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老年教育与老年心理
2011年11月07日 来源:张新立 徐州老年大学特约研究员 浏览次数:190

 

老年教育与老年心理
——兼论老年教育对老年心理学研究的借鉴和应用
张新立
(本文作者系徐州老年大学特约研究员 徐州师范大学教授)
内容提要:老年教育工作需要借鉴和应用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它能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提升老年教育的质量;有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和社会的整体和谐。本文在老年认知、老年的自我与人格、老年社会生活和老年心理健康等四个研究领域中,阐述和探讨了国外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及其对我国老年教育工作的启示和应用价值。老年大学可以利用老年认知能力的可塑性,采用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方法,从整体上延缓、弥补和改善老年人的智力衰落情况。
 
关键词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老年心理学
 
一、老年教育工作需要借鉴和应用老年心理学研究
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逐年增多,很多老年人有进一步学习的社会性需求。我国政府也一贯提倡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独具特色的老年大学越办越多,越办越好。但是,我国在教育传统上不是十分重视心理学的支撑性研究(当然,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反映在老年教育中,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薄弱。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老年人心理进行研究,势必成为老年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包括研究他们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是做好老年工作、办好老年教育的出发点。1】这已经在老年教育工作者中形成了共识。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对老年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了解和借鉴当代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其应用到老年教育工作中去,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如果说,老年心理学是关注于导致个人“衰老”的原因,或“衰老”产生的结果,则老年教育就要在这两个方面给出预防、补救和适应等教育措施和内容。老年教育工作需要借鉴和应用老年心理学研究,其直接的意义体现在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提升老年教育的质量;其间接的意义就是,有助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和社会的整体和谐。
二、老年心理学研究的简史和当代关注点
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状况的关注,早在公元前就开始了。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男人精力最好的年段是从跑步最快的年龄到55岁。但是,好的法官一定不是年轻人,而是年纪大的人,因为他们是年龄大了学习了才知道什么是不正义的。(1)中国古代孔子所言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等,也是对老年生理心理特征的表述。但是,老年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却是一个舶来的名词。国际上一致认为,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老年心理学的是Quetelet(1835),他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老年进行科学性实证性研究的第一人。(2)到了上个世纪中后叶,西方出现了老年心理学方面的专著和学术杂志,标志着老年心理学研究地位的正式确立。在我国,对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目前也出现了以国外研究资料为主的老年心理学著作,虽然还没有专门的老年心理学杂志,但在各种心理学专业杂志上,有零散的老年心理学研究论文出现。这说明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在我国也受到重视,但这种重视还只限于心理学界。
当代西方老年心理学,主要关注四个大的领域。其一,老年认知方面的研究,即探究随着年龄的逐步老化,老年人在感知、记忆、问题解决以及其他认知能力方面的情况。其二,对老年人的自我与人格方面的研究,即探究老年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心理能力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怎样影响着自己的日常生活。其三,对老年人社会生活方面的研究,即探究他们的社交活动的改变以及在自己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看待他人等。这个领域的研究与社会学的研究有相互重叠之处,但老年心理学更关注个人对社交网络的态度,老年人与他人社会交往的质量。其四,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这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新兴领域。
三、老年教育对延缓和改善老年认知能力衰落的意义
在没有正式的老年心理学科学研究之前,人们总认为老年人的智力和其他心理能力不如年轻人。但是,从事老年心理学研究的专家们,特别喜欢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来说明老人的智力变化情况。流体智力又称为机制性智力,指的是诸如注意、记忆、推理和反应速度等基本的信息加工能力;晶体智力又称为应用性智力,指的是我们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学校教育和人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各种知识,它包括语言方面的知识、个人和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流体智力在中年期以后就会开始衰落,但是晶体智力在60岁到70岁之间,还能得到较好的保持甚至上升。当然,国外对80岁以上的人所作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个年龄段无论是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有相当大的衰落。
但即使如此,很多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60—90岁老年人的流体智力衰落仍然能够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改善。比如,在某些需要利用流体智力来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给老年人予以策略指导或引导,他们在后期的流体智力测验中就会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这种改善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从一年到几年不等。只有那些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无法从学习和训练中受益。另外,国外的研究也证明,老年人的短时记忆和记忆广度,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尽管这种改善持续的时间不如流体智力改善持续的时间长。
此类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可塑性很大,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衰落的情况,并非是无可弥补的。同时,这也意味着给老年大学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即:老年大学应该在老年教育过程中,吸取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利用老年认知能力的可塑性,采用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方法,从整体上延缓、弥补和改善老年人的智力衰落情况。
四、老年教育在改善和发展老年人格、自我和社会联系方面的意义
     人格的概念有很多,但心理学家一般倾向于认为,人格就是我们总体上的持续而稳定的行为方式、对所处情景的持续而稳定的解释或反应方式。自我的概念如果用简洁的语言表述,那就是当我们思考“我是什么人”这个问题所给出的答案。它包括了许多对自身信念体系、认知能力和情绪情感系统的认同和随之而来的行为。人格属于自我的一个成分,但这个成分是自我中的核心成分。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老年期的生活适应水平与其年轻时的人格特征有关联。那么,人到老了以后,他们的人格是延续下来而稳定的或是随着年龄增加而有变化,就是老年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就此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说明,老年人格的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征都存在,而人格在人生的后半期(老年期)比前半期(青年期)更为稳定,也就是说,人格的稳定性是主要的。有些研究甚至表明,某些人格特征到了老年期,还会出现发展提高的趋向。
