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2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小学推行国学经典教育 家长称孩子变得更懂事
2007年01月13日 来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19:06 时代信报 浏览次数:127
记者 朱彦 实习生 董茜/文 郑宇/图

  核心提示:

  一所小学祭出“国学”大旗,旨在弥补现行道德教育缺失。

  国学真伪暂且不论,让小学生们背诵国学经典,不求甚解,能否真的达到预期目的?两套迥乎不同的教育体系如何求得共生共容?当国学渗透到孩子们的血脉之中,那些逐渐消失的文化印记能否再次唤起记忆?

  小学生读《大学》

  1月9日中午12点50分,江北培新小学,书声琅琅。

  “娃娃们又在念经了。”校门口摆烟摊的大娘笑着说。

  他们的校长张光琼很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说法。张告诉记者,这是学校已推行了近4个月的“经典诵读”活动。从去年9月开始,该小学的学生要按年级不同,分别背诵传统文学中的经典篇目。一二年级背诵《弟子规》,三四年级背诵《三字经》,五六年级背诵《大学》。

  在培新小学,每天中午12点50分开始,是20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学生们要在教室里背诵古典经书,已成定规。

  在学生们手捧的读本上, 《大学》、《孟子》的内容,用大三号字印刷,每个字上标注着拼音。

  坐在最后排的女生颜丹妮背得格外认真。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手持读本。她的语文老师别凌琳告诉记者,丹妮能一字不拉地背完整部《大学》,完成这些,她花了两周时间。

  下午1点整,诵读课进入相互抽查的环节。学生们三三两两聚集起来,分成小组,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六年级二班一共有38名学生,虽然学生们的记忆力有强有弱,但几个月下来,学生们至少都能大段背诵《大学》。

  反对者在转变

  去年9月,张光琼调任培新小学校长之后,推行了这项教学“新政”。

  “我觉得这些经典古籍很值得一读。”张光琼说,“它能弥补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的缺失,比如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的艺术。这对我的一生都有帮助。”

  因此,张光琼准备在培新小学开始这场活动,并为它制定了一条看上去很漂亮的口号:“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她刚把“经典诵读”的计划拿出来,马上遭到了质疑,大部分老师都不同意。很多人认为,现在全社会都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盯着学校的优生率,拿出时间去背这些与考试无关的东西,“有什么用”?

  有些老师把张光琼的计划斥之为“复古”、“念经”。

  但是两周后老师们发现,学生们在很短时间内扩大了识字量,现行语文教材里的生字,他们能够马上记住。并且,在背诵拗口的古文后,学生们的记忆力大有提升,背诵语文课本里的课文也显得非常轻松。

  “我刚讲完一篇新课文,有的孩子就能大致背诵了。速度慢的学生,再读上几遍,也能背下来。”一名语文老师说。

  反对声日渐减少。张光琼还请来了西南大学的教授专门培训老师。

  张光琼更想不到的是,中央电视台这时也帮了她的忙。去年国庆开始,北师大教授于丹做客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推出了讲《论语》的系列节目。于丹结合当今社会现状,以浅显的语言,讲述《论语》中的处世之道,深得观众好评。

  这让许多先前持怀疑态度的老师转变了看法。因为《大学》和《论语》类似,也包含了古代先哲对人生的思考。

  语文老师别凌琳说,从这以后,许多以前质疑经典诵读的老师,都换了一种思维。“到现在,老师们都觉得,这些经典诵读活动是有用的。就算从应试出发,这也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增加他们的识字量。”

  在培新小学,学生家长很少对此提出质疑。在别凌琳的班级,有七八位家长,得知孩子背诵成绩不够理想后,还在家里给孩子开小灶,监督孩子背书。

  进入1月,面对马上就要开始的期末考试,很多孩子不得不放下了手中的《大学》。

  好读书不求甚解?

  背诵古文的学生们对于文意并不完全理解,老师也不做要求。只在背诵一个新篇目前,老师会告诉学生,这个篇目大致讲的是什么道理。

  尽管能够全文背诵,并且能批评记者“桃之夭夭,其叶蓁蓁”的“蓁”字该读zhen而不是qin,但颜丹妮并不能完全理解《大学》中的每一句话。她觉得,《大学》说明的道理,是要做大事,必须先做好小事。

  “孩子们理解不透,是正常的。”张光琼告诉记者,她更看重的是经典诵读活动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有教育学家提出,孩子在13岁前,记忆力惊人。之后,记忆力逐渐减退,理解力开始加强。张光琼认为,小学阶段应该更加重视背诵,尽管孩子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背下来是第一步,理解的事,可以放到今后。

  她曾听说,物理学泰斗杨振宁先生,曾在初中时抽出两个暑假,背诵了5万余字的《孟子》。但当时杨振宁并不能完全理解。数年后,杨振宁很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慨:“每过十年,我对《孟子》都会有新的理解。”

  张光琼觉得,读经典就像喝牛奶:“很多家长强制孩子喝牛奶,孩子不理解,家长如果对孩子解释说,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孩子是听不懂的。可没有家长会等到孩子长大了,能理解了,才要求孩子喝牛奶吧。”

