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季,上海老年大学开办了“学历教育”,钢琴演奏是其中的一个专业。老年人进行学历教育,这在全国是首开先河的,因此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得失,不断摸索,使这一新生的涓涓“小河”能顺利地通向大海。
钢琴演奏专业班学制四年修满76学分,学科参照电大课程开设。第一学期除“钢琴演奏”主课外,还设有“乐理知识”、“中国近代史”和“计算机基础”三门课程。由于钢琴专业的特殊性和教学课程的要求,招生时设了较高的门槛,以钢琴教程299为准进行取舍,根据报考者的弹奏技艺择优录取。最终,录取了10名学员,其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年轻的50岁。
钢琴演奏专业班经过第一学期的初步实践,主课教师因人施教,学员学习热情高涨,各项课程的教学都取的了预期的效果。
一、主课教学是龙头 任课老师是关键
作为高等教育,师资第一重要。对于“老大”来说,聘请到具有相应资质的钢琴专业教师是相当困难的。学校颇费一番周章,终于请来了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刚退休的李以凡教授。此外,还请到了教乐理知识的方老师、中国近代史的钱老师和计算机基础的陈老师,他们都是具有相当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老师。
担任主课的李以凡教授儒雅谦逊,琴艺精湛,认真敬业。开学之初,李老师对学员一一进行仔细地摸底,了解了学员间钢琴基础参差不齐状况。有道是“欲速则不达”。李教授经过慎重考虑,制订出“退而求其次”的因人施教计划,决心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从帮学员打好扎实基础入手。可是,开始时有些学员不太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认为“299”已弹奏多时,有人都能弹奏肖邦的曲子了,怎么再倒回去学“849”呢?对于学员中出现的这些想法,李老师不敷衍、更不责怪,而是针对这些心理活动,边教学边耐心地释疑解惑,渐渐地让学员明白扎实的基础是为了更快的进步,练好内功才能走得更远的道理。
对老年人进行要求较高的专业教育是不能简单地一刀切的。所以,李老师对每一位学员的不足方面都是对症下药,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具体的指导,从而让基础较好的学得更好,基础较差的有长足的进步;力求每个学员都能跟上进度,达到教学目标。有个别学员曾经说李老师要求太“苛刻”,以前遇到的老师从没指出过这么多毛病,到了李老师这儿怎么就都有了问题。这就是“业余的自信”遇到了“专业的眼光”,产生了不小的落差。于是,李老师反复强调正统和规范教学的重要性,只有逐个解决各人的薄弱环节,才能真正地从“业余”走向“专业”。就这样,学员们理解了老师“严格”的良苦用心,落差冲击波很快得以平息,努力克服薄弱环节,坚决纠正不良习惯,已成为全班同学的自觉行动。
在教学实践中,李老师的教学标准定位在学员们从未意识到的高度。他要求学员不仅音符、节奏把握准确,表情标记表现出来,而且还要求学员能把作品内涵的理解演奏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李老师还非常注重把学员的兴趣培养和情操修养相结合,选择各种风格的曲子进行训练,有民族乐曲,也有世界名曲,配合练习曲,既循序渐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更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李以凡教授的引领,钢琴班的学员正一步步从“兴趣”走向“专业”。
二、班长具有凝聚力 骨干热情传帮带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钢琴班已成为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学习型团体。他们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团体,是和班长的凝聚力、骨干的互助精神分不开的。
班长吴金华原是企业的政工干部,具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思想工作经验。他出于对钢琴专业的无比爱好,学习非常刻苦;他肩负着学校的重托和同学的信任,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的各项工作,并和几位钢琴基础好的骨干一道帮助基础差一些的同学,携手并肩,共同提高。
为了使全班同学的钢琴弹奏水平尽可能达到同一水准线,经吴班长和几位骨干的组织,他们在课外开展起能者为师,互帮互学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内容以钢琴练习为主,兼及其它课程。如今,小组活动已成为该班的第二课堂,深受大家的欢迎,几乎每堂专业课下课后,学员们都会自发地留下来消化老师上课的内容尤其是反复弹奏老师刚教的练习曲。班里的这两位钢琴弹奏已具相当水平的学员,在小组活动时总是主动地为同学辅导;有的学员是电脑高手,他们在小组活动时主动帮助以前没学过电脑的同学……
在班长和骨干的带动下,在互相帮学的小组活动的推动下,钢琴班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气氛越来越浓烈了。
三、“笨鸟先飞”下苦功 学员练琴热情高
对于钢琴班的学员来说,到“老大”参加钢琴演奏专业班学习,决不是单单为了一纸文凭,因为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甚至有的还拥有硕士学位。他们认为,在安享晚年的时日里能获得“钢琴演奏专业学历教育”的学习机会,是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是来之不易学习机会,所以他们十分珍惜这个机会。
该班的学员大都家居较远,有的住在闵行、嘉定、宝山等区,尽管路途遥远,每次上课往返需几个小时,却从不迟到,课外的小组活动也从不缺席。少数同学尽管非常喜欢弹钢琴,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基础相对较差。然而,这些同学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在热烈的学习气氛影响下,化压力为动力,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正在急起直追,逐步缩下差距。
班里最年轻的学员秦女士,儿时就有着演奏钢琴的梦想,可是由于忙于生计而一直未能如愿,直到中年她又一次重新规划人生,打算在45岁到55岁的十年中,彻底放弃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志地学钢琴。当听说老大要办钢琴“学历”班,她十分欣喜地报了名。可是就在此时,她的眼部出了问题,必须手术,而且医嘱要休息三个月。这使她很是为难,怎么办?不手术不行;但错过了这个学习机会将终身遗憾!报考录取后,她经过反复权衡,如期进行手术,术后稍事休息,眼睛还蒙着纱布就到校上课。她谈起五年来学琴的经历,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上“学历”班,弹奏上有什么问题,李老师马上就会听出来,及时讲解,及时加以纠正。有时我弹琴的自我感觉不错,而李老师总是从严要求,帮我找出问题,使我有所提高。所以要我总结这一学期的收获的话,我只有一个字:值!
秦女士的话代表了全体学员的心声。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仅他们自己,就连他们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得演奏质量,如音色、旋律、节奏和饱满度、清晰度、手指灵活度等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全面的提高。他们觉得,如今对音乐的欣赏力和鉴赏力也大大提升,现在听音乐会的感受都与从前大不一样。他们无比感慨地说,有幸参加上海老年大学钢琴演奏专业班学习,真是收获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大家还由衷地表示感谢:感谢学校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聘请来非常好的老师;感谢系主任臧老师,处处为班级为学员着想;感谢李老师认真教学,科学指导和人性化的要求;感谢教乐理的方老师除了认真,还很活泼具有亲和力;感谢教历史的钱老师讲课精彩、引人入胜;感谢教电脑课陈老师的尽心和耐心……
(金德生 杨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