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3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的健康——在第22届AIUTA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2008年09月24日 来源:老年教育的感悟 浏览次数:48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老年大学1552名老年学员的问卷调查,发现老年学校教育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是社会适应能力与同龄群体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由此证明老年大学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理想场所;老年大学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老年大学应该全方位、多渠道地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而竭尽全力。
    关键词:教学质量  健康质量  全面发展
 
    一、课题的由来
    上海老年大学创办至今已近20个年头了,事实充分证明老年大学业已成为党与政府团结、教育广大老年人的重要阵地;成为老年人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延年益寿、发挥作用的殿堂。为什么老年大学能越办越兴旺?老年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顶梁柱——教学质量究竟如何?老年学员的健康质量又怎样?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学员健康质量有何关系?老年大学应如何在提高学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有责任对这些问题给予科学的回答。为此,上海老年大学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4个班级1552名学员为样本,化了近半年的时间,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学员基本情况
    在上海老年大学求读的老年学员,他们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学历、职业情况如何呢?
    1、年龄结构
                    表一、老年学员年龄分布  N=1552
    从表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上海老年大学的学员有三支“主力军”:排居首位的是61-70岁的老人(占36.8%),排居二位的是45岁-55岁的“准老人”(占26.0%),排居三位的是56岁-60岁的老人(占23.4%),如何根据这三支队伍(占86.2%)不同年龄特点与要求,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明确办学方向与重点,值得引起我们关注与思考。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占13%71岁以上年龄偏高老人的学习需求。
    2、性别结构
                    表二、老年学员性别分布  N=1552
    从表二老年学员性别分布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老年大学求读的学员中,女性的比例远远地超过了男性(79.3%比20.7%)。
    3、学历与职业情况
                    表三、老年学员学历分布  N=1552
    调查表明(见表三):大专以上的学历高达55.5%,而小学以下仅占06%。显而易见就读老年大学的老人多数属于知识老人阶层,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较丰富的知识底蕴,为进一步深造、知识的更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调查还表明学员原来的职业结构以干部、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等为主体(占843%),而普通职工、服务人员等比例甚少(占157%)。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普通职工老人们渴望继续学习的愿望相对不甚强烈,有待进一步研讨。
    从以上学员基本情况的调查中,老年大学学员具有:低龄老人多、男性学员少、高学历学员多、普通职工少“二多二少”的四个特点。
    (二)教学质量情况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后阶段——老年大学同样也必须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乃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前,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究竟如何?
    对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只能从学员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的尺度。在此,先例举有关数据:
    教师敬业态度,“敬业”与“较敬业”的占93.8%;教师教学水平,“很高”、“较高”的占93.7%;教师教学方法,“很合适”、“较合适”的占85.4%;教学内容“科学”、“较科学”的占80.1%;学校教学条件,“满意”、“较满意”的占911%;学校管理水平,“满意”、“较满意”的占818%;学校社团活动,“满意”、“较满意”的占583%。
从以上各项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员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它表明老年大学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敬业精神、业务水准的师资队伍,学校也创设了必要的教学条件。但相对薄弱的是我们的学校管理、教学内容和社团活动的组织,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健康需求情况
    按现代科学的观念,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良好。老年人为什么要上老年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为了个体身心的健康、素质的和谐发展以及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到老年大学学习的。见表四:
                    表四、学员学习动机分布  总人次=4557
    从表上我们可以看到:增加与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科学的养生之道、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广交朋友适应社会发展……其核心都是围绕身心健康、适应社会来学习的。可见,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十分迫切。此外,我们从学员的选课上,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健康的向往。最近,我们对上海、武汉、浙江、江苏四省、市近5千名老年学员的调查,结果如下(见表五):
           表五、四省市老年学员喜欢的学习内容  N=4940人
    表五的数据清楚地告诉我们,学员首选的课程是保健类与体育健身类学科。
    (四)健康质量情况
    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学员们的健康质量如何呢?
