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2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创建特色课程 推进老年教育持续发展
2007年11月17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92
 
    创建特色课程是老年教育走特色化办学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教育创新的需要,也是推进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5年,上海开展老年学校特色课程展示交流活动,涌现出一批特色课程,为各级各类老年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实用自我保健课程(下简称保健课程)为例,就如何创建特色课程谈一些认识。
    该校统计数据说明,保健课程自开班以来,班级数和学员人数逐年递增,从1997年3个班243人发展至2005年10个班515人(占该校保健学科系列学员数的39.65%),教学程度有提高,教学内容有拓展。由此可见该课程受到了学员的欢迎。
    一、对特色课程功能的认识
    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它与一般课程必定存在差异。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的特殊色彩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它的教学内容一定更符合老年学习需求,它的教学方法一定更贴近老年学员,它的教学效果一定更显著,它所产生的教学影响一定更广泛。
    1、特色课程教学内容极大满足老年人学习的需求。
    满足需求是老年教育特色课程最基本的功能。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持探索将老年保健系列创建成学校的特色课程,形成品牌效应。其主要原因正如该校中医保健教师郭永洁教授所说:“退职大中医保健系列学科的应运而生,是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疾病谱变化的新情况下,与经济、社会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这些疾病的初级预防又与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对疾病的认识有关。就此而论,广大退休职工到退职大来学保健知识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保健课程就是其中一个最好的佐证。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新情况下,广大退休职工迫切需要通过非药物治疗方法,实现防病治病,达到康复与健身。因此,保健课程学员人数增加,教学内容从一般实用自我保健方法,提升和拓展到较高级的保健技能和心理保健、激发潜能祛病健身,它极大地满足了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因此每次招生报名都达到饱和的状态。
    2、特色课程教学方法贴近老年人学习的特性。
    教学方法贴近老年人学习的特性,是老年教育特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老年教育特色课程教学方法必须是以人为本,因人备课,因需施教,切合实际,贴近老年学员学习的特性。其中,除了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之外,还需要投入人性化的情感交流,实现师生在教学上的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保健课程任课老师王世豪授课讲究与学员心灵沟通,搞清楚为什么教与为什么学?目的是帮助学员,克服和消除不良的晚年生活悲观论,树立正确的养老观。让学员懂得老年生命周期,是完成整个有意义人生的华彩时段,实现师生共勉“给时间以生命”。因此,在他的课程中往往要带领学员上历史博物馆进行“爱我中华”教育。这样做是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实现养生先养性的目的。这是一法。第二,他在传授耳穴、手穴、足穴和经络等技法时,会让学员提出问题,当场给予解答。如马芝兰学员右脚膝盖疼痛,多方医治无效。经王老师指点,在三阴交穴位上找到了压痛点,贴上磁片,一周以后疼痛消失了。有此二法,师生之间教与学实现了零距离,情意融融。
    3、特色课程教学效果达到老年人学习的目的。
    教学效果是衡量特色课程最基本的标准。老年学员的学习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是,在益智中增长知识,在愉悦中健身增寿,在交友中丰富生活,在有为中奉献社会。特色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最佳程度帮助了学员实现这个目的。如果不能,那就无特色可言了。
    保健课程在这方面的效果犹为显现。任课老师鼓励学员学以致用,实现自我保健,为家人保健,走上社会到公园、社区为老保健服务。为此,王老师支持和指导学员组织保健研究会,交流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寻求发现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学员的自我保健意识,探索走非药物保健疗法的健康长寿之路。同时在学员组建保健服务队时,亲自与学员共同实践中医保健技法,为社会老人服务。几年来,学员保健服务队为社会老人服务达128,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涌现出一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积极养老的学员队伍,他们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并扩大了知名度。
    二、对创建特色课程探索的认识
    创建特色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明确的主攻方向,有好的师资力量,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有学员的广泛支持等。
    首先,学校创建特色课程必须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去不断发掘可打造的课程加以培育。
    退休职工大学是根据师资力量和学员成分结构(如年龄、学历、性别、职业等),选择创建特色课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到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来学习的学员,平均年龄小、学历低,他们中的大部分是来自企业的职工,在当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形势下,就读保健学科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仍占各学科学员人数之首)。因此,学校选择了保健类学科探索创建特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很切合实际的,既满足了学员的学习需求,也符合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
    第二,学校创建特色课程必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推动课程设置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形成自编教材(教课书),使课程的特色得到确立。