  在张光琼的提议下,去年9月入学的新生,培新小学为每个人都建立了长期观察档案。张光琼的想法是,通过跟踪这些孩子直到成人的经历,检测经典诵读活动的实际效果。

  目前,这些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经典蒙学读物《弟子规》。

  能够全文背诵《大学》的颜丹妮,下一步目标是背诵《论语》。

  “《论语》很不错呢,是孔子写的。”颜丹妮一脸憧憬,但她还不知道《论语》并非孔子所著,那是一部“孔子语录”。

  “你知道孔子是谁吗?”记者问。

  “我知道,他和别老师一样,是个老师。”颜丹妮回答。

  孩子的天性

  张光琼认为,传统国学对学生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让孩子能“静心”。尽管推行经典诵读已经近4个月,但张光琼承认,孩子天性中,调皮捣蛋的毛病是无法根除的。

  午饭后的休息时间,一个小男孩儿来到操场边的一棵树下,手里攥着一根小木条,口中念念有词,摆出咸蛋超人的架势,飞身扑向低矮的树枝,奋力劈落几片树叶。

  “孩子在天性驱使下,有很多行为是成年人不喜欢的,有的行为在成年人看来,甚至带有破坏性。但我们不能单纯抹杀孩子的天性。这样会损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张光琼说,“我觉得,只要孩子根基是善良的,即使做出了成年人眼中的出格行为,也不用担心。这是今后可以修正的。”

  她感觉,学校推行的经典诵读和封建时代的私塾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尽管所学的内容都一样。

  要想让孩子背诵这些文意艰深的文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此,培新小学想了很多办法。

  在校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一叠制作精美的考级证书。如果学生能够完成规定篇目的背诵,并能领会大致含义,就会得到一份证书。张光琼说,这是为了激励孩子。

  去年底,学校组织了一次集中考级,大部分孩子通过测试,拿到了证书。对于没拿到证书的孩子,张光琼表示,只要背熟了,就可以申请再次测试。

  去年12月31日,学校组织了经典书虫PK赛,参赛的小选手们站在操场主席台上,按年级不同,分别背诵经典篇目,背得最熟的,能够得到学校奖励。

  道德教育缺失

  在采访中,很多老师告诉记者,4个月来,学生们的进步很快。尤其是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的年级。

  张光琼告诉记者,在低年级中推行的《弟子规》,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强的指导性:“《弟子规》琅琅上口,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言行要得体,要讲信用。”

  张光琼认为,用《弟子规》来教导孩子,优点很明显:“整部《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都是具体的行为规范。比如开头,‘父母呼,应勿缓’,这是告诉孩子,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回应。”

  她觉得,现行的德育教育读本,更倾向于站在一个设定好的高度,给孩子灌输一些大道理。但对孩子来说,这样做的效果远远比不上教导孩子具体的行为规范。“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强,理解能力弱。光讲尊重父母、热爱人民,他不会有明确的概念。但你告诉他,父母叫你时要赶快回应,出门时要给家人打招呼,孩子很快就能掌握。等到有一定理解力了,他会知道,这就是尊重父母。”

  另一位老师说得更加尖锐:“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我们都喜欢把孩子的行为联系到相对应的大道理上。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沾染上这种大而空的毛病。”

  校方介绍,这几个月来,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与入学前有了很大区别,比以前更懂事。以前,在做了错事,受到父母批评时,很多孩子总有打断父母说话,大声为自己辩解的习惯,而现在他们学会了先听父母说完,再发表不同的看法。

  别凌琳老师告诉记者,班上有个叫叶强的小男孩儿,家住观音桥附近,以前放学回家,他总喜欢拿支笔,在建筑工地外的围墙上乱涂乱画。最近两个月来,叶强改正了错误。

  “为什么改正了呢?”记者问叶强。

  “因为《大学》里面说……”叶强眨巴着眼睛,努力地想从《大学》里找到一两句名言,以证明自己的转变与学习《大学》有关,但最后没有成功,只好吐了吐舌头,笑了。

热点推送 更多>>

剪纸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被广泛传承。


近日,学校陆续传来佳音,《工笔画介绍》《透过堂号看家风》《中国古桥介绍》《木贴画作品教学》等四门课程被上海电视台“金色学堂”频道录用,先后在16频道播出。《寻味仓城——品米糕 寻漕运》《松江布与二十四节气》两门课程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学校之间交流互动,4月3日周四上午9:00,在斜土社区学校4楼教室,斜土社区学校、龙华社区学校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每周四清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及预防意识。8月15日,田林十一村居民区邀请街道禁毒办的杨警官在田林十一村活动室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会,社区青少年二十几人参与。

时间飞逝,为期四周的漫步天平悦行走活动就告一段落了,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大伏天,夏日炎炎,桃源村睦邻点气氛热烈。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7月27日,莱顿社区联合社区学校在同舟职校开展了“手把手做西点”亲子烘焙活动。


为了通过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7月26日上午,莱顿学习点开展了“世界多奇妙”科普电影活动。


6月18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社区教育十年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6月15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第三届老年舞蹈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烈举行。

6月15日,伴随着夏季的微热,一月一度的为民服务日在莱顿拉开了序幕。早上8点,小区志愿者们如约来到了活动地点,早早的为即将开始的志愿者活动做起了充分准备。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