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6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专访最高检发言人:社保金案尚不属体制性腐败
2007年05月24日 来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00:36 新京报 浏览次数:45
最高检发言人童建明接受本报专访,谈检务公开、防止腐败及海外追逃等热点问题

  政务公开发言人系列访谈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8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已经初步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属中央机关中较早的一批。

  在接近二十年之后,现在的最高检新闻发言人童建明依然向本报记者坦承:与公安和法院比较起来,公众对同为司法机关的检察院还相对陌生。“这主要是因为检察工作本身有特殊性,所以才需要我们不断增加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交流。”从2005年开始担任最高检新闻发言人至今,童建明早已知晓公众对打击犯罪、尤其是腐败犯罪的关注,对重塑社会秩序的期望。在谈及追捕外逃贪官时,童建明说,“贪官逍遥法外的空间在不断减少。”同时,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公众知情的空间在不断扩大。

  童建明告诉记者,“我们当然希望尽量满足社会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及时全面地公布公众广泛关注的大案要案的最新侦查进展。

  对于案件的处理,我们强调的是,不能法律程序走完,事情就完了,而要看当事人是不是心悦诚服。

  信息公开

  涉检信访听证核心就是公开

  对信访案件,必须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听证制度的核心就是公开。要增进当事人对案件办理和所作决定的理解,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司法公正。

  新京报:和法院系统的“审判公开”相呼应,检察系统是否也有自己的信息公开制度?

  童建明(以下简称“童”):1998年最高检推进检察改革时,就作出了“检务公开”的规定,要求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法律依据、办案规程和纪律、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等十个方面的内容,都必须公开,当时叫“检务十公开”。

  去年6月,最高检又增加了12项制度,要求深化“检务公开”,除因涉及国家秘密等原因外,对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等依法应该公开的事项,都要充分公开,如实公开。

  新京报:但是,很多公众还是觉得检察院对案件的公开,不如法院充分。

  童:这和职能特点有关。从办案环节来讲,法院是最后一环,法院的公开审判是有法律支撑的。案件到了审判环节,侦查已经完毕,证据也已经固定下来。但是,侦查环节和审判环节绝对是不一样的。从侦查到起诉,这本身就有一个保密的问题,特别是在侦查期间,往往事实还没有查清,证据还有待收集,一般不宜对外公布案件的具体情况。这不仅是为了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公开,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检察机关会在逮捕或公诉后适时公布。

  新京报:哪类案件可以在批捕就公开?哪些要到起诉环节?

  童:比如对各类安全事故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案件。去年,检察机关介入了1300多起安全事故调查,高检院直接介入的重特大矿难就有8起,还有一些社会关注的重大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批捕后也都及时向社会公布了。

  对一些职务犯罪案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候披露,主要是因为案件正在办理,要避免报道过热给办案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一直力求在不影响办案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向媒体提供信息的范围,尽早通报案件办理情况。

  新京报:前段时间最高检颁布实施了《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规定对重大、复杂的信访事项的答复,可举行公开听证,这种听证会的模式是怎样的?

  童:对于案件的处理,我们强调的是,不能法律程序走完,事情就完了,而要看当事人是不是心悦诚服。对信访案件,我们强调必须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听证制度的核心,就是公开。公开案情,公开当事人诉求,公开办案情况,公开办案结果。听证时,把与案件有关的各个方面都召集到一起,包括当事人双方,也包括各阶段的办案人员,有时还把党政信访部门、当事人单位的人请来,增进当事人对案件办理和所作决定的理解,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司法公正。

热点问题

  打击渎职犯罪有望建案件移送制

  工商质检等部门每年处理大量行政违法案件,其中不排除有些案件涉嫌犯罪。通过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可以使这些案件及时进入司法程序。

  新京报:这个月是最高检反渎职侵权宣传月,最高检王振川副检察长曾表示目前有大量的渎职侵权案被“容忍忽视”,为什么会这样?

  童:目前确实有一部分涉嫌犯罪的渎职侵权案件应当进入而没有进入司法程序,没有受到应有的刑事法律追究。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对这类犯罪“不把违法当违法,不把犯罪当犯罪”。

  因为这类案件大多涉及失职行为,很多没有中饱私囊的情况,往往引起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的同情,说情的现象也会相对多一些。另外,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本身也有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等问题,因为这类犯罪责任比较分散,属于“多因一果”,涉及到很多人。

  

新京报:那么,最高检有何对策?

  童:我们希望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比如工商、质检等部门每年处理大量的行政违法案件,其中不排除有些案件涉嫌犯罪。通过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可以使这些案件及时进入司法程序。

  新京报:这几年司法工作人员的犯罪频发引发了很大反响,原因是什么?

