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4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老年大学结业制度初探
2008年12月10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112
    为满足知识老人老有所学的需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上海市老年大学总校的领导下,上师大、东华、复旦、交大等高校,发挥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倡办了高校老年大学分校。以上师大老年大学为例,学员人数由最初的204人,发展到目前的3700多人/(次),十年间激增18倍。由于上师大老年大学管理得当、教师教得认真、学员学得积极,因此,深受校内外知识老人的欢迎。学员们都说:“这里是学习的校园、交友的乐园、温馨的家园”一句话,是大家学习和养老的好去处。甚至多数学员不愿“结业”,这就造成新学员不能进上师大老年大学学习,因此意见颇大。有位未能入师大老年大学的老同志,甚至向上海老年报投诉,说老学员不结业,新学员不能报名,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这足以说明,我校老年大学建立学员结业制度已势在必行。如不及时解决,必将成为我们老年大学管理上的“短板”,影响老年大学的健康发展。
    一、我校老年大学建立结业制度的必要性
    根据笔者初步调查分析,我校老年大学建立学员结业制度有“三个有利”。
    1、有利于学校今后发展的内涵提升
我校的教育资源,诸如师资、教室、场地、设备等是有限的。在老年大学自己没有专用的教学楼宇的情况下,学员只能“见缝插针”加以安排。3700名在校生,数量已属饱和。今后我校老年大学的发展,其主要矛盾不是数量发展,而是内涵提升。因为,每所学校当其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转向内涵的提高。这是办学过程中,数量发展和内涵提高的辩证规律。事实上,我校老年大学现任校长吴祥兴,在校庆十周年大会上已明确提出:“稳定规模,提升内涵,求实创新,办出特色”这十六个字的办学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适时的、正确的。其中,求实创新,办出特色就是内涵提升的注解或具体化。而稳定规模则是提升内涵的前提条件。内涵提升说得再具体点,就是课程建设的规范化,教学内容的系列化,教学方法要适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学 校管理规范化。本文提出的学员结业制度是学校管理规范化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内涵提升的一个方面。我们通常说的“向管理要质量”,因为科学的管理就能产生1+1>2的放大效应。
    2、有利于学校规模的动态平衡
当代中国老年大学具有福利性与非职业性两大特点,但既然称为老年大学,它作为学校必然也应具有同其它学校相同的特点,即它必须存在学员毕业或结业制度。它不可能与养老机构打等号,使学员无限期滞留其中。目前我校这种学员无结业状态,是违反学校自身的运作规律的。老生出新生进,低年级升至高年级,阶梯式的运行,形成学校周而复始的动态平稳。老生永不结业,是无法正常运转的。一句话,唯有建立学员结业制度,才能解决老学员不出,新学员难进的死水一潭的局面,造成我校老年大学规模的动态平衡。
    3、有利于学校有限资源的共享
这些年我校老年大学学员没有明确的结业制度。有的学员从这个班开设至今,一直榜上有名,成了元老学员。当然这些学员一般都是好学员,乃至是班级的骨干,他们热爱学校、凝聚同学、学习认真,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无可讳言,正由于他们长期不结业,导致新学员难以进入我校老年大学学习。比如合唱班有五位老学员从2001年该班设立起到2008年一直未动。2008年春季招生,因为学校有“优先照顾老生”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就有20名新生被挡在学校门外。这就严重地妨害我校有限资源(而且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公开、公正和合理共享。出现了新老学员本来不该产生的矛盾。因此,建立结业制度是上师大老年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共享的需要,也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我校老年大学实行结业制度的可行性
    有同志认为,高校老年大学建立结业制度是件好事,但难以实行。就是说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当然实行结业制度说到底就是高校老年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益分配。我校老年大学创始人,前校长顾翔同志说,实行结业制度阻力不是来自于上师大领导,也不是老年大学领导和管理层,当然也不是新学员,而是来自于已经或正在享受高校优良教育资源的老学员。老学员为什么不愿结业,道理很简单,因为离开高校老年大学,在社会上,再也甭想找到如此优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既然这里是“学习的校园、交友的乐园、温馨的家园,”我有什么理由要结业呢?有位老学员甚至说,学校要我结业,我是有办法的,可以作为新学员重新报名。这就是实行结业制度的阻力和难度所在。
    笔者认为要化解上述阻力,化阻力为动力,推行结业制度,必须做到以下“四要”。
    一要民主讨论。发动我校老年大学干部、教师、学员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学校建立结业制度的必要性和实行这种制度可能性。通过讨论,了解建立结业制度的利和不建立的弊。利弊得失明确了,大家就会产生对建立结业制度的紧迫感和认同感,化解实行结业制度的阻力,由反对转化为拥护。
    二要严格执行。结业制度一旦通过民主的程序建立,就要把执行的权力集中到学校办学领导成员。要严格执行结业制度,公开、公正、公平,不收条子,不讲面子,不因人而已。一句话,照章办事。
    三要合情合理,实事求是。结业制度的建立,是以人为本,以学员为本的,是为学员服务的,是从全体学员的利益出发的。但在结业制度执行过程中,必须合情合理,实事求是。诸如,学员因生病、出国、出境以及照看第三代等原因而延误了学习,均应成为申请延长学习时间的充足理由。某些班级没有新学员报名,征得师生同意校方批准也可酌情延长学习时间。
    四要寻找出路,就是要营造学员结业后各种继续学习的渠道。我认为高校老年大学不是知识老人终身学习的地方。社区是他们终身受教的场所。但高校老年大学应与学员所在的社区保持一定的联系,使学员结业后可以在各自所在的小区发挥作用,或当老师或作骨干,目的在于使结业的学员能继续学习,使老有所学、老有所教与老有所养在社区这个平台上长久地结合起来。使学员结业后无后顾之忧,这样就可以使老年教育提高和普及互动,使高校老年大学名符其实地发挥实验、示范和辐射功能。
    总之老年大学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有待人们认真探索。本文仅以老年大学的结业制度为题,发表一孔之见,目的只在于为老年大学的制度建设,提供一鳞半爪的建议。
                                (上师大老年大学  郁中秀)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