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浦江镇芦胜浦江村的老年学校教学点,自2008年被上海老年大学评估为“合格收视点”以来,坚持组织域内老年人收视上海电视台播出的专题学习节目,老年学校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家园、乐园。实践证明,老年远程教育是种安全、便利、实用的教育形式,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广受老年学员的欢迎。
浦江镇的芦胜浦江两个村,地处浦江镇的西北角,西毗黄浦江,北与浦东新区近一河相隔。在户籍人口中,六十岁以上老年人有867人,占27.5%。今年参加老年远程教育的学员184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0.7%。2个村共17个村民小组,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有4个组的村民入住居民小区。由于芦胜浦江村是联合党总支领导,老年活动室又设在一起,所以同属一个老年远程教育学习收视点。老年学校活动中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开设老年远程教育学习综合教室150平方米,配有电脑、数码电影放映机、投影仪、大屏幕电视机、VCD功放……还建有2个标准化门球场,面积达600多平米。
根据两个村的区域较大,村民小组多而分散的特点,为方便老年学员就近收视学习,该村采取了1+9收视模式。即将靠近老年活动室的8个村民组的老年学员,集中在老年活动中心收视,其余9个组的老年学员分别安排在每个组的老年组长家中收视(包括居住进小区的4个小组)学习,方便老年人学习活动。
多年来,两村联合党总支及村委会都十分重视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为民服务、提高村民素质,促进社区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由村党总支副书记、教学点专职管理干部、两个村的老龄书记、文化协管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发动、组织老年人开展远程老年大学课程的收视。并下拨一定的经费,全力保证远程收视工作的开展。今年6月来,芦胜村为整修门球场、建设避雨设施,改造综合教室,添置必要的活动器材等等,又投入资金50余万元。老年村民金先生说:“伲村里为老年人事业的投资,从来不打回票。”
老年人的学习条件改善了,但是,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在远程收视时有不少学员听不懂讲课的老师说的普通话,于是老年组长都要在课后做“翻译”工作。但原先的17个老年组长中存在年龄偏高、文化较低,又不懂普通话等问题,为此工作小组经过研究讨论,年组长队伍进行调整,换上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又懂普通话的老年人,为整个老年教育工作增加了活力。
前几年,参加远程教育的学员,由老年组长安排各组的老人轮流参加学习,涉及的老人面广了,但每次学习每次换人,影响了学习的连贯性,更无法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所以,从2012年起,该老年教育收视点实行每年的学员固定,让参加学习的老年人能够系统地得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每次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开学前,老龄会主任组织学员一起参加开班典礼,村主要领导作动员,解读《收视点管理制度》、《学员守则》、《学员奖励制度》等等,每次上课分头由9点老年组长负责点好名,并做好《收视记录册》的记录。收视结束后,将所学内容作进一步的解读,提高了收视效果。为了鼓励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在下半年收视结束后进行评优,对出席学习出勤高、测验成绩好的学员进行表彰奖励。俗话说:“老人是老小囡”。他们拿到一张奖状,得到一点奖品,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老年组长张老伯说:“我在老年学校参加运动,锻炼身体,参加学习增加知识,动动脑筋,避免痴呆,我要坚持参加学习”。
芦胜浦江村的老人们,除了参加老年远程大学的收视学习以外,还举办了“交谊舞”、“戏曲演唱”、“太极拳”、“广场舞”等等培训班,陆续成立了舞蹈队、乒乓球队、象棋队、读报组、戏曲沙龙、太极拳队等九个团队。老年学校里天天热人热闹闹,成了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乐园。
闵行区芦胜浦江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点,为老年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平台,真正使广大老年村民“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推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该教学点取得了许多荣誉: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示范学习收视点”;2014年10月,被全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首批老年教育先进收视点”。收视点辅导员顾首莹,2009年获得“上海远程老年大学收视点优秀工作者,2012—2013年荣获“上海远程老年教育学习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