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报告是在由市教委、市民政局组织的对6.7万名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老年人对老年教育设施的满意度、老年人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老年教育如何适应老年人的学习习惯、市郊老年人对老年教育需求的差异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老年教育的一些设想。
上海已于1979年在全国率先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市总人口数19.28%。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章”,没有完备的老年教育,就不可能构建健全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此,我们根据市教委、市民政局领导的要求,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就本市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问题,于2005年3月,组织了对本市各区县及4所市级老年大学6万多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为统计分析的需要,本次调查按人口居住及其经济和人文环境分为:市中心区(含黄浦、卢湾、静安、徐汇、长宁、闸北、虹口、杨浦等9个区);近郊区(含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新区等4个区);远郊区(含南汇、奉贤、青浦、松江、金山、崇明等6个区县)。同时,将老年大学、老龄大学、退休职工大学、老干部大学4所市级老年大学作为学校组。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得到了支持
本次调查,由于得到了区(县)、街道(乡镇)老龄、成人教育机构和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的大力支持,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67985份,其中来自19个区(县)及其街道的组织调查各3000份,4000份来自市级4所老年大学。如图:

从上图可知,有16个区(县)超额完成了问卷调查的任务,其中虹口区、浦东新区和崇明县超过了4000人,4所市级老年大学都超额完成了任务,老龄大学完成的问卷调查达1500多人。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看,此样本材料具有地域的客观性、真实性、代表性、层次性、人本性等主要特点。
(二)调查样本分析
对于被调查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我们的主要选项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和退休前的职业等。从汇总的数据看,可以说达到了区域分布广、有代表性等要求。
——性别比比较均衡。被调查的67985人中,男性老年人33388人,占总数的49.1%;女性老年人34597人,占50.9%。从区(县)和学校的数据分析,老干部大学、金山区、崇明县被调查对象中的男性比例高于60%,分别为:67.3%、65.7%和60.7%,而退休职工大学、老龄大学和徐汇区的男性比例低于40%,分别为:30.4%、34%和36.5%。
——年龄分布比较合理。在64758人中,50-59岁的22946人,占35.4%;60-69岁的27291人,占42.1%;70-79岁的11888人,占18.4%;80岁以上的2633人,占4.1%。表明,被调查对象在60-79岁之间者居多,他们恰恰是接受老年教育的活跃分子。

从采集的数据分析显现,不同区(县)、老年学校被调查对象年龄存在差异。以市退休职工大学、闸北区及其老龄大学为例:被调查对象中,50-59岁的人分别占51.9%、48.8%和45%,即这三个单位的被调查对象年龄偏低,而老干部大学因学校的性质,被调查对象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1.9%。
——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仍然偏低。调查问卷填写“文化程度”一栏的62084人中,有文盲11401人,占18.4%,半文盲11618,占18.7%;小学文化程度的10329人,占16.6%;初中12697,占20.5%;高中8994人,占14.5%;大专4046人,占6.5%;,本科2999人,占4.8%。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十分之一。下图所示:

