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提高办学单位的办学水平,
宁波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德芳介绍了该校在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品牌专业创建、招生改革、社团组织、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随后,考察团一行走进教室进行实地考察。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管理体制方面。该校创办于1985年,如今已发展到拥有校舍面积13000多平方米,设有8个教学系,78个专业(学科),211个班级,在校学员9397名(10400学科人次)的规模。为适应学校的管理,该校实行校、系、班三级管理体制,在系主任领导下充分发挥班长的作用。一是选拔高素质的班长;二是举办班长培训会;三是适当给予班长一定的待遇。学校设有校务委员会,市委组织部长担任校务委员主任,成员由市委、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组成,学校重大事项都有校务委员会把关。
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每个系都成立一个教研组,互相听课,举行公开课。建立“教师备课本”和“班级记事本”,强调教师要认真备课,按教学进度要求的内容讲课。坚持一年两次的中途教学情况的检查汇报和每年的问卷调查制度。每年还进行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的评选,教案、课件评选的结果作为年终优秀教师评选的依据。注重教材建设,学校使用的教材做到统一编写、统一征订、统一印刷。该校先后多次修订“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创建品牌专业(学科)活动规定”、“学籍管理规定”、“班级管理规定”、“工作人员、教师聘任办法”和各个部门职责,确保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三、品牌专业创建方面。该校富有创意地开展创建品牌专业(学科)活动。前几年,该校提出越剧表演、摄影、计算机等5个专业(学科)作为创建目标,制订创建计划,成立创建品牌专业评估委员会,通过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查阅台账资料,听课,召开学员座谈会和大型演出活动等形式,请专家参与对教学质量全面考核评估,越剧表演和摄影专业分别被批准为该校品牌专业。对品牌专业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适当奖励,并聘请该任课教师为学校客座教授。并在工资报酬上予以优惠。对已满三年的品牌专业,重新考核评估,以保持品牌的先进性。与此同时,通过品牌专业的带动,抓好一、二、三课堂的互动联动,相互交融,既活跃了学员的课外文化生活,又做到老有所为,服务了社会。
四、招生改革方面。该校每年在5、6月份招生,老学员先在5月份报名,留下名额供新学员在6月份报名。原则上每个学员只能报一门课程,在名额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再报一门副课。试行学制教育,解决了个别人长期占有学科资源的情况,使教育资源能让更多人共享。与此同时,80岁以上新学员一律不予报名。80岁以上的老学员说服他们就近在社区学校学习。舞蹈表演班学员的年龄控制在60岁以下,另外,一些需具备特殊要求的学科班级必须经过考核以后才能入学。
五、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该校专门设立宣传部主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注重提倡新理念,如“跨进校门就年轻”和“做现代老人”等。如今该校首创的校训“跨进校门就年轻”,不但深入本校老年学员之心,而且享誉全国老年教育界,不少老年大学都拿来作为自己学校的校训。今年还进行了学员形象大讨论,经过对1200多篇征集稿的汇总,“我好学、我文明、我健康、我时尚”的学员形象呼之而出。该校除重点抓住重大节庆精心组织活动外,还举办运动会、展示会以及开展志愿者活动等,让学员人人能够参与其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六、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方面。该校从1995年成立了“宁波市老年大学理论研究会”,由校领导、教务长和有关领导以及各县、市(区)老年大学的领导参加。学校适时组建了一支兼职理论研究队伍,围绕老年大学在实践中遇到的诸多课题展开研讨。今年还参加了全国老年大学理论专业委员会的老年教育现代化课题的研究。此外,该校还向市社科院申报了《宁波老年教育发展研究》课题,为市政府制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做好基础工作。此前,该校已完成市社科院下达的《宁波老年人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一文的撰写工作。该校出版本校的工作通讯、校报、校刊,发表教师、学员的体会文章,并定期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今年以来该校立足本校工作,发动全校师生进行“校本研究”,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一个奖励理论研究的文件,力争把理论研究工作逐步规范起来。
七、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该校严格把好教师选聘关。通过公开招聘、自荐、他荐建立后备教师人才库,做到三分之一以上学科有后备教师。对新教师一般都通过试教来确定。学校还与宁波大学、宁波工程技术学院以及宁波本地大医院建立教师人才基地,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年召开两次全体教师会议,通报情况,提出要求,听取意见,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