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3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教 学 相 长
2008年09月19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合刊 湖北 金 铿 浏览次数:54
    我于一九九一年应邀为“将军学府”讲授中国画,至今已十五个年头了,这不算短的教学经历,使我感受颇深,仔细思量归纳为四个字:教学相长。
    老年大学的学员,大都又是学有所长的各行各业的专家。特别在这个学校又有那么多的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他们戎马一生,打下红色江山。对于这么一批特殊的学员,我首先摆正的态度是学。在他们身上,我深深感受到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平易近人的长者风范,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这些老专家、老革命,才是我的老师,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的精神境界、人格修养也不断地得到提升。
    书画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如何才能将书教好,使得他们学有所获,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四句话:理法在心,技法在手,随机应变,层层生发。我以为老同志们学习中国画,他们有一个长处是阅历,俗话说:见多识广,老将军们在战争年代,转战南北,这便是行万里路。其二,他们有感情,而中国国画讲的就是一个“情”字,所谓寄情于山水,正如我国现代中国画大师黄宾虹所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他们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这便是情,革命豪情。我鼓励他们大胆作画,以情驭笔,将胸中澎湃的情感化为具体的物象,真切生动,天然地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如老将军谢胜坤笔下常常涌现出的是高屹山崖的劲松,延河边的宝塔等描绘祖国江山美的画图。正如他的诗句所描绘的:“红旗指引长征路,看我中华日月新。”他描写鸡公山头云海:“暑风吹起新潮涌,今朝人物更风流。”这就是老将军借景明志的抒怀,这就是老将军高尚的理想情操。老将军张日清也是如此,他以革命的情怀画山画水,写牡丹。他以饱含激情的如椽大笔饱蘸大红点染国色。又有刘志老将军右手发抖,用左手扶着右手腕仍写出如铁之骨的俏枝红梅。记得陶元春老同志怀念战友,一稿再稿写战友牺牲的圣地。还有包卫同志的黄山云海,周月影同志的雄风老虎,梁幼芝同志的水仙荷花都很磅礴大气。
    将军学府教室大,人也多,每次墙上所挂习作近百幅。我首先是充分肯定同志们习作上的进步,进行鼓励。然而画画是艺术创作,有激情还要有技法作支撑。所以我讲理法以促使大家从笔墨上下功夫。何谓不好,力求达成共识;接着讲技法,层层分析、解释,因为写意国画应变性强,随水随墨色在不同纸质上会有不同变化,如何做到就势生发呢?当然首先要有理法作先导,接着是技法作保证,才能随机应变。而层层生发讲的是激情与节奏,中国画是无声的音乐,故要有节奏感,即大画师石涛所言:“吾道一以贯之”,也就是一气呵成。然而要有强弱之别、轻重之分、浓淡之趣。力求达到中国书画三美之境界。一美感目曰形美;二美感耳曰声美;三美感心曰意美。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首先加强学习,认真备课,又因为老同志们对中国画认知水平有高低之分,进校时间又先后不同,所以绘画技能参差不一。而这也就老年大学的特点。所以讲评很重要,而且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个同志、每张作业进行讲评。我十几年如一。我以为在这点上是马虎不得的。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来指责这不是那不好。要引导他们知道自己如何努力,才能达到中国画所要求的好,再就是有目的地改评作业。这就是“死中求活”,改动几笔达到直观的灵动的改变,从而趋于美的效果。
世界上美的事物千姿百态,各种艺术门类对美的要求又有不同,中国画的美即所谓:“入实以求幻,写幻以成真”这一中国艺术的规律。然而光有外形之美还不是中国画之美,要有力,谓之骨力,这一条线如何才能达到美,就是要有线形、线质、线律、一笔写成,不能涂涂改改。力透纸背,中锋为骨,起承结合,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用线之规律,这一书画同源之本,一定要传授给大家。于是我常将书法教学中的体会,适当地引用到画法中来,即以书法之法指导画法,通而变之,中侧转逆兼用适势、借势,做到融会贯通,书中有画,画中存书,从本质上以求中国画之完美。
    中国画就是打笔墨交道,千变万化,所谓随机应变,变通之法,是瞬间得到的。我常常在教学示范中将这一瞬间的笔墨感受体会讲给同志们听,从而得以认证,得以升华。
    将军学府办校近二十年,有的同志画得已非常好,郭伟同志等有画册问世,他们笔下的公鸡、八哥、山村小景等描绘得有情有趣,可谓栩栩如生,而他们又是那么谦虚。陈文先女士的工笔花鸟,朱庆辉女士的桂林山水,刘志光等同志的一些作品,都是我学习借鉴的榜样。这便是教学相长的道理。
    在将军学府教书画,对我来说最大收获,莫过于学到老将军、老同志们的不断进取精神。这精神将不断指导我认真备课,专心授课,尽我所有地传授、解惑中国书画知识,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并乐此不疲,健康长寿。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