  童: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培根就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危害更大”。如果说其他犯罪污染的是水流,司法人员犯罪污染的就是水源,所以社会危害较大,社会反响也较强烈。司法人员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个人因素外,从检察机关看,有些环节特别是拥有自由裁量权的环节,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新京报:最高检前年开始力推职务犯罪审讯过程全程录音录像,是否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童:不错。推行这一制度,首先是为了规范我们自身的执法工作。摄像头对着你,一举一动都在摄像头之下,还能刑讯逼供、违法取证吗?同时,这也是对办案人员的一种保护。过去有些被告一到法庭就翻供,说办案人员刑讯逼供。

  采取同步录音录像,可以比较有力地证明办案人员讯问时是否搞了刑讯逼供。

  海外引渡追逃要穷尽所有途径

  追捕外逃贪官、追回外流赃款,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固定的程序还在探索中,我们的原则是所有可用的途径都要用上。现在,贪官逍遥法外的空间在减少。

  新京报:学界有声音说反腐已进入“深水区”,触及到一些体制问题,比如去年社保领域的系列案件,你怎么看?

  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借用“深水区”的比喻,我认为反腐工作正在步步深入,一些职务很高的国家工作人员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些犯罪新领域的揭露,也是一个标志。至于社保基金领域出现腐败犯罪案件,还不能说这就是体制性腐败,只能说明腐败渗透领域比较广,已经进入一些比较新的领域。腐败就像癌症,发现和治理不及时,就会不断扩散。社保金系列案件说明我们反腐的触角也在深入延伸。

  新京报:但是有些领域大案要案频发,有些岗位被称为“前腐后继”,难道仅仅是个人因素?

  童:当然不仅是个人因素,很多腐败现象的发生是监督不健全的问题。在一些行政审批权比较集中的领域,监督制约不到位,滥用权力就难以避免,所以一些岗位出现了“前腐后继”,还有“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现象,办一个案件牵出一大串,有的高级官员就是查处其下属人员犯罪时被牵出来的。

  新京报:本月最高检从日本引渡了一名职务犯罪嫌疑人,追捕外逃贪官在目前的司法框架下是否可能有一些突破?

  童:对追捕外逃贪官,高检院一直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对于两国之间没有签订引渡条约的,我们目前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国际公约,比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二是借助地区机制,比如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机制等。固定的程序还在探索之中,我们的原则是所有可用的途径都要用上。现在国际合作的工作在加强,贪官逍遥法外的空间在减少。

  ■同题发言

  “发言人的分数留给记者来打”

  新京报:你怎样理解发言人和记者的关系?

  童:新闻发言人是作为一个机关的新闻发言的代表,是媒体和这个机关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我们和记者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新京报:你是否对记者说过无可奉告?

  童:从来没有。有些东西我们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披露,如果按照规定不适合披露,也是为了保障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希望大家理解。

  新京报:怎样理解《信息公开条例》中的“及时”和“准确”?

  童:对于检察院来看,这需要考虑每个案件的情况,侦查的案件本身就不是那么千篇一律,我刚才也说过了,得符合诉讼的规律,前提是保障诉讼的正常进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但是能够公开的案件案情,我们都会及时公开,比如大部分案件进入起诉阶段就可以公开,一些社会关注度特别高的案件,我们在批捕阶段就对外发布。

  新京报:从你做新闻发言人的这段时间来看,检察系统的信息公开程度有哪些变化?还会有哪些变化?

  童;过去检察机关往往是等审判之后才与法院一起公开案件有关情况,但是现在很多案件进入起诉阶段时,我们就已经向媒体披露。刚才也说到,对一些社会关注度很高的案件,在批捕环节我们也已经向外界公开了。

  “检务公开”应当与时俱进,就是说随着国家的法治进程而更加开放和透明。对于“检务公开”的具体内容、范围、方式和途径等,检察机关将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探索,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新京报:作为新闻发言人,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童:这个分数应该留给你们记者来打。

  采写/本报记者 李静睿

热点推送 更多>>

剪纸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被广泛传承。


近日,学校陆续传来佳音,《工笔画介绍》《透过堂号看家风》《中国古桥介绍》《木贴画作品教学》等四门课程被上海电视台“金色学堂”频道录用,先后在16频道播出。《寻味仓城——品米糕 寻漕运》《松江布与二十四节气》两门课程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学校之间交流互动,4月3日周四上午9:00,在斜土社区学校4楼教室,斜土社区学校、龙华社区学校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每周四清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及预防意识。8月15日,田林十一村居民区邀请街道禁毒办的杨警官在田林十一村活动室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会,社区青少年二十几人参与。

时间飞逝,为期四周的漫步天平悦行走活动就告一段落了,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大伏天,夏日炎炎,桃源村睦邻点气氛热烈。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7月27日,莱顿社区联合社区学校在同舟职校开展了“手把手做西点”亲子烘焙活动。


为了通过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7月26日上午,莱顿学习点开展了“世界多奇妙”科普电影活动。


6月18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社区教育十年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6月15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第三届老年舞蹈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烈举行。

6月15日,伴随着夏季的微热,一月一度的为民服务日在莱顿拉开了序幕。早上8点,小区志愿者们如约来到了活动地点,早早的为即将开始的志愿者活动做起了充分准备。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