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3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论老年大学的德育
2008年08月06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84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教育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里说的“德育为先”,显然是就国民教育体系而言。作为老年教育主阵地的老年大学,要不要坚持德育为先?具体应如何开展?下面,笔者拟联系本校20多年的探索实践,并在吸取有关老年大学经验的基础上,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看法。
    老年大学也应坚持德育为先
    现今老年大学的学员普遍经历过艰苦岁月,经受党的长期教育,对党对社会主义有深厚感情。他们上老年大学,或是为了寻求健康、快乐和友爱;或是为了完善人生、弥补缺憾;或是老而弥坚,继续奋发有为的需要。对这样的老年群体,还要不要进行德育?要不要坚持德育为先?这个问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我校并众多老年大学的实践来看,回答都是肯定的。
    一、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事关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事。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二、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古今中外,无论那个教育理论,无不把德育列为教育的首要内容。列宁说:“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授思想政治方向。”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进取和康乐相结合的教育,在本质上体现教育属性。唯其如此,作为老年教育主阵地的老年大学,理所当然地要坚持德育为先。
    三、这是让老年学员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现时的老年人很长时间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度过的,他们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过程。在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又是各种矛盾交汇期的今天,老年大学只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让学员及时了解党的理论创新,全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使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感,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多年来,我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始终较自觉地把德育摆在首位,广大学员在许多是非问题上皆经受住了考验。
    四、这是发挥老年学员的辐射效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老年人特别是有知识的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人的素质决定着家庭成员乃至子孙后代的素质,同时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社区乃至社会。古语说的“老人安,天下安”,就是说的老年人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老年大学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并综合考虑学员的公民性、老年性及学校教育的特性,老年大学德育的根本任务,应是遵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感召学员,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学员,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积极的老年人生观引领学员。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层次:
    一、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时事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要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的实践和学员思想实际,及时解答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使学员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信念更加坚定;自觉抵制歪理邪说、伪科学的影响,用科学充实自己,永保晚节。
    二、进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风尚教育,完善老年人格。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结合老年人实际,帮助学员确立新的老年人生价值观、人际观和幸福观。反思以往,要多感恩,少怨恨;面对晚年,老而弥坚,继续奋发向上;面对同辈,要自尊尊人,互敬互助;面对晚辈,既要关爱,又要树立“文化反哺”新观念年长者向年轻一代学习文化;面对社会,不求名利,但求为社会、为他人做点小事情,尽一点社会责任。
    三、进行科学的老年心理知识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对完善老年人格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免疫力和疾病的治愈率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应通过老年心理知识教育,引导学员用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生理老化,用科学的态度自觉调适身心,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成为自尊、自主、自强、有作为的新一代老年群体。
    老年大学德育的途经和方法
    老年大学要坚持德育为先,并不意味着要拿出很多时间去进行德育,更不意味着要对全体学员进行连篇累牍的理论灌输。事实上,许多老年学员不但文化层次高、见识广,且普遍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对他们的德育不外乎是巩固、完善和力求与时俱进的问题。老年大学的德育为先,关键是要求学校领导层、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具有这种意识,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而在实际操作上,总的基调应该是有意似无意,润物细无声,让学员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陶冶、受到教育。根据我校和其他一些老年大学的实践,如下一些德育途径、方法可资借鉴。
    一、以志趣和自愿为原则,有层次地进行理论和时事政治教育。
    部分老年学员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养成了关心政治、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习惯。有的则把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连在一起,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关心时事政治成为他们永远不舍的追求。对这部分学员可以通过举办政治专业或政治经济专业班,组织他们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时事政治。
    对其他各专业学员的时政教育,既可通过适当开设讲座的方式进行,又应努力探索为学员普遍欢迎而又扎实有效的途径。我校自1997年起,围绕加强对广大学员的时政教育,找到并成功推行了一种我们称之为“时政知识测试”的方式。具体做法是:每学期或每年根据当前国内外大事和党的中心工作,按照突出重点、精炼扼要的原则编写《时政学习资料》,发给学员人手1份。临学期末进行开卷测试,学员自愿参加,用两周左右的课余时间完成答题,然后学校统一评卷,对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适合老年学员特点,便于人人参与,学得进又记得牢的方法。这种方法我校坚持了十多年,近年每次自愿参加测试的学员都占全校学员90%以上。这对于增强全校的政治意识起到显著效果。
    二、把德育融入各专业、学科三个课堂之中,使学员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陶冶和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叫“文以载道”,说明德育与智育是融汇在一起的。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实际上,老年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尤其是各地老年大学普遍开设的文学、书法、国画、音乐、曲艺、舞蹈、摄影等课程,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蕴含着健康向上的道德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或与学员共同探讨、欣赏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员就能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越高,这种熏陶作用也就越大。
知、情、意、行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的一般规律。老年大学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第三课堂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活动,因其对知、情、意、行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也就对帮助学员巩固、完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更为重要意义。如国画、摄影专业学员通过外出写生、拍摄,更能体验各地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更利于他们发自内心地体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更利于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文艺专业学员通过到社区、到农村的文艺演出活动,在带给群众欢乐的同时,更能体验服务社会的快感,更利于强化良好的道德情感。
    三、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发挥环境在德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
    健康的人文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搞好硬件设施建设,营造文明、整洁的校园环境。在校园的显眼处应设置办学宗旨和校风题词,校园应有若干宣传橱窗,在搞好时政宣传的同时,经常展出学员作品和先进学员事迹。校园要绿化、美化、净化,教室要功能化。让人身处这样的环境,就心情舒畅,就能激发健康向上的情感。
    二是从教师和管理人员做起,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环境。教师不必刻意对学员进行德育,但教师应刻意让学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意志力,以达到让学员在快乐学习中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的目的。为此,教师与学员之间应少些师生关系,多些朋友关系;少些满堂灌,多些共同研讨;对学员多尊重、多鼓励,不批评、不抱怨。要以敬老之心满足学员尊重需求,以愉悦的课堂气氛增强学员学习兴趣,以肯定学员每一点进步给学员以信心,积极创造条件让学员体验成功的欢乐。管理人员要围绕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调整角色,以尊老、敬老、爱老之心当好学员的服务员。做到课前为教师、学员做好上课准备工作,课间为学员备好茶水,雨天为学员准备雨伞,对生病住院学员组织探望。
    多年来,我校通过努力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有效地愉悦了学员身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极大地增进了与学校的感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透过学校的尊重、爱护,深切体验到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更加激发了对党的热爱,激发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广东茂名市油城老年大学   黎济良)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