三、数字赋能,优化学校环境强化管理
(一)加大投入,加强数字化建设。
学校添置云视直播设施设备,电子钢琴室、书画室数字视频系统等,打造智慧学习场景,今年将创建上海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银龄智汇坊,科学设置学习功能,合理规划空间环境,利用多种数字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服务。推进“我嘉·邻里中心”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建设“学哉嘉定”数字课堂,扎实开展“智慧助老”行动 。通过场景建设提升老年教育数字化水平,促进老年教育辐射力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图7 银龄智汇坊建设中
(二)技术运用,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运用好上海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等系统,做好平台使用、数据汇集和融合工作。建设“学在徐行”微信公众号,加快手机终端学习资源开发,发布课程推荐、招生信息、开学通知,逐步实现线上 线下报名管理等,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培训教育服务。学习在学在徐行微信公众号上推出10期数字生活微课堂,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目前已推出5期,分别是:“随身办”的功能与应用,“云电台”的畅想体验与私人订阅,“云医疗”的高效服务与优势特点,“新生活”的智能家居与效率,“云食堂”的快速订餐和自助消费等。
目前,线上已推出数字与生活、非遗徐行草编、巧手土布、植物印染、葫芦丝初级等课程,为各类人群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通过线上“云课堂”,线下课程配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各类学习资源市民触手可及。
图8、趣尚课堂—徐行草编
《葫芦丝初级班》、《葫芦丝提高班》课程列入了上海市社区教育云视直播课程,该系列微课程在金色学堂频道播出,《植物印染》、《葫芦丝韵》线上课程还被《学习强国》采用。
图9、《葫芦丝韵》线上课程
四、以学员发展为本,着力提升社区满意度
近年来,学校以学员发展为本,办学规模逐年提高,学习人群的覆盖面逐渐扩,学员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学校也成为市民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2019年—2021年期间,学校班级数70个,学员数2462 人,参与活动讲座人数达55662人次,营造了“学在徐行 人人皆学、处处可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遇到困难与问题
1、学校成立于2005年,电路老化、网络不流畅、部分教学设备陈旧,直播是会出现卡顿、掉线现象,有时影响教学效果。
2、学校处于农村地区,虽然是老年学员免费学习,学习的人次很多,但人数还不够(好处是一人报几门学科),还需要大力宣传。
3、部分教师老龄化,例如书法(金燕)和国画(薛锦瑀)老师,在嘉定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只能开展线下教学。
针对现状,学校出一定的资金进行网络的重新布局,尽量做到每间教室都有网络,添置智能电子白板系统;通过多形式加强宣传力度针对部分社区老年人无智能手机的情况,进社区发宣传单,进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让社区老年人知道学校开设课程的情况;对两位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培训,让他们学会智能手机的使用,通过腾讯、钉钉或微信等方式进行直播。
在打造品质教育的浪潮中,徐行镇老年学校心有使命,精心耕耘,喜看终身学习之路已阡陌纵横。展望未来发展之路,学校将积极打造“泛在可及”的全民终身学习路径,让终身教育枝繁叶茂、花开遍地,让终身学习成为徐行镇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