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3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上海远程老年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2008年08月24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54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用分层采样的方法,在长宁区、普陀区、嘉定区、闵行区和虹口、浦东新区敬老院等地区,选择了这些地区的17个居村委和2个敬老院的535名老年人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对本市远程老年教育课程方面的有关情况作了较为认真的调查、了解。对现在播放的课程和已经播放的课程听取了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远程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材价格、播出时间段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的结果:
    (一)学员基本情况
    1、男女比例:男性占35.5%,女性占64.5%
    2、年龄比例:60-69岁的学员占38.2%,50-59岁的学员占26.7%。这两个年龄段的学员是收视的主体,合计为64.9%。其它年龄段占35.1%。
    3、文化程度:远程老年大学收视人群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58.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员占41.1%。
    (二)远程老年大学收视情况
    1、远程老年大学的知晓度与参与度:老年人对远程老年大学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比较高,各占99%。
    2、对已播和在播课程的认可度:对已播和在播的十六门课程列表后征询老年人的意见,发现有很多课程老年人没有收视过。
    3、老年人希望开设的课程:养生保健、饮食保健和老年维权位居老年人选择希望开设课程的前三位。可见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后,老年人的健康已放到首位。此外,老年心理、食品安全等课程也受到老年学员的青睐。
    三、远程老年大学课程教材开发建议
    上海老年教育已形成市、区县、街道镇和居村委四级办学网络和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老年社会教育三个板块。远程老年教育面向的主要对象是最基层的居村委教学点老年人和年事已高、出门不便的老年人,所以一定要坚持大众化、平民化、坚持保健养生为重点、坚持普及为主的方向。
    (一)远程老年大学课程开发建议
    课程设置与课程开发应该力求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但是远程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开发要面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老年学员不同于全日制学校的学生和其他职工的培训。老年学员的年龄跨度大,文化层次不一,学习动机不带功利性。所以,远程老年教育课程的设置、开发应具有符合老年人的一些原则。
    1、科学性与实用性结合的原则
老年教育教材要讲究科学性,更要讲究实用性。本市老年人希望开设健康养生类的课程的呼声比较强烈。本市的老年人,包括农村的老年人生活的基本保障已落实,温饱已解决。身体健康已成为老年人的第一需要。医疗费用的节节上升已成为老年人的沉重负担。老年人说,“不愁吃、不愁穿,只愁住医院“。老年人在已播的老年保健课程中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老年保健课程除了穴位按摩外,建议开设一些老年常见病防治的课程。如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慢性咽炎病、关节炎病的防治等。
    老年人建议,物理疗法简单易行,副作用小,安全。可以开设拔火罐、刮痧等课程,教老年人有针对性的自我保健、自我治疗的方法。
    2、先进性与适宜性结合的原则
    课程开发要有先进性,让老年人享受先进的现代科技知识,但是,先进的学科不一定适合远程老年教育课程。如计算机课程是否适合,有待讲究。据我们调查,目前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文化比较低,对计算机不感兴趣,家庭中计算机及网络还未普及,所以远程老年大学现在还不宜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远程老年大学的开发课程。再如英语课程,教学时间比较长,迎世博会也有用。但是,让初中以下的老年人学英语困难是比较大的。这类课程放在老年学校系统地学比较妥当。
    3、系统性与灵活性结合的原则
    已开发和待开发的课程,每门课程都希望有系统性,如已播的<<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障>>课程。该课程共十二章涉及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全部内容,很全面,很系统。其中老年人知识产权,参与社会发展权等可以略一点,而涉及老年人的人身权、合法财产权、婚姻自主权等可列为重点。这样课程更有灵活性。如果从课程系统方面考虑,远程老年大学的课程也有一个系统开发的问题。但是,作为远程老年大学的课程开发不必过于追求系统,而要比较灵活。
    4、全面性与特色性结合的原则
    远程老年大学的课程希望全面开发。单靠一个省市力量有限,可以联络外省市力量联合开发。本市开发的课程要有我们上海自己的特色。上海远程老年大学的课程已播出十几门。建议对这些课程教材作一个回顾和评价。哪些课程最适合上海的老年人,提升成上海远程老年大学的特色课程、名牌课程。如老年保健系列课程可以成为上海的特色课程。一些课程实际效果不怎么样,但是教材编的比较好,如果适合作为居村委教学点的讲座参考资料,可以从远程老年大学课程中分离出去。
    (二)远程老年大学教材编写建议
    远程老年大学要有好课程,更要有教材。无论从规范课程建设和方便老年人学习,都要有教材,而且要有适合老年人阅读和使用的好教材。我们通过调研,提出一些关于远程老年大学教材编写的建议,供编写和审查的专家参考。
    1、科学体系与学员实际结合
编写教材的都是专家,往往讲究教材的科学体系。教材一开始,总得讲一讲基础理论,有的教材第一二三章讲的是概念、特点、特征,老年人听起来比较乏味。不妨学习洪昭光教授的讲课方式,观点带故事,故事带观点。少讲理论,多讲实际例子,老年人是喜欢听的。
    2、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
教材中的理论要讲,更主要的是让学员学会操作,老年人希望学了就要用,能用、会用、有用。如足部反射区教材除了第一讲有些概念外,每一讲都讲那一个反射区,对应的五脏六腑、肌肉、关节,按摩手法,轻重,次数等,老年人听了能操作。老年实用保健课教材也是与实际操作结合,所以老年人比较欢迎。