从区(县)及学校的数据分析,小学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依次为中心区、学校组、近郊和远郊,分别为39.5%、42.5%、56.2%和76%,郊区老年人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高,所占比例高于75%的区县为青浦区、金山区、松江区和奉贤区,分别为75.1%、77.8%、78.6%、80%。老年人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低的区县为静安、卢湾和徐汇,分别为17.6%、22.3%、23%。
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依次为学校组、中心区、近郊、远郊,分别为27.9%、15.1%、8.2%、3.8%,即4所老年大学中的老年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较高。老年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较高的单位是老龄大学、老干部大学、卢湾、静安、徐汇和退休职工大学,分别为35.9%、31.5%、25.8%、25.4%、22.5%、20.2%。而比例较低的是青浦、奉贤和松江,分别为1.8%、2.9%和3%。
——大多数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在调查问卷填写“健康状况”一栏的60592人中,有23010人表示健康状况较好,占38%;有33017人表示健康状况一般,占54.5%;有4565人表示健康状况较差,占7.5%。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区(县)无太大差异,仅卢湾区表示健康状况较差的人达11.7%,其他区县都比较均衡,但学校组表示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的比例明显高于区县,特别是老干部大学、退休职工大学和老年大学,分别为14.5%、12.4%和11.2%。
——被调查的对象有较广泛的职业分布。在调查问卷填写“职业”一栏的60476人中,退休前是工人的22454人,占37.1%,农民17650人,占29.2%,机关干部4563人,占7.5%,军人929人,占1.5%,文艺工作者1201人,占2.0%,企业管理人员4144人,占6.9%,教师4303人,占7.1%,医务工作者1028人,占1.7%,工程技术人员2002人,占3.3%,工商业者1120人,占1.9%,其他2283人,占3.8%。
从上述数据可知,被调查的对象的职业有较广泛的分布,但从区县和学校的数据可看出,部分区县和学校所涉及的调查对象面还不广,如:黄浦区被调查对象中机关干部占16.7%,卢湾区、杨浦区和南汇区被调查对象中教师分别占32.4%、20%和16.6%。
学校组的调查对象中,机关干部的比例大大高于区县,达19.9%,说明在校学员中,机关干部的人数有较大比例。
二、对社区开展老年教育的需求分析
为了了解市民对社区老年教育需求的情况,我们对开展老年教育的可能性、满意度、参加学习的目的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从老年人回答的情况看:
(一)对老年教育需求程度的分析
——退休后大部分老年人在家里从事家务劳动,他们完全有时间参加老年学校的学习。经统计,在60257人中,继续有工作的为17383人,占28.8%,在家从事家务劳动的28627人,占47.5%,参加学习的8371人,占13.9%,从事其他活动的5876人,占9.8%。

从区县的数据分析,在家从事家务的人的比例远郊最高,其次为近郊和中心区,其比例分别为54.6%、49.7%、44.1%,特别是南汇区为63.7%。而参加学习的比例则反之,中心区最高,其次为近郊和远郊,其比例分别为15.7%、13.4%和7.3%。
——大部分老年人认为开展老年教育是必要的。据统计,在50831份调查中,认为“十分必要”的25464人,占50%;认为“有必要”的18683人,占36.8%;认为“无所谓”的5776人,占11.4%;认为“没有必要”的908人,占1.8%。

从区(县)数据分析,认为老年教育“十分必要”的比例学校组最高,达70.9%,其余依次为中心区、近郊和远郊,分别为53.5%,49.9%,41%。
在区(县)中,认为老年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比例最高的是闵行区和徐汇区,分别是59.5%和59.1%;最低的是青浦区和松江区,分别为34.7%和37.4%。而认为“没有必要”的比例最高的是崇明县,为5.2%,最低的是虹口区和黄浦区,分别为0.3%和0.4%。
——大多数老年人愿意参加老年学校的学习。在58405份调查中,表示“愿意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为32646人,占55.9%,其中“已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5154人,占8.8%;表示“不愿意”的12980人,占22.2%;对是否参加抱“无所谓”态度的7625人,占13.1%。

