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效益,促进学校发展,推动老年大学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迈进。
本资料来源主要是:(1)经市老年大学协会同意,在2004年内,有21所区(市)县级老年大学向我们反馈了《老年大学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管理研究》课题问卷调查提纲;(2)参阅了我市14所区(市)县级老年大学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计划;(3)平时了解的我市区(市)县级老年大学的情况;(4)查阅了《管理学》等图书资料。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打算对区(市)县级老年大学在学校管理方面所创造的经验作详细论述,重点放在提出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上。
二、本市区(市)县级老年大学
学校管理现状概述
所谓学校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学校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的过程。在这个定义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过程”和“有效”两个词,这就是说管理是一个过程,必须从始至终加强管理,而且必须注意管理的有效性,不能作无用功!
区(市)县级老年大学各自的条件不尽相同,但所拥有的资源大体上都有下列几个方面,即:人力资源、教学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校园资源、社会资源。除客观因素外,各校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些资源的过程中,有效程度差异和曲折,于是就显现出了学校管理效益的不同。
我市从沙坪坝区诞生第一所老年大学至今,区(市)县级办老年大学已有20年历史,积累了不少学校管理的经验,如有一个政治坚定、业务懂行、作风务实的领导班子,有稳定的必要的经费来源,有适当的教学场所和设备,有德才兼备的教职工队伍,有一套适宜的教学和行政后勤规章制度,有一支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队伍,有温馨、和谐、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有良好的社会影响等,这8个方面的经验,有效地推动了区(市)县级老年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我市区(市)县级老年大学学校管理总的态势是在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但发展极不平衡。从老年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看,亟待加强管理。
有一部分区(市)县级老年大学管理效益好,教学质量高,学校发展快,社会影响大,学校正在朝着当地老年教育中心的目标努力。如山城老年大学、万州老年大学、大足老年大学、江北老年大学,在校学员都在1100人次以上。又如北碚老年大学、大足老年大学、荣昌老年大学、开县老年大学,在推动镇村老年学校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再如江北老年大学、山城老年大学、忠县老年大学,在推动街道、社区兴办老年学校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有一部分区(市)县级老年大学比较注重管理效益,教学质量较好,学校有一定规模,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这部分学校继续加强和改善管理,学校会上一个新台阶。
有一部分区(市)县级老年大学,由于兴办不久或恢复不久,所以规模还不大。但这部分学校领导劲头很足,潜力很大,只要加强管理,学校会发展很快。
还有一部分区(市)县级老年大学办学条件较差,学校规模不大,有的学校既没有校长、也没有副校长。这部分学校管理工作很困难。按辩证法的观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部分学校的领导和师生员工自身要有勇气争取和创造办学条件,改进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也呼吁有关方面加强对老年大学的领导,为老年大学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和配备精干务实的校级领导班子。
三、本市区(市)县级老年大学
学校管理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1学校领导体制问题:
据反馈的21所区(市)县级老年大学填写的《老年大学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管理研究》课题问卷调查提纲(以下简称21所学校)统计,有15所为校委会领导,占71%。有的校委会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对学校的实际问题解决及时,很好地推动了该校的发展;有的校委会却形同虚设,既不开会、又不过问学校的事,反而使在学校坚持工作的校长或副校长不便处理有些事情,笔者认为像这样的校委会不如直接实行校长负责制。
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应具备什么条件?管理学家认为:“管理者是组织的心脏,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兴衰成败。”校级领导班子成员是学校的高层管理者,他们的工作绩效对学校的兴衰成败影响极大。校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基本素质应具备:政治坚定,业务懂行,作风务实,团结奉献,开拓进取。同时校长们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这就是:(1)技术技能,即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2)人际技能,即与学校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学校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和诱导学校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是一种重要技能,在同等条件下,人际技能可以极为有效地帮助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3)概念技能,即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管理工作是在特定环境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或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老年大学的管理工作要求校长们善于把握全过程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并在全过程中正确决策和勇于创新。这就要求校长们不能只挂虚名,而必须切实管理学校。
2办学成本问题
笔者在2003年经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同意,对全国东南西北中地区的51所大中城市老年大学学校管理进行过调研。这里不妨就办学成本的有关情况,与我市21所学校作个比较研究,列表如下:(注:51所学校的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底;21所学校的统计数据截至2003年底)。
表1:学校规模和师生比例比较