    3、严谨表述与通俗表达结合
教材表述求严谨,但往往不通俗。老年人希望教材通俗一点,看得懂、听得懂,我们还是举洪教授的语言为例,他的健康箴言,如“一二三四五”,“红黄白蓝绿”,“养心八珍汤”等老年人记得住。教材每章节结束,简要小结提示一下要点,便于老年人掌握。
    4、教师讲授与学员互动结合
远程老年教育是单向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所以教材应有教师与学员互动的内容。如按摩,电视里有学员配合示范,有常见错误的纠正,教室里有学员跟着动作,手势、动作、轻重等。如在教材里编一些提问,教师当场作答,也可以插播一些短片。使教学变得生动一些。
    5、文字表述与图片影视结合
    教材应以文字为主,但为了让老年人可读、可看、可学,建议教材中配些插图,线条要清楚,黑白即可。再编配一些影碟片。供居村委教学点播放。各居村委教学点都有影碟播放设备,不少老年人家中也有播放设备。有了影碟片,老年人可以不受电视台播放时间的限制,更好地普及远程老年教育。
    (三)远程老年大学教材出版发行建议
    1、远程老年大学教材应由正规书号,以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
    2、远程老年大学教材使用的纸张不求高档、不求太白,有韧劲、较光洁即可,插图黑白即可,封面不求讲究,以降低成本。
    3、字号大一点,开本以16K为宜。32K似乎太小,不便阅读。
    4、书价每本以5元左右为宜。如果配上VCD光盘,控制在15元以内。
    5、发行渠道要畅通,建议两条腿方式。一种是通过系统内网络发行,在各区县设教材供应点,方便各级老年学校和教学点的老年人购买。一种是在各新华书店上架销售,方便分散收视者购买。
    三、结论和思考
    (一)发展远程老年大学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学习型社会的特征是社会成员可以自由的、便利的、有效的学习。远程老年大学的教育正是符合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和符合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远程老年大学以优秀的师资、优质的课程、便捷的形式、低廉的成本,让老年人享受优质的教育。
    (二)发展远程老年大学教育能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学习的需要
    据有关的调查资料表明,本市老年人中有学习愿望的占50%以上,据此推算本市有130多万老年人有学习需求。现在全市四级老年学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有的老年人因种种原因,如家务拖累、行动不便、健康状况等因素不能坚持参加各级各类老年学校教育。那么可以在家里,在居委会教学点收视远程老年大学的课程。这是实现“人人皆学”的便捷形式。
    (三)提高远程老年大学教育的质量是关键
    远程老年大学的教学形式不同于老年学校的班级教学,学校教育是师生面对面的双向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状况,随时调节教学节奏,可以进行师生互动;也不同于其他老年社会教学形式,那儿有现场的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个别辅导。远程老年大学授课的要求比较高,讲稿要口语化、通俗易懂、化难为易、重点突出,抓住关键。
教师讲课质量取决于课程贴近老年学员,教材适合老年学员。课程不实用,学员不要听;听不懂、学员听不下去,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开设合适的课程,编写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教材,通俗生动的授课。让老年学员听得懂,听得下,学而有趣,学而有用,这是关键。
    (四)老年教育机构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是促进远程老年大学发展的保证。
远程老年大学的教学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自由度比较大的教学形式。所以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尤为重要,是实施的保证。
    1、重视宣传工作。据我们个别访问,有不少老年人,特别是很少出门的,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村老年人,不知道有远程老年大学。目前,远程老年大学的宣传面局限于四级办学网络。报纸上不见介绍,象《上海老年报》这样的以老年人为读者群体的报纸,也少见消息。远程老年大学的课程表只到居村委教学点。应该象有的教学点那样将课程表送到老人家里。每周在小区公告栏里还醒目地公告一下。
    2、认真组织收看。目前,远程老年大学的收视点已经复盖到大部分的居村委教学点。收视点的人数一般在20—30人左右,有的村委有大教室,人数在40—50人。总体收视人数不多,如果每个居村委以400—500名老年人计,还在10%以内。尚未达到20%的收视面。而且在册的人数多,实际出勤少。
分散的固定收视人群,报上来的人数较多,实际上从头看到底的人数比较少。
    3、调整远程老年大学课程的播出时间。目前收视率不高还有一个原因是播出时间不当。上午9:10-1000这段时间,是老年人早锻炼和做家务的时间。到教学点去学习走不出,在家收视不集中。老年人希望播出时间放在下午2点以后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习惯下午出来活动。如果有困难,一次放在上午,一次重播一定要放在下午,时间上错开,方便老年人收视。
    4、为了提高收视效果,指派收视视辅导员是个好办法。据调查,凡是收视率比较高的,收视效果比较好的收视点,都有人辅导。特别是有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懂医疗知识的志愿者辅导效果更好。
    5、为了巩固知识,提高老年人实际操作技能。每学期收视结束由辅导员组织复习,组织这期内容的知识竞赛,发些小奖品,既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又吸引老年人参与。
    6、化大力气组织好分散收视。组织好分散收视工作是普及远程老年大学收视率的重要工作。现在上海的家庭里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电视信号质量随着有线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好,为方便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在家里收视、或就近有组织收视。收视点可设在楼组里,可设在村居民小组的某一户家里。关键是指定小组收视负责人。居村委通过收视小组组长的组织、联系、督促、检查,以提高收视率。
                          (上海老年教育协会  本课题组)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