    我们可以从表六、七、八中寻找到答案:
                      表六、身体健康情况  N=1552
                      表七、心理健康情况  N=1552
                      表八、社会交往情况  N=1552
    从以上三表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是:老年大学学员的健康质量是令人满意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个人体能和活动能力的反映,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身体健康”与“一般”的占676%;“健康不佳”与“很差”的仅占132%。这显然与学员在学校里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养生之道休戚相关。心理健康状况是个体情绪反映与控制、心理感受、意识等形态健康与正常。使人鼓舞的是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超过同龄人:“开心、乐观、充满朝气、活力”或“以乐观为主”者占95.5%,“孤独”、“想不开”、“紧张、郁闷”加起来仅点44%。他们很少有当代一般老人所有的:“孤独感”、“寂寞感”、“失落感”。而1998年上海市老龄委的综合调查,上海有15%的老年人“遇事想不开”;73%的老人“常感紧张、害怕”;83%的老人“常感孤独”……差异十分明显。最后,学员的社会适应性是良好的。社会交往情况是指能否通过实施社会交往活动来满足社会交往需要。调查同样告诉我们,他们与周围人群的精神交流十分频繁,拥有许多朋友,“很多”、“较多”的占786%。显然我们的老年学员交往广泛,表现出他们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里我们引证一例个案:学员杨政瑛刚退休的时候,身患肩周炎、颈椎病、心肌缺血缺氧、早搏、肾结石等多种疾病,是医院的常客,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每月的医药费多达2700多元。这给她的退休生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整天郁郁寡欢、情绪低沉。1992年,她走进了我校黄浦分校,学习了耳穴、手穴、足穴保健法,初步掌握了全息疗法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十分显著。她还坚持每天按摩足底,现在健康状况大有好转,不仅肾脏的结石奇迹般地被排出,肩周炎、颈椎病也不发了,心电图检查一切正常。尤其是心情变得乐观开朗。老年大学使她又一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使她笑着与病痛告别。这样的个案不胜枚举。
    综合被调查对象的现状,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年大学学员的健康质量、生命质量与同龄人相比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生命质量、精神生活质量方面是高一个层次的。
    (五)学校教学与健康质量的关系
    为了深入研究学校教学与健康质量的关系,问卷设计中我们以学员在老年大学学习时间的长短(年限)作为一个变量,与健康质量的有关内容进行卡方(chi)的显著性检验,看看两者是否有显著性关系?结果发现学习年限与不少健康质量、生命质量项目的指标关系甚为密切,见表九。
         表九、学员学习年限与部分生活质量X2检验  N=1552
    卡方检验表明:学员学习年限长短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呈显著性差异;与朋友多少、在社区中发挥作用大小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这无疑告诉我们在老年大学学习时间越长,他们的身体越健康;他们的心理越平衡,情绪越乐观,他们的朋友越多,社会适应程度越高;他们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越大。这充分证明老年大学在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生命质量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与作用。老年大学为老人们共享社会搭建了舞台;为他们融入社会再创生命的辉煌,提供了条件;为老年人活出潇洒,活出价值,活出尊严,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学员的健康质量与其年龄、性别、收入与学历许多指标都呈显著相关,如不同年龄与其身体健康(r=0.094)、情绪状况(r=0.045)、家庭关系(r=0.102)、学习收获(r=0.081)呈显著相关;又如,不同收入与其身体健康(r=-0.036)、情绪状况(r=-0.065)、家庭关系(r=-0.116)呈显著负相关;与参加社区活动程度呈显著相关(r=0.103)。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个体状况如何,只要他积极投身学习,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他的健康质量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老年大学是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的理想场所
    本研究无论是通过学员对教学质量和健康质量满意度的调查,还是经过学习年限与健康质量相关程度的科学分析,都充分地证明了:老年大学是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的理想场所,老年大学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影响老年人健康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养老、医疗、福利等社会保障系统的建设,也有社会对老年人文化教育、精神生活需求的关心和投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是影响老年人健康质量的重要原因。但遗憾的是人们普遍忽视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充实与提高以及对文化科学知识的追求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老年人的健康质量,也就是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本调查的大量数据材料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老年大学里老年人更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尊严与高贵,使他们的生命闪烁着灿烂的光彩,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全的发展。在我们老年群体中,尤其是文化程度偏低的普通职工中(我校入学比例仅占157%)他们中不少人也不懂得精神文化生活在人的生命旅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认为,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到普通老百姓,都应该关心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看到老年大学是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的理想场所,加大宣传、支持与投入的力度,因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老年群体本身的生活幸福、身心健康发展,还将影响中青年对未来的信心,甚至影响到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老年大学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所谓全面发展的人,就老年人个体而言,就是身心健全发展的老人,他应当具有比较良好的素质结构,使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都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就老年人与社会关系而言,应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乐于助人,为社区、社会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老年人与时代的关系而言,就应当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自主意识,发扬自主精神,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步伐。为此老年大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新理念。
    什么是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在理论上与实践中都尚未解决的问题,本调查告诉我们,衡量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的诸多标准中,是否有效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健康质量应该是其核心内容。具体而言老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至少有三条:其一,是不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老年人对学习的需求,把众多的老年人吸引到老年学校教育中来,一定的数量是一定的质量的表现,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学科的人数都是客观的指标;其二,是不是使老年人个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个性得到了自由的张扬——个性的发展始终都是国际教育界追求的理想;其三,是不是使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有了普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教育质量的标准。相对而言,老年人较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他们毕竟远离了工作岗位,生活的圈子会越来越窄。所以,本研究正是要通过调查,开拓我们办学思路。从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健康质量的高度,让他们在学校里、在社区中、在社会上再创老年人的生命辉煌。
    (三)老年大学应该全方位、多渠道地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而竭尽全力
    如何使老年学员的生命质量、健康质量得到提升与超越?我们认为:
    首先,老年大学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全面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的可靠保证。无论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上都必须体现对老年人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使他们在课堂中的生命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他们的生命能量通过教学得到增值、提升和扩展。这就必须强调“学生本位”、“师生互动”,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老人,发掘每一位学员的潜能、潜质,发展老年人的个性。使师生知识互动、情感互动、心灵互动,特别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能力的培养、方法的传授放在重要的议题上,使学员不仅自己学会、掌握,而且能在社区中做好“二传手”,传授给更多的老年人。
    其次,老年大学必须拓展其教育服务的功能: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关注老年人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心理问题、法律问题、健康问题……上海老年大学为了使老年人的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又开设了法律咨询室,为他们提供财产、婚姻等方面的法律援助。同时学校要为学员搭建各种展示的舞台,展示他们的才华、智慧、能力,使他们的生命闪烁出奇光异彩,并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增进学员间的友情,师生间的感情。
    最后,老年大学必须组织老年学员融入社区、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要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发展,按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是难以胜任的,那就必须坚持让老年学员在融入社区、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才有可能。因为知识是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的基础与资源;能力、素质是在知识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老年大学应该在学员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课内的、课外的、社会的活动去拓展智慧、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老年人生命第二个无限美好的春天,为老年人生活得更美满、更幸福、更健康,为世界各国的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尽我们的一份责任。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