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下午1时30分,“国际化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上海论坛在华纳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上海市社区教育领域的各级领导、专家,与各区街镇及国际友人代表一起参加了此次会议。
上海市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重要项目之一、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镇建设分类指导工作项目之一、上海市闵行区建区二十周年庆祝活动之一,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闵行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的为指导单位,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闵行区教育局、闵行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推进学习化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为主办单位,闵行区虹桥镇人民政府、闵行区虹桥镇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为承办单位。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专家有: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副主任、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上海终身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终身教育处副主任、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庄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施凯,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杨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楼一峰,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姚爱芳,闵行区教育局局长王浩,闵行区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隋明,虹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卢国庆,虹桥镇副镇长蔡静怡,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高志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和海归人士纷纷在上海置业安家,成为活跃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国际化社区”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步深入人心。针对这些国际化社区,市民学习的需求有哪些与普通社区不同的特点?怎样理解国际化社区的社区教育?国际化社区建设对于社区教育有怎样的诉求?社区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化社区建设?是此次论坛上提出和探讨的主要问题。
论坛通过领导发言、各区交流、专家点评、国际友人访谈等不同形式环环相扣,从领导、专家、社区教育的实践者和受益者等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对“国际化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这一主题的看法。
虹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卢国庆作为承办单位领导为论坛致开幕词,他指出,建设国际化社区,重在以文化建设激发社区个体与群体的归属感、凝聚力,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士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近几年,上海不少国际化社区在抓社区环境生态性、管理品质国际性的同时,着力于居民精神需求和人文环境的互动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的社区教育工作日益得到重视,成为国际化社区建设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闵行区教育局局长王浩代表闵行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闵行区教育局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王浩表示,国际化社区建设不仅是城市国际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断形成“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国际化社区教育的“实践特色”、“区域特色”和“时代特色”。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施凯作为社区教育领域的专家,做了长达30分钟的报告,系统地介绍了上海的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以及关于国际社区教育的若干思考。
随后,闵行区虹桥镇副镇长蔡静怡、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徐汇区徐家汇街道、长宁区周家桥街道、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等5位代表交流发言,充分体现了各区县在社区教育实践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会议上,六位国际友人的现场访谈让大家听到了来自国际化社区的真实需求,为社区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化社区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主办单位特别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对各区县交流发言作专家点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终身教育处副主任、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庄俭亦就今日的专题研究谈了自身的启发与感悟。
最后,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副主任、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上海终身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宏讲话,高屋建瓴地从战略的角度肯定了各区县对社区教育工作所作的努力,对今日论坛所提供的全新交流平台赋予高度赞扬。同时强调,为了更好的促进国际化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需进一步建立适应国际化社区建设的社区教育工作理念,主动增强社区教育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国际化社区的社区教育相关研究与探索,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社区教育服务,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将国际化社区的发展同学习型社会建设、开放大学建设以及学分银行建设进行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