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保持课程常新 激发学习乐趣
2006年09月20日 来源: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供稿 浏览次数:115
保持课程常新   激发学习乐趣
——斜土街道老年学校记实
 
在市、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关心重视下,斜土街道老年学校在全面推进老年教育事业中,整合了社会各种资源,近几年来,开拓创新了扶老上网、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等项目,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增添了亮点,让老人在新的学习课程中得到无穷乐趣,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以人为本,积极开设老年人迫切需要的课程
我们首先坚持从老人需求出发,以满足老人需要为宗旨,对社区300位不同层次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对老人的需要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从而为我们有针对性开设老年教育课程提供了方向。目前,我们基于问卷调查开设的篆刻、国画、书法、沪剧、越剧、歌舞、钢琴、编织、丝袜扎花、医疗保健、太极拳、十八法等特色班,受到社区老人的欢迎。2005年,我街道老年学校共开办22个科目、64个班,参加人数达1294人次。19个居委老年分校根据各自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设科普班、读书班、京剧班、歌咏班、舞蹈班、气功班等特色班157个,共收学员2930人,组织老人观看空中老年大学讲座2333人次。其中,我们把部分艺术班作了调整,选聘了教学经验更丰富,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教师,他们以高超的技艺吸引了更多老年朋友来参加。这学期还增设了装裱班,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还吸引了更多外区、外街道的老年朋友来校学习。
民族舞特色班,在两年多时间内,编排了7只舞蹈节目,为社区、社会各方面演出了30多场,展示了老年教育的风采,并参加第二届东方“吉祥杯”舞蹈大赛,获得了“百花奖”,越剧班和沪剧班的学员参加区里戏剧大赛荣获两个三等奖等等。
二、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帮助老人与时代接轨。
自上海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后,上海市民掀起了“学英语迎世博”的高潮,学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对师资配备、班级设置、场地选择、教学设施进行全面安排,考虑到老人的学习基础不同,我们分别开设了26个字母48个音标班。
2005年孙福屏老师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系统“我心中的好老师”,《英语初级》和《丝袜花艺术》两门课程获上海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入围奖;我街道的老年教育工作多次在上海老年报刊登:《一片晚霞亦火红》、《学好英语迎“世博”》、《琳琅满目惟妙惟肖》等,2005年11月10日上海新闻综合电台2次播放斜土老年学校特殊成果。受到市区老龄办领导的好评。
三、“扶老上网”,使老人在网络中增长知识,获得快乐
斜土社区的老龄人口已达到14543人,占社区总人口数的20%,其中有文化的、家庭有电脑的老年人234l人.占老年人的16%。为了使老人生活更美好,根据区老龄办发出“扶一万名老人上网”号召后,面对老人希望掌握电脑技术,步入网络时代的要求,我们老年学校与老小孩网站、社区共建单位联系,充分利用街道妇联“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的优势,举办了一期又一期电脑学习班,目前本街道老人会电脑的有1895人,其中884老人参加电脑培训,并获得上海市“百万家庭网上行”计划自学考试合格证书。他们最低年龄60岁,最高年龄83岁。通过培训他们都已基本掌握电脑操作技能。
学校和街道建立扶老上网沙龙,开展电脑讲座、网上咨询等项目,让更多的老人加入网上行,使老人在网上冲浪中得到快乐。老人们高兴地说:“电脑网络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了,我们老年人也可以进入网络世界了。”
四、我们的体会;
  1.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我校创办老年电脑班时,困难很多,首先在硬件建设上主动取得街道领导的资助,这是办好老年教育电脑班的关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场地、资金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在原有的250平方米老年教室基础上,2004年拨出资金近20万元,腾出场地近40平方米(使用面积),改建老年学校计算机教室,并在原来基础上添置了电脑、投影仪、桌、椅等设备,为社区老年人学习计算机知识以及上网提供方便;2005年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又想方设法挤出60平方米用于老年教育电脑室。
  2. 有力措施和资源整合
    特色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开发,如果无一定的师资力量,和专家的研究以及管理措施,也是难以办好。因此我校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采取了一些规范化办学措施,整合了社会各项资源。
  3. 规范老年学校管理体制,对原来分散的社区老年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套较为健全规范的“老年学校一居委老年分校”二级老年教育体系;建立老年学校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半年工作推进制度、年终工作总结制度、教学效果反馈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等,为提高老年学校的教学质量,走上规范化办学道路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有75名师资的社区老年教育资源信息库。通过积极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把社区中有关爱老人、热心社区事业的公益精神的文教、卫生、体育等专业的退休专家、学者和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人才组织起来,为提高社区老年学校的教育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