个别区(县)表示“不愿意”参加老年教育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较高。如:南汇区高达39%。而表示″愿意″参加老年教育的比例超过60%的区(县)是闵行区、嘉定区、徐汇区、普陀区和杨浦区,分别为64.7%、64.2%、64.1%、61.3%和61.1%。
——曾经参加过老年教育的老年人占被调查对象的大多数。有47437人表示曾经参加过老年学校的学习。其中,参加过半年及以下学习的人数为23913人,占50.4%;参加过一年学习的有14245人,占30%;参加过二年学习的有4246人,占9%;参加过三年学习的人有2845人,占6%;参加过四年及以上学习的人有2188人,占4.6%。
从上图可知,大多数老年人都仅参加过半年时间的学习,参加学习的时间越长,人数也就越少,四年以上的比例依次是学校组、中心区、近郊和远郊区,分别为14.2%、5%、3.1%和1.9%。
——老年人不能参加老年教育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47533人明确表示了自己目前无法参加老年教育的原因。其中,仍在工作的13628人,占28.7%;自己在家里学习的11215人占23.6%;由于健康原因而无法参加学习的5165人,占10.9%;由于费用的原因而无法参加学习的3695人,占7.8%;由于家务忙而无法学习的6204人,占13.1%;自己安排其他活动的5488人,占11.5%;不知道有老年教育的1465人,占3.1%;认为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的673人,占1.4%。
从这组数据可知,近40%的老年人还在工作或自己有活动安排,近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在家里自己学习,有5%的老年人不知道有地方学或无兴趣,还有30%的老年人因健康、费用、家务等原因无法参加学习。
(二)老年人对老年教育满意度的分析
——老年人对居住区周围是否有老年教育场所了解不多。在56922份调查中,有33352人认为在其居住区周围有老年教育场所,占58.6%;有20872人认为在其居住区周围没有老年教育场所,占36.7%;有2698人不知道有老年教育场所,占4.7%。也就是说,有40%以上的老年人不知道或认为居住区周围没有老年教育场所。
从区(县)看,认为有老年教育场所的比例近郊高于中心区分别为64.5%、63%,远郊则较低,为49.2%。知晓率最高的是徐汇区、嘉定区和静安区,分别为71.4%、71.2%和69.3%。而奉贤区只有43.2%的人认为其居住区周围有老年教育场所,有17.9%的人不知道其居住区周围有没有老年教育场所。
——政府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58714份调查中,认为所在街道(乡镇)“重视”老年教育的有23902人,占40.7%;认为重视程度“一般”的25309人,占43.1%;认为“不重视”的5830人,占9.9%;认为“不知道”的3673人,占6.3%。
从对区(县)的数据分析,认为“非常重视”的比例中心区高于近郊和远郊,分别为45.2%,44.1%和32.8%。其中,虹口区与闸北区比例最高,为50.8%和50.1%;比例最低的是南汇区和卢湾区,分别为21.8%和31.2%。而认为“不重视”的比例最低的是虹口区、静安区和徐汇区,分别为4.5%、4.6%和4.7%。比例最高的是崇明县和南汇区,分别达20.7%和20%。
——老年学校的教学设施仍需进一步改善。在49325份调查中,对目前老年学校的设施表示“满意”的有18812人,占38.1%;表示“基本满意”但仍需进一步改善的25096人,占50.9%;表示“不满意”的5417人,占11%。

对老年学校的设施表示满意的比例最高的是虹口区,为44.4%,比例最低的是崇明县,仅为25.9%,而崇明县不满意的比例高达25.7%。
(三)对怎么开展老年教育的分析
——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老年教育应由政府来组织推动。在54688份调查中,认为“应由政府来组织推动”的为30615人,占56%;还有7926人认为“应由政府提供教育场地”,占14.5%。两项合计比例超过了被调查对象的70%。而认为老年教育“可由社会自发组织”的不到30%。
——上课与讲座仍应是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在66695份调查中,对各种教育形式的选择见下图:

