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11月20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大雪冰封超半月 南方防寒机制薄弱问题凸显
2008年02月08日 来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8日08:03 新华网 浏览次数:8
新华网武汉2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沈翀) 1月11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到50年一遇的强降雪过程,持续半个多月的低温冰冻天气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三大“难题”:天气寒冷取暖难、地面结冰行路难、水管爆裂饮水难。

  有关专家指出,这次冻灾的出现与南方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形成相应的防寒机制密切相关,而南方防寒机制薄弱的根源又在于一直以来我国用接近零摄氏度等温线的秦岭——淮河作为划分南北方的分界线,简单地以温度这一单一指标来判定冬天北方冷南方热,没有综合考虑湿度、风速、光照这些影响人体冷热感受的因素。

  寒气渗到骨头里 屋里屋外一样冷

  在这次受灾最严重的湖南、贵州、江西、湖北地区,居民对这场灾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冷”,屋里屋外找不到暖和的地方。老家武汉在北京工作的沈先生每逢春节都邀请父母到北京过年。他说,武汉的冬天虽说温度比北京高,可实际感觉比北京冷得多,尤其坐在家里像掉进了冰窟窿,板凳是冷的、水是冰的,寒气似乎渗到了身体里,冻得骨头酸,那种滋味太难受了。

  冷得瑟瑟发抖的南方居民们想方设法不惜成本取暖。家住武汉市古田二路的祝先生说,家里的取暖设备应有尽有,包括3匹的柜式空调、1600瓦的电热油汀,再加上3床电热毯。一般来说,吃饭时间家人集中到客厅的时候开空调,到书房看书开电热油汀,睡觉就开一晚上电热毯,一用起来电表飞转,实在太冷也管不了了。就职于武汉大学商学院的陈先勇花了1万多元在家里自装锅炉,他说,我计算了一下,一个月取暖费用得1500元,不过可能外面太冷了效果不太好,估计高的时候也就十几摄氏度,在家里还是得穿棉袄。

  在武汉遭遇第二波强降雪过程时,不少卖场的取暖器供不应求。在武汉某媒体工作的陈晓奎为单位采购3台取暖器,1月中下旬跑了3天4个电器卖场才抢到货。他说,当时取暖器到处都卖脱销了,开始我还挑品牌挑价格,到最后也顾不了那么多,看到徐东平价国美还有两台样机和一台库存机,一口气全买了。

出门像走“溜冰场” 自来水管爆裂使十万人饮水困难

  出行难是市民们面对冰雪天气的最大烦恼,多日大雪冰冻天气使整个江城犹如一个大“溜冰场”,不少地区的交通曾陷入困境。在城区公共交通上,雪后十余条公交线曾一度停运,数条公交线被迫改线或缩短行程;因为江面风大,长江上的汽渡也曾停航。长途客运压力也很大,受冰雪影响,不少高速公路数度封闭,机场跑道结冰,春运压力集中到了铁路交通上。据武汉市运管处统计,仅1月22日武汉市各客运站就滞留旅客2400人,不少原打算乘长途汽车回家的学生和农民工准备改乘火车返乡。

  家住武昌在汉口上班的陈华金深受大雪所“害”,过去七时起床绰绰有余,现在不得不提前到六时就起床赶路。陈先生说:“下雪以来我每天早出晚归,由于路面滑,公交车行驶得特别缓慢,时不时地堵车。”

  城管部门面对大雪有苦难言,由于南方雨雪与北方不一样,落到地面上容易结冰,不易融化,库存的工业盐用完了,武汉城管最后连食用盐都用来化雪。

  另一烦恼是饮水困难。水表破裂、水箱冻坏、水管冻破,自1月12日武汉遭遇大雪袭击以来供水故障不断,有超过十万居民尝到停水之苦。家住汉口堤角小区的郑小姐说,她家住在最高层,提水特别不方便,家里几乎没法呆。

  家住汉口三阳路的余女士说,水管结冰冻破不是只有今年冬天才出现,前些年天气冷下雪的时候就经常听说,今年的情况更加严重。

  对此武汉市水务集团解释说,首先与管网的质量有关。目前武汉市的自来水管道使用的是灰口铸铁管,造价低廉,质地较脆。其次是由于地下管网埋得太浅。在北方城市,地下管网深埋在10米以下,而在长期被当作南方城市的武汉,地下管网多数埋在地下3米左右,其抗寒能力肯定不如北方。

  南方亟待加强防寒机制

  专家们分析,市民在这次罕见的大雪低温冰冻灾害中面对的难题其实早就在过去的冬天有所显现,只是不像今年规模这么大,出现得如此集中。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伍华军说,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的低温在武汉气象历史上较为常见,与1977年零下18.1摄氏度的城市最低温、1954年的严寒天气,以及我国北方地区动辄零下几十摄氏度的温度比较还有相当差距。在做城市规划、建立一系列标准时,有关部门应重视历史上的气象灾害记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正洪从气象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南方地区的防寒机制亟待加强。他说,我国一直以秦岭淮河为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旧观念中我们一直认为冬天北方冷、南方暖和,其实这个观念并不准确。

  陈正洪说,评判冷暖的标准有四个,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尤其是湿度,对于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降低1摄氏度。对比我国南北方情况,长江中下游城市冬天湿度一般在70%左右,北方湿度仅有20%到30%,再考虑光照因素,一般而言同样的温度下,南方人比北方人实际感受到的温度要低5摄氏度到6摄氏度。

  他说,因此南方地区应吸取这次持续大雪低温冰冻灾害教训,建立起着眼长远的防寒机制,弥补历史欠账,从民生角度出发,提高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更应该推进集中供暖,避免分散取暖带来的能源浪费。

热点推送 更多>>

剪纸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被广泛传承。


近日,学校陆续传来佳音,《工笔画介绍》《透过堂号看家风》《中国古桥介绍》《木贴画作品教学》等四门课程被上海电视台“金色学堂”频道录用,先后在16频道播出。《寻味仓城——品米糕 寻漕运》《松江布与二十四节气》两门课程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学校之间交流互动,4月3日周四上午9:00,在斜土社区学校4楼教室,斜土社区学校、龙华社区学校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每周四清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及预防意识。8月15日,田林十一村居民区邀请街道禁毒办的杨警官在田林十一村活动室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会,社区青少年二十几人参与。

时间飞逝,为期四周的漫步天平悦行走活动就告一段落了,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大伏天,夏日炎炎,桃源村睦邻点气氛热烈。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7月27日,莱顿社区联合社区学校在同舟职校开展了“手把手做西点”亲子烘焙活动。


为了通过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7月26日上午,莱顿学习点开展了“世界多奇妙”科普电影活动。


6月18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社区教育十年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6月15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第三届老年舞蹈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烈举行。

6月15日,伴随着夏季的微热,一月一度的为民服务日在莱顿拉开了序幕。早上8点,小区志愿者们如约来到了活动地点,早早的为即将开始的志愿者活动做起了充分准备。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