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1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老年学校要坚持开门办学
2007年03月22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58
    我们景德镇老年大学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老年教育的政府主导性和社会公益性原则,调动社会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利用社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走社会化办学和办学社会化的“开门办学”之路,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取得加快发老年教育事业的丰硕成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是:
    一、组织保证、政策支持,为实现“开门办学”提供有力保障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坚持政府的主导性是加快老年教育发展的根本前提,而建立有明确职能分工的工作机构,出台有利营造社会化办学大环境的政策,是实现“开门办学”,加快老年教育发展的保证。
一是建立老年教育工作委员会。为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规划、协调、督促、推动老年教育工作,市委决定成立以在职领导为主体的、有明确职能分工的景德镇老年教育工作委员会(简称老教委),由分管党群工作的市委副书记担任主任,市委组织部长,常务副市长,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和市老年大学校长担任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等30多个部门的领导为成员。市老教委下设三组一室。即宣传教育组、规划建设组、活动指导组和办公室,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并纳入到成员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中去,使老教委成了为老年教育办实事的工作机构。从而,加强了党政对老年教育的统一领导,形成了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正因为把老年教育工作纳入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促使了各部门变被动支持为主动配合,根据各自职能履行工作职责。如市发改委、市教育局把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纳入了全市“十一五”规划。市财政局每年根据老年大学招生规模和需要核定下拨经费;规划、建设部门在城市规划中,注重老年学校的布局规划,在审批投资建设文化和涉老等项目时,都规划老年教育场所;目前,投资8000多万,正在建设的瓷都文化中心,已规划了相当规模的老年教育场所;民政部门在实施星光计划时,强调建好综合性老年学校;在社会福利彩票收入中提出份额,并在经费、设备、场地上给予支持。教育部门整合教育资源时,把富余的电脑、桌椅等资源无偿赠送给老年大学;市精神文明办、文化、体育等部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主动安排老年大学学员参加;新闻宣传部门积极做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
    二是出台了有关政策法规。为了加快发展我市的老年教育事业,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老年教育,2001年4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20条,2005年5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老年教育坚持政府主导性、社会公益性和社会性原则,制定了我市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各自可用的(人、财、物、信息)资源,支持办好老年教育。为推行社会化办学,办学社会化,分享社会一切可分享的资源,参与一切可参与的活动,开了绿灯,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具体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资源共享、各方联动,为实现“开门办学”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是个发展中的老龄化国家,“未富先老”是我国的一个基本特征和突出矛盾。因此,我们认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老年教育与社会资源共享,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必由之路。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开门办学”,始终依靠社会力量,始终挖掘社会资源,来达到发展、提高之目的。
    一是充分利用所在地区、单位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开办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就我市目前的条件而言,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财力,建成各级各类标准化、规范化的老年学校,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企业、单位、街道、乡镇的社会资源,如老年活动中心、党校、人口学校等场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办好老年学校。使得这些原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企业、单位、街道、乡镇、社区,在花钱不多甚至不花钱的条件下办起了老年学校,加快了老年教育网络建设,扩大了覆盖面,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进入老年学校学习。
    二是充分挖掘社会各界人才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在社会各界广泛吸纳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建立了一支有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素质较高、深受老年人欢迎的教师队伍。目前市老年大学任课教师共35名,他们是来自离退休的或在职的大学教授、中学高级教师、剧团的名演员、医院的主任医师、文化体育界的专门工作者等。根据景德镇特有的陶瓷文化特色,景德镇老年大学还聘请了26名以全国、全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为主体的客座教授。聘请这些客座教授,提升了老年大学师资水平,增强了老年大学吸引力,也为对外交流扩大了景德镇老年大学的影响。
    三是充分利用同级老年组织活动的资源,实现共同提高。老年学校作为老年组织之一,与社会老年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市老年大学的太极拳(剑)班、木兰拳(扇)班、舞蹈班等,就与老年体协的活动紧密联系;市老年大学的京剧班、越剧班,就与京剧票友协会、实验越剧团等组织紧密联系;市老年大学的诗词班、书法、绘画班就与老年诗社、市老年书画协会紧密联系,等等。这些老年人,既是老年大学的学员,又是各老年组织的会员。这样,既为同级老年组织培训了骨干,注入了新鲜血液,又为学员学习、交流、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机会,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是充分利用旅游、文化、商业、企业等资源,联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为了扩大老年教育教学场地、拓展教学内容、创新办学形式,扩大社会影响,景德镇老年大学在风景名胜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浮梁县古县衙、玉田湖风景区、江西德宇集团、江西海慧集团等地建立了老年教育活动基地。一方面,老年大学学员可以免费到这些景点参观游览和开展校外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老年大学学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丰富这些景点的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如“五一”“十一”黄金周年老年大学都要到这些景点演出、展出,为这些景点增添节日气氛和文化氛围;老年大学还积极与企业联合办学。如景德镇老年大学的古筝和电子琴班,与天乐、知音琴行联办,电脑班与海豚电脑公司联办,市图书馆在我校建立活动图书站,健民医药公司在我校设药品供应点等等。这些,既可以解决老年大学的师资、设备资料不足,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又可以扩大企、事业单位的品牌影响,增加经济、社会效益。通过联合办学,资源共享,达到双赢的目的。
    五是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和单位资源,逐步走社会化办学之路。市委、市政府带头重视、支持老年教育事业,除组织保证、政策支持外,还为市老年大学办实事。2003年上半年,市政府将机构改革后撤消的原市机械工业局约11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整体划拨给老年大学,并拨给一定的经费进行整修;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和市老龄委,加强了对老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支持和协调,把老年教育纳入工作目标,做到有领导、有制度、有布置、有检查;市教育局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系统有大的活动都吸收老年大学参加。文化、体育、卫生、科技、财政等部门和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场地、设备、器材、经费等方面支持老年教育活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单位,只要市老年大学有活动,电视、报刊就及时报道,为了加强对老年教育事业的宣传,还开辟了瓷都老年人专栏,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爱老、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促进和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协调发展;政府和建设、规划部门,把老年大学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对老年教育设施的投入,为老年人留出空间;老年大学(学校)建设用地采用行政划拨或优惠有偿方式提供;支持、鼓励企业、事业、社会组织和团体向老年教育事业捐资助学,兴办老年大学。几年来,景德镇老年大学除财政拨款外,社会赞助占我校办学经费的40%。
    当然,加快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利用、共享这些社会资源的同时,老年教育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也丰富着其他社会资源的内涵和社会生活。因此,在“开门办学”、资源共享过程中,实现双赢,既巩固了共享关系,又促使老年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走向社会、展示形象,为实现“开门办学”搭建广阔平台
老年人虽然退离了工作岗位,但仍有着强烈的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愿望。我们积极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走向社会、展示形象搭建平台,使他们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社会价值,赢得社会尊重,增强成就感。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是走进社会,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培训骨干,发挥老年大学学员在老年人活动中的骨干作用。
    四是积极参与全国、全省性的活动,展示瓷都老年人的风采。从2001年到现在,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学员共获得国际奖14个,国家级奖130个,省市级奖98个。
实践证明,面向社会,开门办学,虽然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实了教学资源,扩大了教学场地,更好地实现了老年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扩大了老年大学的社会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了老年教育发展。
    总之,所谓“开门办学”,就是破除闭门办学的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社会化办学、办学社会化。尽管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兄弟省、市的老年大学相比,我们仍有许多差距,但是我们对此充满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指导下,经过我们同仁们的共同努力,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喜获丰收!
                                        (江西 杨启村)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