从老年人对教育形式来看,选择上课和讲座分别为29.9%、27.4%,两项合计比例达到近60%;选择电视和广播的分别为16.1%、7.3%,两项合计比例近25%;对其他几种学习形式的选择人数较少。
从区(县)的数据分析,19个区(县)中,选择上课与讲座比例超过50%的有17个区(县),只有奉贤区和松江区对这两项选择的比例为33.9%,但这两个区县对电视和广播的选择比例高达47.7%;对这四项的选择19个区(县)都超过了75%的比例,最低的是普陀区,为77.5%。
——老年人每周参加老年学校的学习以一至二个半天为宜。在46878份调查中,有23637人选择每周学习一个半天为宜,占50.4%;有18582人选择二个半天,占39.6%;选择三个半天或四个半天的仅为7.7%和2.3%。
从区(县)的数据来看,选择一至二个半天比例最低的为浦东新区,但也达到84.9%,最高的为虹口区,达95.6%。
——老年教育的收费应以低收费为主。对老年教育的收费,以每学期收取50、100元等6个不同的档次,具体人数如下:
从上图可知,选择50或100元的占被调查人数的91.7%,有17个区(县)对这两项的选择超过90%,比例最低的为浦东新区,也达到84.5%。而其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65.1%,19个区(县)选择此项的比例都高于55%。
——老年人到老年学校参加学习是以愉悦身心、完善自我和结交朋友为主要目的。见下表:
从上表可知,愉悦身心、完善自我和结交朋友是老年人参加学习的主要目的,从对19个区(县)的分析,选择这三项比例超过90%的有虹口区、青浦区和浦东新区,虹口区为97.2%,最低的是崇明县为82.2%但崇明县的学习技艺的比例为全市最高,达9.2%。从中心区、近郊和远郊的对比分析,选择前三项的分别为:88.3%、89%和85.3%,近郊与中心区相差不大,远郊比例略低,而选择学习技艺的远郊略高于近郊和中心区,即远郊区的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学习仍带有学习生产技能的目的。
——大多数老年人参加学习后感到增长了知识,促进了身体健康。在47621份调查中,有24218人认为学习后增长了知识的,占50.9%;有15193人感到学习后对身体健康有益,这两部分人占被调查对象的82.8%。
从区县的数据来看,老年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比较一致,19个区县对这两项选择的比例都超过75%,最低为崇明县(75.8%),最高为虹口区(92.6%)。
三、对老年教育课程内容的分析
为了了解老年人对学习内容的需求,我们按目前老年学校普遍开设的时政、书画、文学历史、文艺、体育、医疗保健、家政、旅游、外语、信息技术、经济、兴趣、技能、收藏等14大类56门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老年人的学习以医疗保健类、体育类、文艺类、时事政治类和家政类为主。根据老年人对十四类课程的选择,选择这五类课程的人数排在前五位,按中心区、近郊、远郊和学校组分类,19个区县对五类课程的选择完全一致,学校组的差别是书画类取代了家政类。具体人数见下表:
(二)对具体课程的选择,56门课程中排在前20位的是:

从对中心区、近郊、远郊和学校组的数据分析,有16门课程的选择是一致的:旅游、心理保健、书法、烹饪、太极拳、法律、马列班、中医保健、养花、声乐、歌咏、外语初级、国画、古诗词鉴赏、名篇赏析等。
中心区的选择中,前20位的有计算机、摄影、股市、古玩等,近郊有形势政策、理财、插花、种植等,远郊有计算机、等级工、种植、科普等,学校组选择有外语中级、摄影、计算机、插花等。
从上述分析可知,老年人对课程的选择基本还是以修身养性、保健及与生活有关的一些知识为主。
四、老年人对广播、上网、看报
等情况的分析
(一)大多数老年人有收听广播的习惯。据对47086名老年人的调查,有32188人经常收听广播,占68.4%,即占老年人的三分之二,而且,中心区的比例明显高于郊区,其比例分别为中心区73.5%、近郊68.8%、远郊61.8%,从区县对比看,最高为杨浦区79.3%,最低为崇明县55.5%。
老年人收听广播的习惯一般在上午,据统计,在上午收听广播的占50.5%,下午收听广播的占27.4%,晚上收听广播的占22%。市区和郊区总体比例上无大的差异,但按区县分,最高是杨浦区为57.5%,最低是松江区和奉贤区为45.2%。收听广播的时间一般为半小时,这部分人占56.9%,一小时左右的占36.3%,二小时左右的仅6.9%。
(二)看报也是老年人的一大爱好。在46817人中,经常看报的有27700人,占59.2%,很少看报的14203人,占30.3%,不看报的仅占10.5%。看报的爱好市区与郊区的差异较大,经常看报比例最高的为学校组,其余依次为中心区、近郊和远郊,其比例分别为75.4%、68.1%、57.4%和42.3%,区县中比例最高的为徐汇区(76%),学校中比例最高的为老干部大学(82.1%),最低的为崇明县(33.6%)。
对看报内容的选择依次为新闻(44.5%)、财经(18.5%)、文艺(11.3%)、保健(10.8%)体育(6.4%)、知识(6.7%)、其他(1.8%)。而看报的时间与收听广播的时间基本相同。
(三)喜欢上网的老年人在老年人中有较大的比例。在37996人中,经常上网的有12707人,占33.4%,很少上网的10734人,占28.3%,不上网的14555人,占38.3%。
经常上网的比例市区与郊区无大的差异,但上网比例最高的南汇区(45.1%)和比例最低的松江区(22.1%)差异较大。上网喜欢看的内容与看报的内容无差异。上网的时间一般也在一小时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