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老年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在与老年学员的多年交往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她们的执着、坚韧与可爱。我深深的爱着我的学员。而在老年教育中重视师德和德育教学,是使学员老有所学、所乐、进而所为的根基。师德的核心就是师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理应把爱心倾注于整个职业生涯中。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爱岗敬业、关爱学员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爱岗敬业不仅体现了诚信、尽职、图强、服务社会的崇高师德,而且体现了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
关爱学员,就要做学员的贴心人。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爱学生的人,他才能教育学生。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员。我在老年大学任教,听课的对象从原来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下子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落差极大,但对我来说,唯一不变的是教师要热爱学员、尊重学员,精心去培养学员。对老年学员只有爱得更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他们进行授教。作为教师,要无私地向学员奉献出自己的爱,做学员的贴心人。每一个老年学员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老年学员都需要疏导和宽容。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说爱自己的孩子,体现的是一种本能,则爱老年学员是一种超越,更是一种升华。师爱其实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当然,教不严乃师之惰,师爱也要以严为前提,做到严中有慈、爱中有严、爱而不纵、严爱有度。否则老年学员带着充实晚年生活的学习热情来,学不到一点东西,也有负于她们的一腔真情。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又是最好的榜样、无声的鞭策。我每节课都认真备课,规范板书,耐心详解,同时十分重视形象教学。事先把要讲的花做好,带到课堂示范;每有思想火花闪现,不管寒冬腊月,常会在半夜2、3点钟起来创作修改,并毫不保留展示给学员讨论分析。2005年我三叉神经痛发作,为不耽误学员,我坚持忍痛讲课,学员知道后一再劝我休息,但我还是坚持把课讲完,学员们心痛之际也受到了感动。
在多年的老年大学丝网花艺术班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出一些比较符合老年学员特点的教学规律,那就是努力做到一个坚持、二项改革、实现三多、四项保证。
一个坚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中曾提出殷切期望:全国教师应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铸就高尚师德,是贯穿于胡总书记四点希望中的核心精神。德为学先也是老年教学中必须始终不渝要坚持贯彻的。丝网花艺术班的学员都是中老年女同志,因文化素养、性格脾气的不同和心理、生理变化,相互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如有的说话不注意场合,语气比较冲,易得罪人;有的当面不讲,背后乱说,瞎提意见;有的做了作品想给人看又怕人笑话,躲躲藏藏,矛盾心态重重;等等,既不利于团结和谐,又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在课堂上结合花艺色彩、各种花的使用场合等,讲述了“红花要用绿叶扶”、“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课后还抽时间找这些学员谈心,包括说过出格话的人,从丝网花艺术探讨谈起,引伸到与人为善、团结互助、集体荣誉感等,打开了她们的心结,使她们慢慢有所改变。因此学员们都说:与其说跟吴老师学做丝网花,不如说是跟吴老师学做人,实在是我们老年人的福气。
二项改革。一是提倡和鼓励学员走上讲台,让学员教学员,从师生互动发展到学员互动。我坚持做有心人,看到学员有好的作品、好的工艺,就鼓励她们走上讲台,把自己的创作思路、心得体会和盘托出,传授给全班同学。老年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强,但领悟能力较慢,学习氛围不够活跃,让学员做老师,可以大大激发她们的潜能,使思维相通的学员们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而学员们的丁点进步受到激励,又会促使他们在实施共享收获的喜悦中提高更快。二是提倡和鼓励学员记好笔记,多写心得、积累资料,条件具备时分类汇编争取出书。其实我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老年学员们迄今已正式出版了18本专著,如《巧做精做丝网花》、《农家乐》、《小娃娃》、《动物》等,受到读者的欢迎。
实现三多。一是学员多:初级班有50多个学员,提高班有40多个学员,师资班有30多个学员,不少人都是来自祖国各地。二是学员上讲台多:每年有78人做“小”老师,上台为大家讲授自己创作体会与技巧,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集思广益共进步。三是讲团结讲奉献多:主动擦黑板的、为他人保管作品的、复印资料免费发送给同学的、代购或无偿提供花艺辅料的、代办午餐的、共享外地土特产的,比比皆是。最为可贵的是学员们改变了患得患失想法,有了新作品就互相观看,切磋提高,互送作品,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在2006年6月我国首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之际,我和学员一起参加上海手工艺制作表演、交流和义卖,当场出售作品的所有款项都捐赠用来抢救民间文化。
四项保证。一是选好称职的任课教师。丝网花学员比较多,我也年纪大了,所以我有意识、有重点地培育新的称职教师。现在初级班、提高班、师资班的三位任课教师都是我们原师资班培养的,都很胜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挑选的标准是:爱祖国爱人民,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群众威信高,有教学能力,身体健康。如外地有一位60多岁的“小”老师,开始是按我的《丝网花工艺》一书揣摩自学,后又每周赶火车来我校学习。学业有成后,她能为当地社区免费开办培训班;在当地老年大学任教,能组织班上老年学员将精心制作的近千件作品在校园内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全部送“大学生慈善求助基金”,帮助贫困和患重病学生,本人还额外多捐出1000元,受到当地群众和媒体的好评。二是配好合格的班长。丝网花学员来自四面八方,各方面差异很大,要让她们融入班级,与集体共成长,班长的桥梁作用极为重要。现在的三位班长都是在我校学习二年以上、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的。我更看重她们身上具有的品德:大公无私,热心为学员办事,沟通师生间教学要求,乐于善于处理好班级中各种琐碎事务。三是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针对某些学员身上的不良习惯和过度名利思想,经常用班上的好人好事进行引导,努力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来统一大家的言行,营造班级的和谐氛围,使她们在不知不觉中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如烟台下岗女职工来校学习,经济困难,住在市郊旅馆,学习时间很短。师资班班长就安排5名优秀学员每天来校手把手免费辅导,让她一周内择要学会主要关键技术,并赠送全部材料和工具以及示范作品,她回烟台后就能自主创业。四是每学期组织丝网花艺展示活动,让活生生的作品说话,使班级内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
“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快乐”是我的目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的信条。我想,我会永远追寻我的教师之梦。梦中的大千世界,梦中的成功欢笑,将是我一生的追求。教师这个职业是个终身的事业。我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敬业奉献;没有追名逐利,只有脚踏实地。我坚信,用我的爱,用我的一颗火热的心,用丝网做纽带,用铁丝做骨架,用境界做云梯,我一定会和老年学员一起迎来一片更灿烂的天空!
(上海老年大学东华大学分校 吴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