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提高国民眼健康水平,预防各类眼科疾病, 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确定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今年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对于老年人而言,最普遍的眼科问题一定是老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花眼”。眼睛的衰老无法避免,但我们却可以让它来的慢一些、晚一些。本期就让我们一起关注视力保护,共筑“睛”彩大健康!
一、老视的常见症状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提示您可能开始老视了:
第一,读书看报时看不清小字;
第二,经常不自觉的向后仰头或把书本挪远;
第三,对灯光的需求量增加,甚至要把光源放在书报和眼睛之间;
第四,有时通过努力可以看清近处物体,但是再看远处时,又有短时间的视线模糊;
第五,不能长时间视近物,用眼一段时间后出现眼酸、眼胀、眼干等视疲劳症状。
二、老视的主要成因
当我们用眼睛看物体成像时,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来成像。角膜是透明的,以便光线可以顺利地进入眼睛内。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随着镜头的拉长和缩短,就能清晰地看到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然而,眼睛衰老后,晶状体的弹性变弱,也就是照相机的镜头不能自如地伸缩,因此看到的物像开始“跑焦”,于是无法看清物体。
年龄是老视形成的首要因素。40岁是老视的一个分水岭。大多数人在40岁开始出现老视症状,老视度数随着年龄的增长缓慢加深。60岁之后,老视度数会稳定下来。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任何人都会老视。
除此之外,老视的发展速度还与用眼方式、个人身体素质和服用某些药物有关。即使年龄和眼屈光状态相同,由于用眼需求的不同,出现老视症状的时间也有先后之分,比如钟表修理工和雕刻工等需要近距离工作的人往往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三、老视的预防与治疗
(一)休息眼睛,常眨眼
对于养眼护目来说,“休息”二字最为重要,日常尽量多给眼睛一点休息时间。当眼睛感觉不适、疲劳时,连续眨眼10-20次,同时上下左右转动眼球,可帮助泪液分泌,滋润眼球。
(二)不抽烟,多喝水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吸烟。日常可用枸杞、菊花、绿茶等泡茶喝,其中富含维生素A、C,有滋养肝肾明目的作用,常饮有利于保护视力。至于分量和比例的多少,可根据个人喜好调节。
(三)“远眺 近看”放松双眼
远眺护眼,的确没错。先看看远处的风景,然后沿着远处的高楼慢慢往近看,这样可以不断改变眼睛晶状体的焦距,通过放松睫状体从而达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四)热毛巾敷眼
将毛巾浸入热水里,拧的不要过干,折起来后趁热盖在额头和双眼部,同时头稍向上仰,眼睛暂时轻闭,约1分钟,待温度降低后去除毛巾。每天可重复几次,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
以上是老视的一些预防手段。老视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手术矫正也非首选。配戴框架老花镜是最简单、实用且安全的方法。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眼科做屈光检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验光”。
随着年龄增长,眼睛调节能力都会下降,不管是近视、远视或是视力正常者都会产生老视。如何使老视来的慢一点,使老视度数浅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关心的问题。呵护眼睛,预防老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