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4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记上海老年大学朗诵班唐婷婷老师
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上海老年大学校报 浏览次数:157

    2008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听说上海老年大学要开朗诵班,任课老师曾试讲过一次,学生反映极好。于是,我们在新生报名的第一天上午,顶着酷暑,从浦东赶到浦西,谁知“名额已满”。我们不甘心“失败”,跑到系办公室,申述我们的急切心情,接待老师出于对老年人求知欲望的爱护,同意我们报了名。后来得知,原本想限制在30名左右的班,由于报名者踊跃,只好扩招为50多名。这时我们得知任课老师名叫唐婷婷。

    第一天上课,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端庄贤淑、气质高雅的女教师。班长介绍说:唐老师是一位语言学专家,邀请她的单位很多,但她放弃了高薪报酬,来上海老年大学教书,为老年学员作奉献……我想:在当今这个“向钱看”的社会里,老师不计名利,这让我感动,也让我感到很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位外表和心灵都美丽的老师。

    听唐老师上课,毫不夸张地说,是一种艺术享受。第一课,我们学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当她示范朗读时,那气势磅礴的声音立刻把我们带到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雪原,并感受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读杜甫的“兵车行”,我们仿佛置身在咸阳桥旁,看到“牵衣顿足拦道哭”的爷娘妻子,听到壮丁不愿征战的怨诉。每次上课,老师还会诵读一些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她用声音塑造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气氛。读普希金去世的那段节选时,许多人感动地流下眼泪;读寓言时,拟人化的动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唐老师上课的另一精彩之处是她对诗歌的独到理解与处理。她会告诉我们,某个字,某句话,别人是如何处理的,她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如:在读到“乌鸦和狐狸”这段有名寓言的最后一句,很多人会把乌鸦张嘴“唱歌”的“哇”读出来,但老师说最好不读出来,休止一拍,给听众以遐想的余地。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唐老师在朗诵方面虽有很深的造诣,但教学上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诗歌中出现的多音词,她会告诉我们某个词应怎样念,并引经据典解释为什么该这样念,我们从心里佩服唐老师做学问的严谨态度,我们知道对唐老师而言,给我们这些“老业余们”上课,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唐老师从不“捣浆糊”“忽悠”我们。每次上课我们看到老师拿着好多页笔记,可见备课之认真。偶尔碰到唐老师因社会活动缺了课,她必定会在百忙之中找时间补上。

    唐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重视互动,点评到位。老师是教专业播音员的,对我们这些老年业余初学者,教学难度可想而知。但她总是想法设法调动我们的情绪:给我们讲作者生平,讲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她在讲解的同时,还反复示范,指导我们模仿。每次上课都让学生“个别表演”,然后进行点评。老师的点评总是以鼓励为主。她会说:“不错”,或:“有进步,若X字的发音再注意点就更好了”。老师用的语言虽委婉,但指出的问题很明确,这样的点评让人心服口服。

    唐老师虽是个名人,在朗诵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她为人却非常谦和,她总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且敞开心扉接受不同意见。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处理你们觉得可以接受吗?有不同意见吗?”在讲授普希金的“一朵小花”时,起初,她把诗中人物处理成年青人。学生问:是否可以把人物处理成老妇人,她说:可以,并立即用老妪的口吻把诗读了一遍:一位身着披肩,坐在窗前的俄罗斯老妇人跃然出现在眼前。由于老师从不摆架子,易于接近,我们和老师交谈时,丝毫没有距离感,课间和课后,学生们围在她周围,问长问短,探讨问题。唐老师既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的朋友。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首名叫“春雨”的散文诗,它赞美具有春雨精神的老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丝不苟,忘记了疲倦,忘记了疾病”,“他们始终像春雨那样绵绵地洒落着,滋润着……”,“像春雨一样心甘情愿地为大地奉献出一切”。唐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为老年大学学员奉献一切,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的老师。

                                    (上海老年大学朗诵班)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