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红色社保卡”怎么办
实施“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后,得到了老年乘客的一致好评,但由于该政策出台较为仓促,具体措施不尽完善,加上部分媒体在宣传时解释口径不一,造成许多市民的误解,使“老年人免费乘车”成为乘客投诉的热点。据介绍,962000运管热线的咨询、投诉不断,日均接听50个来电,主要反映的问题是———
没有红色社保卡老人困惑早年支内退休返沪养老的老年人感到比较困惑,对当年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支援内地三线建设,现在退休返沪,但户口仍然在外地,而不能享受优惠政策感到不能理解。其次,由于以红色社保卡为乘车凭证,军队中退休的老年人只有军官证,农村的老年人没有社保卡,均希望管理部门能细化和完善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优惠范围。
老人害怕红色社保卡遗失有部分老年乘客建议,因为社保卡还具有看病就医等其他重要社保功能,卡内还存有医药费等钱款,老年人行动迟缓,记忆力差,万一丢失或被偷,会造成很多麻烦,建议可不可以使用现行的老年证或其他证件来替代,希望能把这件好事办得更好。
老人要求完善社保卡功能部分乘客反映,由于目前社保卡需人工查看,建议针对老人免费乘车的政策,开通新的多功能交通卡,让老人乘车时可轻松刷卡进站乘车,还有如免费乘车时间的设定,进出轨道交通站的时间界定,非高峰时间设定等,以方便老人乘车。
老人司售企业“倒苦水”
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还了解到,因“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的不少细节并没考虑完善,以致老人、司售、企业各有难言之隐———
未领证件,老人尴尬不少70岁以上老人来不及办理红色社保卡,按有关规定在乘车时出示能证明年龄的证件,但没有得到免费优待,还被奚落了一番。一些老年人还反映,自从老年人免费乘车后,部分公交司售人员态度冷漠。本来想坐“免费车”到处去逛逛,但出去乘车次数多了却越来越感到憋闷,也没了出去玩的心情了。还有的老人由于身体还很硬朗,保养得比较好,看起来不像70多岁,乘车时拿出身份证,司机总是拿过去翻过来翻过去查看,还一边开车一边嘀咕。
效益挂钩,司售无奈由于目前老人出行量增加,司机的工作量也相应加大,因而不少司售人员会表现出一些对老人乘客的反感和不满。还有的司机无奈地说,老人喜欢早睡早起、做早运动、喝早茶。难免要和上学的学生和上班一族“抢座位”。一些途经市郊的公交线路老年乘客明显增多,以致出现限制老年人一次上车的人数。而现在大多数公交公司都实行司机收入和营业额挂钩的办法,收入直接从营业额中提成的,因此就出现了“老人乘车越多,司机的收入就越少”的怪现象。
不堪重负,企业诉苦实施“老年人免费乘车”使企业左右为难。一是补贴无法统计,目前,持一切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就能乘车,根本无法统计了解老年乘坐情况;二是对运能的组织带来一定的影响。现在70岁左右的老人身体硬朗,实施免费乘车后纷纷结伴出行、走亲访友,由于老人出行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公交企业无法安排行车作业时间;三是担心老年人乘车导致受伤事故频发。实施老人免费乘车后,老人出行的频率上升,在行车过程中容易造成老年乘客受伤事故增加,由此产生的医疗费和赔偿金,导致公交企业非生产性开支增大。
大家动脑筋把好事办好
一些市民与读者希望有关部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老人免费乘车”政策———
发放专用乘车卡建议发放专用的交通卡或老人享受公共福利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IC卡,其好处是:一是方便老人,提高使用效率,同时也能防遗失社保卡带来的麻烦;二是增强防伪能力,当老人离沪、去世或优待证丢失以及故意重复申领时可以及时通过电子手段阻止证件继续使用;三是可以准确记录优待老人乘交通工具、出入公园和文化体育艺术场馆等数据,便于政府贴补公交等相关部门,并为完善相关的公众福利政策及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科学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安装检验社保卡的专用设备如不换发统一的乘车卡,在公交车和每个地铁车站装上检验社保卡的专用设备,只要一插进社保卡,就可以读出基本信息,方便老年人使用及验卡,同时也方便客流统计与分析。
建立老人乘车保险机制通过建立老人乘车的人身保险机制,倡导免费乘车的老人,自觉办理“乘车意外伤害保险”。要寻求保险公司的支持,设立有关的保险项目,为老人免费乘车分担风险。同时,建议由政府、老龄委和公交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老年人免费乘车事故赔偿基金。在事故发生后,可由保险公司和赔偿基金予以赔偿。
对公交企业给予补偿为使老人免费乘车政策能长久顺利执行,政府宜对相关公交企业提供相应的补偿。让红色社保卡增加可以统计老人乘各种交通工具的数据,以此作为政府对企业进行补偿的依据。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专项财税补偿措施,或通过减免部分税费等方式对企业给予补偿。
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管理针对部分公交线路和司售人员服务质量差等情况,要加强现场执法检查和行业管理,对特别严重侵害老人利益的司售人员要从严考核,通报批评,以至列入线路经营权考核,形成尊老敬老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