对老年自我概念的研究更多地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自我概念的要素是否有变化,比如,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自身的躯体意象(对自己体态和生理外形上的认识)并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会有很大的否定性变化。其二,是从毕生发展的角度,研究老年人自我概念的发展,比如,老年人自我概念中可以分为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
从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的实际状况来看,老年心理学有关这个方面的研究是能够让我们理解的。很多老年人由于参加老年大学,在人格特征上有发展是不足为奇的。有些老年大学学员因为参加了各种娱乐活动,在娱乐活动中自我概念也在不断得到良好发展。可以说,他们不仅没有否定性的躯体意象变化,甚至还有积极性和正向性的躯体意象变化。我们老年大学的工作者、教育者和研究者都可以将这个方面作为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充实老年心理学的研究。
老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社交生活有所委顿。国外有一项调查表明,老年人一般报告自己有5—15个“重要他人”(即,对自己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其他人),而年轻人则报告有15—30个重要他人。这个比较数字令人震撼,老年人“重要他人”数量的上限实际上是年轻人的下限。而且,老年人“重要他人”多是家庭成员。老年人“重要他人”数量的缩减,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并非是由于老朋友离世或退休之后社交面缩小的缘故,而是因为老年人社交生活的独特性引起的。年轻时我们社交生活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寻求新信息和新体验的需要,而老年时我们更多地是寻求情绪上的满足,而对新体验新信息的需求不甚强烈了。
就我国老年大学在校学员的表现来看,国外这个社会情绪理论尚有不足之处,甚至可以说,我们老年大学教育实践的结果,突破了国外这个理论的束缚。老年大学的很多学员都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和新鲜的活动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许多老年人说,参加了老年大学,生活范围得到扩大,交了新朋友。如果有人就此做点自己的老年心理学研究,一定能够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老年教育在维持和改善老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意义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有所变化。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无疑会影响到心理的变化,如感知觉的迟钝或激素水平的降低,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就此而言,首先,老年人要学会适应自己生理的变化;其次,当生理变化影响了心理健康的时候,可以从生理学的角度去处理和治疗。老年医学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生理机制上的问题,而老年心理学则试图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在老年心理学中,心理学家更喜欢用功能障碍来描述老年人心理上的问题。这些功能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人格障碍、情感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
老年人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是老年教育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老年人在这些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比如,和一般人所设想的不同的是,通过心理学的测查表明,无论是特质性焦虑还是状态性焦虑,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没有年龄差异。焦虑障碍作为神经症性焦虑,在老年人之中的发病率是相当低的。但是,对于患有这种心理障碍的老年人来说,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或者轻率地说是因为人变老了就会这样,这种心理障碍会使他们逐步变得虚弱而无能。再比如抑郁障碍,早期研究认为老年人口中有超过65%的人患有抑郁障碍。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个数字是因为检查和测量方法不适合老年人口的情绪特征而造成的。更近代的研究则表明,大约有15—20%的老年人患有中度(能为人所注意到)的抑郁障碍,仅有1—2%的老年人患有严重的抑郁障碍。这个发病率甚至是低于年轻人口的。但是,研究也表明,即使在医学和心理学如此发达的美国,其抑郁障碍人口中(年轻和年老的都算在内)有65%的人没有接受任何正式的精神医学的治疗。
除了功能性障碍,心理学家也重视器质性障碍所引发的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器质性障碍有明显的生理原因或有明显的脑器质性病变。在器质性心理障碍中,老年谵妄和老年痴呆是最主要的两种。显然,这两种老年心理障碍,不属于老年教育涉及的内容;这样的患者是无法接受老年教育的,他们更多的属于医疗对象。
患有功能性障碍的老年人,他们仍有可能来到老年大学接受老年教育;或者,有些人在接受老年教育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如家中老伴去世、家庭纠纷、财产纠纷等,也有可能诱发功能性心理障碍。老年教育工作者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研究,就有助于老年教育更好进行。
国外研究说明,多数老年人的心理是健康的,而那些患有心理障碍的老人,无论是住在家中还是在养老院或其他护理机构,只要让他们能够自己忙起来,从事一些活动如音乐、跳舞、打牌、手工制作等;或者从事一些能导致更大更多社会接触面的活动;或者接受一些活动安排,减少自己的依赖性、摆脱原先舒适但被动的陈旧生活,都会大大促进和改善自己的心理障碍。更不用说,对于心理健康的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活动必然对维持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有明确的好处。老年大学的各种教育活动和业余活动,无疑都吻合着维护和改善老年心理健康的条件。另外,根据国外的研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能起到保障作用的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年轻时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许多老年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年轻时没有得到治疗而延续下来的。第二点:老年人要在生活中保持活跃的兴趣,让自己的心理不断得到新鲜的刺激。第三点:必要时需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帮助。
对于这三点,老年教育能做什么呢?分别说来,第一,老年大学有必要在入学时就了解学员的过去,尤其是学员年轻时的心理状态。第二,在老年教育中提倡给学员以新鲜的刺激,培养他们新的兴趣。第三点,我们应该思考在老年大学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培养自己的专业人员或聘请当地有关机构的专业人员,在老年大学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六、小结
以上论述说明,老年教育要借鉴老年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着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而展开,这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有益的。如果以前我们在老年教育中借鉴并应用老年心理学研究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话,则今后我们要在从事老年教育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这个方面的借鉴和应用,甚至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一些老年心理学的研究,以保障和促进老年教育的更好开展。

1、柏拉图. 理想国 (郭斌和, 张竹明译) . 商务印书馆, 1986: 119,195
2、郑持军, 高雪梅. 西方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概述. 四川心理科学, 1999, 2
 
 
 
热点推送 更多>>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