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4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办好老年人满意的学校
2009年04月30日 来源:上海老龄大学 常务副校长沈必文 浏览次数:182

上海老龄大学是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创办和领导的列编事业单位,成立于1989年3月。20年来,我们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在市级机关工作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初创时期的1间教室、5个专业、6个班级、173名学员,发展到如今的3000平方教学场地、45个专业、246个班级、学员7200多人次。现在,我校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市级骨干老年大学之一。何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办好老年人满意的学校。

一、尊重学员,增强办学人员的服务意识

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他们是离退休老干部,还是普通退休老职工,只要来到老龄大学学习,我校办学人员都能做到一视同仁,总是热情、谦虚、耐心、周到地为他们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来老龄大学学习的老人越来越多。这些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局处级干部,甚至是市级领导干部、部队将军和报社总编辑。大多数是中高级知识分子,如高级工程师、作家、记者、教师、医生、律师等等。这些教学对象对我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始终本着“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我们始终认为,他们既是办学人员的服务对象,也是办学人员的学习对象。因此,我们都很敬重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来到老龄大学如同回家的感觉,处处体会到关爱,时时感受到温暖。

2002年,我到学校任职不久,就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天,有个女学员向我哭诉,说有位办学人员向她发脾气、耍态度,她实在受不了。核实情况后,我严厉地批评了这个办学人员,并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学员道歉。此后,每逢办学人员会议,我必讲办学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重要性。我反复告诫办学人员,老干部、老同志为建立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奉献了一切,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即使是社会上的退休老人,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都是有功之臣,我们都要满腔热忱地为他们服务。

为了增强办学人员的服务意识,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学校与办学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每半年一签,期满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续聘或解聘。办学人员每年评比一次先进,进行表彰、奖励,以此激励办学人员牢固树立为老年师生服务的意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办学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思想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

学校提出,我们一定要以学员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学员不满意、不欢迎的,学校即知即改。为了保障学员的健康,消除家属的后顾之忧,学校每年都为师生投保了公众责任险,一旦在校内发生意外,便可获得相应赔偿。原先,学校的上课铃声很响,既突然又刺耳,一些学员说心理上受不了;学校知道后,立即改为悦耳动听的音乐铃声。原先的开水桶无法上锁,人工倒开水入桶也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学员提出了意见;于是,学校在四个楼面都添置了全封闭电热开水炉。原先的女厕所全为坐式,一些学员认为不卫生,学校便在每个厕所里改装一个蹲式的,以满足不同学员的要求。这些事情虽小,但体现了学校对学员的尊重和关心,学员普遍感到在学校里心情很舒畅。

二、尊重老师,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我们将曾庆红同志曾经对组织部门提出的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三个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要求,运用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每逢寒暑假,校领导都要带领办学人员分批家访教师,虚心听取老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08年春节,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我们照常家访,老师们深为感动。至今,几乎每个老师家我们都访问过,多的家访过四五次。老师生了病,校领导或办学人员一定前去探望、慰问。对70岁以上的老师,凡逢五、逢十的大生日,学校都为他们设宴祝寿。老师有困难,学校尽力帮助解决。年轻老师曾刚的山水画灵动大气,人见人夸,这是个人才,但他家的户口在四川,孩子在上海读书有困难。校领导得知后就向上级反映,并与市有关部门多次磋商,作为人才引进,帮他一家三口解决了上海户口。对事业心强、教学有方、师德高尚、广受欢迎的老师,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就让他们多开班、多开课,

老师在校任教一年以上的,学校为他们颁发大红聘书;在校执教10年以上的,学校就专门召开大会,为老师们颁发纪念牌和奖金。声乐班老师王之湘在我校及兄弟老年大学执教已有20年,2006年12月29日,我校举办了“庆贺王之湘老师从事老年教育20周年”师生同乐会。新老校长先后致词祝贺,并向王之湘老师颁发了纪念品和纪念证书。学校师生还为她举行了一场声情并茂的音乐会,现场气氛隆重而热烈,王之湘老师十分激动,与会的学员也深为感慨:老龄大学对老师实在很尊重!

我们在教师待遇上也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根据老师的师德教风、教学成果,以及授课学员多少和学员的评价,在工资、奖金上适当拉开档次。

“三个留人”增强了教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他们对学校更加关心与热爱了。英语班老师卓宗亮教授生病住院,鼻子里插着氧气管,还吃力地向来看望他的校领导提出进一步搞好教学的建议。顾开明老师的爱人在凌晨刚去世,她强忍悲痛,上午依然按时赶到学校上课。中医学选读班老师唐国章教授的老领导在香港办中医学校,请他去任教;他的学生在国外开了诊所,也请他前去加盟。但唐老师均婉言谢绝,他说:“我爱上了老年教育事业,我舍不得离开这群老年学员。”时装舞班陈德金老师的儿子在日本工作,一再催她去日本定居,她不为所动,仍然在我校执教至今。

学校的关心,教师的敬业,使老龄大学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老龄大学的老年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以艺术类学员为例,他们的书画、摄影、散文、诗词作品和文艺演出,在上海市和全国的各类大赛中获得了五百多个奖项。

多年来,学校凝聚了一批热爱老年教育的办学人员和高素质教师,这大大提高了我校的声誉。我校尽管座落在市中心的静安区,但吸引了宝山、浦东、嘉定、松江、杨浦、莘庄、南汇等远郊的许多老人来校学习。还有香港、台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华人也长期在我校学习。

三、尊重知识,创新课程设置和招生方法

为满足学员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学校经常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学员座谈会和教研组会议,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我们紧跟时代与形势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开出新课新班。目前,我校共开设113门课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近年开设的新课,如一笔成画、古语言文字、中外小说选讲、易经文化、国学今讲、经典电影欣赏、易学与健康、珠宝鉴赏、欢乐英语、趣味钢琴、英语脱口秀等等,深受学员欢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退休老人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保健养生和唱歌舞蹈都成为热门的专业,我校仅舞蹈班就有时装舞、民族舞、国标交谊舞、肚皮舞、沙沙舞、拉丁舞、古典舞、排舞、现代舞、中老年芭蕾舞等10多个舞种,满足了不同兴趣老人的需要。

为老年学员的服务是无止境的。一般学校的招生方法是一个学期一招,或者一年一招。而我校逐步实行灵活机动的招生方法,只要教室有空,学员有需要,随时招生,额满即开班。社会上有些中老年人白天来不了,我们就开设晚上班和周六班。总之,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老年人想着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就想方设法去做,并且一定要做好。

有些老学员喜爱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我们就聘请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高校的专家来校开课,文学所的近几任所长陈伯海、夏咸淳、孙琴安等教授都先后在我校执教或举办过讲座。在专家学者的精心教诲下,学员的文化素养迅速提升,他们成立了遐龄诗社,10年来创作出版了5本诗集,社会反响颇大。课程教学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一是教材。而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有了教材,老师上课更得心应手,学员笔记大为减少,可集中精力听课,预习、复习也有了依据。2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我校更加强了老年教育教材的编纂工作,自编出版了60多种教材,涵盖了声乐、医疗保健、书法、绘画、家政、电脑、戏剧舞蹈和钢琴等大部分学科。

 

20年来,在我校学习的学员超过5万人次;学校先后10次被评为“上海市开拓老年事业先进集体”、“上海市离休干部先进集体”、“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市级机关先进单位”等。2009年2月,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老龄委办公室授予我校“上海市示范性老年大学”荣誉称号。

老年教育是造福人民的事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决心以建校20周年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把我校办成老年人满意的老年学校!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