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扬的旋律中感受高雅艺术之美
湖南社区选送参加上海市民文化节演奏大赛的团队进入百强
市民演奏大赛从启动到决赛历时近2个多月左右,吸引了全市器乐爱好者的报名参赛,演奏大赛不设门槛、不限年龄、不限职业的赛制,给了那些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普通百姓搭建了展示的舞台,让每一个平凡的你、我、他都能成为闪亮的“民星”。湖南社区选送的由孙文研带领的湖南街道江南丝竹团演奏的古筝与笙笛重奏的《月儿高》、小合奏《梵王宫》就是这样的闪亮的“民星”。
孙文妍教授是已故中国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孙裕德的女儿,其自幼深受民族音乐的熏陶。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筝专业,1959入上海音乐学院,师承浙江筝派大师王巽之,同时先后经过曹正、任清之、高自成、郭鹰、王省吾、林毛根等各派名家指点。
孙文妍教授与其夫何宝泉教授一起编著出版多本古筝演奏教程,撰写发表了近十篇论文。她曾先后赴日本、南斯拉夫、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演出、讲学和举办独奏音乐会、师生音乐会及讲学,退休后,孙教授担任了上海国乐研究会和湖南街道江南丝竹团(湖南街道国乐研究会)负责人,同时她也是上海市级笫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徐汇区优秀文化志愿者。数十年来,孙文妍教授和爱人何宝泉及其家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弘扬国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孙文妍教授坚持弘扬江南丝竹的传统,继承和发扬江南丝竹的传统演奏,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江南丝竹以及古筝文化的普及,自从在社区成立湖南街道江南丝竹乐团后,定期开展活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演奏人才。孙教授所带领的湖南街道江南丝竹队以其正宗的江南丝竹韵味、精湛默契的娴熟技艺,在长江三角洲的会演中,在国际国内各项赛事中屡获殊荣。2012年,该团体参加上海江南丝竹比赛,荣获金奖。2013年,参加在南京举行的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并获得全国邀请赛的金奖。乐团曾被《华东画报》、《生活月刊》等杂志专页介绍。在徐汇区妇联和徐汇区文化局举办的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徐汇区家庭音乐会大赛上,孙文妍教授携儿子和女儿一起代表湖南街道的家庭参赛,一曲古筝三重奏《草原牧歌》博得了满场热烈的掌声。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器乐演奏大赛从徐汇区选拔赛到上海市决赛,孙文妍教授和她的团队演出的古筝与笙笛重奏的《月儿高》、《梵王宫》获得了“百支优秀市民乐队”的荣誉称号。
今年6月,孙教授的爱人何宝泉教授不幸逝世,在全家悲痛的日子里,孙教授和她的儿女们为了完成老人的遗愿,想把何教授逝世后亲朋好友送的奠仪拿出来做古筝艺术基金会。
孙教授虽已是70多岁的人了,她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都是屡获殊荣的乐者,但她还一直在为社区文化工作倾注她全部的热情,贡献她作为一个乐者所能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为了让这支上海地区技艺精湛的丝竹团体能延续下来,她无怨无悔地默默为这支丝竹队奉献了30余年。她的行为感染了在教师的儿子和女儿,使他们也自觉成为这支团队的成员,担任起了中华民族优秀瑰宝——丝竹音乐的传承者、社区文化工作的志愿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孙教授高尚的个人品行和高超的古筝技艺,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了一位乐坛泰斗风范。
“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这朵来自民间的音乐奇葩将愈来愈为人们所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