表2:经费情况(以年度计)比较

表3:校舍和主要设备、设施比较

从上列表1的数据比较中,显示出这样几个情况:第一、大中城市老年大学规模比我们大得多;第二师生比例比,我们比他们大一倍多;第三、职工与学生比例,我们比他们大一倍。这就表明我们学生少,教职工人数相对多。
从上列表2的数据比较中,显示出这样几个情况:第一、财政拨款在经费总和中所占比例,我们比他们多21;第二、学费收入在经费总和中所占比例,我们比他们少73%;第三、生均年财政拨款我们比他们多8元;第四、生均年支出经费我们比他们多368元(这费用均不含固定资产折旧,只计日常开支费)。这就突出表明我们生均支出费用很高,办学成本大大高于大中城市老年大学水平。
从上列表3的数据比较中,显示出这样两个情况:第一、生均所占校舍面积我们比他们多035平方米;第二、教学和办公的主要设备、设施,我们又远不如他们。这就是说,在教学和办公现代化、信息化方面,我们还跟不上。
根据上述实际比较,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办学成本问题和大家商榷。
综合起来,笔者观点如下:第一、老年大学是公益性事业,办老年大学不应赢利;第二、学校管理者必须计算办学成本,才能使学校可持续发展;第三、学校经费来源应坚持“几个一点”,而财政拨款是主渠道,学费收入是重要来源,创收和赞助要力争,但是不确定的数目;第四、经费开支重点应放在教学上;第五、要继续坚持勤俭办学原则;第六、要狠抓发展,有一定规模,成本才能降低。
关于收学费一事,笔者是赞成的。原因是:第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一切都依靠政府解决;第二、老年大学是公益性事业,不是福利型事业,如老年福利院就不收费,而老年公寓不仅收费,还要赢利,老年大学坚持不赢利就充分体现公益性了;第三、学费收入应看作学校重要经济来源,不收学费学校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第四、现在老年大学收的学费是天底下最便宜的,比义务教育的小学收的学费还低得多;第五、老年大学收学费是能够得到物价部门批准的,完全合法的;第六、实践证明,只要向学员讲清道理,完全可以得到学员的理解和支持。关键在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并敢于表明观点;第七、对五保老人、低保老人、特困老人,可实行减免学费方法,以保证他(她)们受教育的权利。
3老年大学应该以教学为中心问题:
老年大学不同于老干活动中心,不同于老年合唱团,不同于老年体协,她是学校,因而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员德、智、体素质、培养学员成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型老人为目标。特别根据党中央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老年大学更应以教学为中心,引导老年学员学习多种知识,为建立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
以教学为中心,学校管理者必须特别注意教师队伍建设和“三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建设。
教师是办学的中坚力量。目前,21所老年大学有教师312人,其中在编9人,占3%。外聘303人,占97%。在312位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162人,占52%。教师们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热爱老年学员,工作勤奋、乐于奉献,是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她)们正积极钻研老年大学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力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和规范标准的物质保证。目前,据20所填了“三教”建设情况的统计,2所全部学科均有教学大纲、3所部分有、15所全无。全无大纲的学校占学校总数的75%;教学计划18所全有、2所部分有;教材,16所自编、借用、选编教材,3所部分学科无教材,1所基本无教材。教学大纲是制定教学计划和编选教材的依据标准,制定大纲难度有一些,但为了规范教学管理和实现教学目的,需要把制定教学大纲提上学校管理的重要日程。
此外,学校在教学管理上还有一些重要环节和措施,目前在21所学校中有的已经注意到了。如北碚老年大学教育教学评价形成了制度,大足老年大学教学评估形成了制度。
4区(市)县级老年大学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我市区(市)县级老年大学总体上还属初创阶段,不少学校还显得脆弱,如在21所学校中有7所学校学员在216人次以下,占了学校数的1/3。在未反馈调查提纲的学校中,有的也只有几十名学员。这些学校亟需主管部门加强领导、加以扶持,才能巩固和发展。
笔者认为改善区(市)县级老年大学外部环境,当前要着重解决五个问题:第一、建议市委、市府建立全市上下统一的一个职能部门主管老年学校教育的管理体制,切实改变现在政出多门或无部门负责的消极状态;第二、建议区(市)县财政部门对老年大学的日常经费(不包括校舍、设备、设施投资和在编人员工资)按在校学员人均150元以上拨给,并随着财政的好转而增拨;第三、每校配备3—5个编制,可从教育口调剂人头指标,像大足县老年大学那样;第四、解决校舍,像江津市、荣昌县那样,从教育口调剂停办的中学校舍,使用;第五、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办学和教学评估标准及实施方法,并组织评估,推动老年大学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