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三表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是:老年大学学员的健康质量是令人满意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个人体能和活动能力的反映,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身体健康”与“一般”的占676%;“健康不佳”与“很差”的仅占132%。这显然与学员在学校里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养生之道休戚相关。心理健康状况是个体情绪反映与控制、心理感受、意识等形态健康与正常。使人鼓舞的是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超过同龄人:“开心、乐观、充满朝气、活力”或“以乐观为主”者占95.5%,“孤独”、“想不开”、“紧张、郁闷”加起来仅点44%。他们很少有当代一般老人所有的:“孤独感”、“寂寞感”、“失落感”。而1998年上海市老龄委的综合调查,上海有15%的老年人“遇事想不开”;73%的老人“常感紧张、害怕”;83%的老人“常感孤独”……差异十分明显。最后,学员的社会适应性是良好的。社会交往情况是指能否通过实施社会交往活动来满足社会交往需要。调查同样告诉我们,他们与周围人群的精神交流十分频繁,拥有许多朋友,“很多”、“较多”的占786%。显然我们的老年学员交往广泛,表现出他们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里我们引证一例个案:学员杨政瑛刚退休的时候,身患肩周炎、颈椎病、心肌缺血缺氧、早搏、肾结石等多种疾病,是医院的常客,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每月的医药费多达2700多元。这给她的退休生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整天郁郁寡欢、情绪低沉。1992年,她走进了我校黄浦分校,学习了耳穴、手穴、足穴保健法,初步掌握了全息疗法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十分显著。她还坚持每天按摩足底,现在健康状况大有好转,不仅肾脏的结石奇迹般地被排出,肩周炎、颈椎病也不发了,心电图检查一切正常。尤其是心情变得乐观开朗。老年大学使她又一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使她笑着与病痛告别。这样的个案不胜枚举。
综合被调查对象的现状,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年大学学员的健康质量、生命质量与同龄人相比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生命质量、精神生活质量方面是高一个层次的。
(五)学校教学与健康质量的关系
为了深入研究学校教学与健康质量的关系,问卷设计中我们以学员在老年大学学习时间的长短(年限)作为一个变量,与健康质量的有关内容进行卡方(chi)的显著性检验,看看两者是否有显著性关系?结果发现学习年限与不少健康质量、生命质量项目的指标关系甚为密切,见表九。
表九、学员学习年限与部分生活质量X2检验 N=1552
卡方检验表明:学员学习年限长短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呈显著性差异;与朋友多少、在社区中发挥作用大小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这无疑告诉我们在老年大学学习时间越长,他们的身体越健康;他们的心理越平衡,情绪越乐观,他们的朋友越多,社会适应程度越高;他们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越大。这充分证明老年大学在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生命质量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与作用。老年大学为老人们共享社会搭建了舞台;为他们融入社会再创生命的辉煌,提供了条件;为老年人活出潇洒,活出价值,活出尊严,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学员的健康质量与其年龄、性别、收入与学历许多指标都呈显著相关,如不同年龄与其身体健康(r=0.094)、情绪状况(r=0.045)、家庭关系(r=0.102)、学习收获(r=0.081)呈显著相关;又如,不同收入与其身体健康(r=-0.036)、情绪状况(r=-0.065)、家庭关系(r=-0.116)呈显著负相关;与参加社区活动程度呈显著相关(r=0.103)。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个体状况如何,只要他积极投身学习,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他的健康质量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老年大学是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的理想场所
本研究无论是通过学员对教学质量和健康质量满意度的调查,还是经过学习年限与健康质量相关程度的科学分析,都充分地证明了:老年大学是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的理想场所,老年大学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影响老年人健康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养老、医疗、福利等社会保障系统的建设,也有社会对老年人文化教育、精神生活需求的关心和投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是影响老年人健康质量的重要原因。但遗憾的是人们普遍忽视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充实与提高以及对文化科学知识的追求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老年人的健康质量,也就是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本调查的大量数据材料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老年大学里老年人更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尊严与高贵,使他们的生命闪烁着灿烂的光彩,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全的发展。在我们老年群体中,尤其是文化程度偏低的普通职工中(我校入学比例仅占157%)他们中不少人也不懂得精神文化生活在人的生命旅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认为,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到普通老百姓,都应该关心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看到老年大学是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的理想场所,加大宣传、支持与投入的力度,因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老年群体本身的生活幸福、身心健康发展,还将影响中青年对未来的信心,甚至影响到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老年大学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所谓全面发展的人,就老年人个体而言,就是身心健全发展的老人,他应当具有比较良好的素质结构,使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都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就老年人与社会关系而言,应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乐于助人,为社区、社会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老年人与时代的关系而言,就应当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自主意识,发扬自主精神,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步伐。为此老年大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新理念。
什么是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在理论上与实践中都尚未解决的问题,本调查告诉我们,衡量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的诸多标准中,是否有效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健康质量应该是其核心内容。具体而言老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至少有三条:其一,是不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老年人对学习的需求,把众多的老年人吸引到老年学校教育中来,一定的数量是一定的质量的表现,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学科的人数都是客观的指标;其二,是不是使老年人个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个性得到了自由的张扬——个性的发展始终都是国际教育界追求的理想;其三,是不是使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有了普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教育质量的标准。相对而言,老年人较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他们毕竟远离了工作岗位,生活的圈子会越来越窄。所以,本研究正是要通过调查,开拓我们办学思路。从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健康质量的高度,让他们在学校里、在社区中、在社会上再创老年人的生命辉煌。
(三)老年大学应该全方位、多渠道地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而竭尽全力
如何使老年学员的生命质量、健康质量得到提升与超越?我们认为:
首先,老年大学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全面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的可靠保证。无论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上都必须体现对老年人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使他们在课堂中的生命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他们的生命能量通过教学得到增值、提升和扩展。这就必须强调“学生本位”、“师生互动”,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老人,发掘每一位学员的潜能、潜质,发展老年人的个性。使师生知识互动、情感互动、心灵互动,特别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能力的培养、方法的传授放在重要的议题上,使学员不仅自己学会、掌握,而且能在社区中做好“二传手”,传授给更多的老年人。
其次,老年大学必须拓展其教育服务的功能: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关注老年人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心理问题、法律问题、健康问题……上海老年大学为了使老年人的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又开设了法律咨询室,为他们提供财产、婚姻等方面的法律援助。同时学校要为学员搭建各种展示的舞台,展示他们的才华、智慧、能力,使他们的生命闪烁出奇光异彩,并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增进学员间的友情,师生间的感情。
最后,老年大学必须组织老年学员融入社区、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要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发展,按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是难以胜任的,那就必须坚持让老年学员在融入社区、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才有可能。因为知识是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的基础与资源;能力、素质是在知识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老年大学应该在学员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课内的、课外的、社会的活动去拓展智慧、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老年人生命第二个无限美好的春天,为老年人生活得更美满、更幸福、更健康,为世界各国的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尽我们的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