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社区教育领域 建设老年人的精神家园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
古语说“老人安、天下安”,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是稳定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田林社区4.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26%以上,是一个老龄化社区。近年来,田林街道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田林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和谐社区的基础,田林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先进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关注需求,不断完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
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学习平台,我们一直将社区老年学校作为核心阵地,重点扶植。老年学校自挂牌之日起,始终立足“以人为本”,每学期两次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的学习愿望,并根据老年人学习需求,开设老年人喜爱的各类课程,制订符合老年人实际的教学计划,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一是围绕“学用结合”,强调实践性。我们把课程建设作为社区老年教育的重头戏,并注重赋予教育内容以更加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譬如,我们根据老年人生活的实际需要,在电脑课程班增加了“网上购物”内容,手把手教老年人如何在网上淘宝购物;许多老人的子女远在异国他乡工作与学习,我们开设了“阶梯式”英语课程,从入门到高级口语,供老年学员选择,以解“跨出国门,听说两难”之苦。二是围绕“学乐结合”,突出娱乐性。老年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我们坚持在“寓教于乐”上做文章,保证三分之一的课程紧跟时代潮流、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对于一些相对比较枯燥的课程,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开发教育资源,把远程教育、视频、动画等现代教学形式融入课程,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情趣和生机。三是围绕“学为结合”,凸显社会性。随着社区老年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社区老年人从到老年学校求知、求乐、求健开始向讲参与、讲服务、讲奉献转变,从而再度体现人生价值。我们连续几年邀请专
如今的老年学校,新老学员近悦远来,学校每年开设教学班150个之多,学员超5千。其中零收费和10元-30元的低收费课程占课程总量的40%左右。招生当天,门庭若市,排长队报名已成为田林社区老年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田林社区老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学校”、“上海市示范性老年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搭建平台,不断激发社区老年人学习热情
社区老年居民因共同的精神文化需求走到一起,组成各种教育型、活动型、健身型、生活型、娱乐型的团队,有利于社区老年居民彼此间的交往和沟通。田林社区目前已有各类群文群体团队198支;社区老年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各种学习沙龙、读书会等学习团队61个,每年参加各类社区教育活动的有7000多人。为此,我们构筑了“月月演、月月赛、月月展”三大学习交流平台,初步构建起一张老年居民参与社区的“学习网”,打造一个巨大的文化“磁场”。
月月演是指社区老年合唱队、民乐队、舞蹈队、沪剧队等文艺团队每月轮流专场演出。在演出中,鼓励各种社团同台表演、相互交流,从而加深了社团之间的学习与合作,提升了社团的整体文化水平。
月月赛是指街道组织的气功队、门球队、柔力球队、益寿操队等全民健身体育团队,每月至少比赛一次。通过比赛,各团队不仅实现了展示自我的需求,也帮助团员树立了与团队共荣辱的思想观念,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月月展是指街道对书画社、田林诗社、摄影社、折纸队等10多个学习团队统一安排,每月举行一次作品交流与展示。今年在“世博会”期间,折纸队精心制作的灯笼、海宝等作品被送进了“世博会”,与海内外观众进行“零距离”接触。近日还参加了“创意后世博”――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的展示。
2009年田林街道围绕“迎世博”和“迎国庆60周年”这两个主题,先后组织“月月演”、“月月赛”、“月月展”等各类活动58场,参与人数达4.2万人次。健康向上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遍布街头巷尾,俨然已成为社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为拓展老年人的学习渠道,街道邀请了百余位名师名家,每周至少举办一次讲座。从2007年开办“周周讲”以来,已经开设180多场讲座,直接听众达2万多人次。在党工委书记带领下,办事处的各位主任以老年学校为平台,每季度举行一次“主任论坛”,领导与居民零距离接触,共议实事项目和热点问题,这样既融洽了干群、党群关系,也让居民为共创和谐社区出了一份力。
三、建立保障机制,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随着社区老年教育的广泛开展,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认为,老年教育最根本的宗旨就是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为此田林街道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保障,不断提高服务能级与水平。
一是组建队伍,支撑老年教育。街道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积极作用,组建了“一会五团”(即志愿者协会、社区教育讲师团、群文活动指导团、法制教育顾问团、国防教育宣讲团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形成老年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格局。先后组建了两支“志愿者总队”,充分发了退休教师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管理员、学习型团队指导教师以及群文、群体志愿者的积极作用。现有志愿者580名,成为老年教育的参与者和管理主体,由此,有效地保障了老年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是统筹规划,夯实老年教育基础。街道始终把不断拓展和改善办学条件作为社区老年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街道逐步收回社区文化中心租赁在外的一些场地,重新布局,规划出“舞厅”、“展厅”、“排练厅”等
街道把老年教育列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随着街道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而相应提高。街道老年教育的年人均经费从起初的5元到现在的20元之多。仅老年学校和教学点一年的日常经费,街道投入就达到50万元,基本保障老年教育的需要。
三是整合资源,构建“五分钟”学习圈。田林街道是宜居社区,但老年学校仅有1所。为了使更多不方便到校学习的老年人接受教育,街道采取“送理念、送资源、送服务”的措施,把教育活动送到楼组、送进家庭,把社区教育办到居民弄堂口和家门口。2009年,在20个居委会教学点开设23门实验课程、32门综合课程,举办课程班93个,讲座207个,建立51个学习小组和学习沙龙,吸引一万多人次的老年居民就近学习。
街道与47个区域单位签定共建项目,实施信息联通、工作联动、项目联手、活动联办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老年教育。如辖区20所中、小、幼学校主动向社区开放活动场所和设施,开放率达100%。社区9所中小学校分别与老年学校和20个居委教学点签定资源共建共享长效协议。同时,我们还鼓励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进入社区,发挥自身优势,已有3家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与社区合作,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
为鼓励广大老年人参与社区各类教育活动,街道充分发挥社区网站及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平台作用,通过“网上网下,网来网去”等多种学习方式,丰富现代化的共享学习模式。老年学校为每位老年学员办理了一张“田林社区居民终身学习记录卡”,进行“学分”奖励,调动了老年居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少居民经常参与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学习,在上海市首次评选的100名网上学习积极分子中,田林居民占了10%。
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在银发时代日益临近的今天,老年人精神家园的建设,逐渐成为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深刻命题。我们将按照《201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广覆盖、多形式、更便捷”的社区老年教育体系,进一步创新老年教育的学习方式,努力使终身学习在社区更便捷、更愉快、更有意义,真正实现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