    几年来,保健课程每当开设新班,学员报名十分踊跃,往往增开一个班,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这主要是学校与教师能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扩展教学的内容和提高教材的质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实用自我保健教科书,并先后出版了《实用自我保健》、《简易穴位按摩》(一版和再版)、《全息疗法》、《激发潜能祛病健身》等教材,同时,该课程被上海空中老年大学选中,因此受到了更多老年朋友的欢迎,其后讲课教材从单行本发展到合订本,发行量之大实属难得。
    第三,学校创建特色课程必须择优选用授课教师。
    一门课程有无特色,关键在授课老师。老师是课程的主角,是灵魂。授课老师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课程能否创建成特色。因此,特色课程的授课老师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条件。1、注重师德。老年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对象不同之处在于学习动机的差异,有无功利性是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老年教育的授课老师如利用上课,兜售其学识的附产品牟利,它的市场一定会明显小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学校,有时甚至会被学校或学员拒之门外。老年学员看重老师的德行,无德有才也是难上老年教育讲台的。2、真才实学。老年学校藏龙卧虎,高学历、高职称、当干部(白领)的学员为数不少,退休前很多人在各行各业是人才,他们具有评判老师水准的能力。有无真才实学是授课老师的一道坎,也是走上讲台的基本要求。3、服务精神。在老年大学里流行一句话,“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很多具有教授职称的老师或专家、学者到老年大学来上课,主要是体现奉献精神,为老服务。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推荐的特色课程,授课老师们都乐意在课后接受学员的咨询,甚至直接给予免费服务。此外,特色课程的老师还需要善于指导学员开展第二、三课堂的活动。
    第四,学校创建特色课程必须依靠学员的支持。学员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对课程能否形成特色具有直接的作用。
    积极选拔和培养优秀学员,树立学习榜样,扩大教学影响;有目的地把学有所长的学员组织起来,通过联谊团队、学社、沙龙、研究会等,开展学员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以扩大特色课程的影响;组织学员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老年文体比赛活动,让学员展示才华,实现老有所为,宣传学员学习的成果等,都十分有利于推进学校创办特色课程的进程。因为,老年教育应重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老年自主教育十分强调学员的主体作用。所以创建特色课程必须依靠和得到学员的广泛支持。同时,特色课程在创建过程中,需要重视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听取学员对创办特色课程的意见、改进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办学干部的力量和组建学员民主管理委员会、班委会,等等。
    当前,老年大学(学校)创建特色课程的工作,在老年教育新一轮大发展中,将作为一条主线来加速推进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老年大学(学校)特色课程一旦被公认,就可以充分辐射,一批批老年书画学院、老年保健学院、老年文学院、老年电脑学校……就会应运而生。老年教育灿烂的春天将会早日到来。
    三、创建特色课程推进老年教育持续发展
    20多年的老年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课程建设在整个老年教育发展中一直处于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势,它不断适应老年人学习的要求,也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老年教育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特色课程可作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样板,它的带头羊作用将对老年教育的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创建特色课程有利于老年教育的创新
    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创新,只有创新,老年教育才能健康地发展。如果老年教育的课程没有特色,老年教育创新就缺乏生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建老年教育特色课程也应该象商品开发一样,要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全”的精神。
    “人无我有”,体现课程的新;“人有我优”,体现课程的质量;“人优我全”,体现课程的体系。2005年上海老年教育评出的一批特色课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2、创建特色课程有利于老年教育教材的建设
    创建特色课程推动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作用已在2005年上海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展示中凸现出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各级各类老年学校,都有比较规范的教材或讲义,都有一定的质量。
    据市老年教育协会教材建设专业委员会一份调查显示:“在上海各级老年学校使用的教材中,自编教材占3.53%,自编讲义占55.06%,选用教材占41.41%。也就是说有96.46%的教材或讲义,不是老年专用或不是正规的老年专用教材。”这种情况与当前老年教育的形势极不适应,因此,创建特色课程犹如给教材建设安上了翅膀,它对加快老年教育教材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创建特色课程有利于老年教育质量的提高
    实践证明:上海评出的特色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都比较优秀,从课程的创立、巩固到发展成为特色,教师付出了很多智慧和心血。随着特色课程的发展,一方面,学校将加大对教师的择优选聘和培训;另一方面,特色课程深受老年学员欢迎,生源爆满,对一般课程的教师也是一个促进作用。因此特色课程创建的过程,就是对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老年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
    4、创建特色课程有利于老年教育人才的培养
    特色课程作为老年学校的品牌课程,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有别于一般课程,因此对老年学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老年学员通过特色课程的学习与课后实践(参加社区活动或服务),增长技能、锻炼体能、融入社会,实现健康养老、积极养老,不仅大大提高自己的素质,也能对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这样的老年人才越多,国家就越安定,社会就能和谐。
(上海  盛  训)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