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帕金森病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今年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1997年,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将每年的4月11日设立为“世界帕金森病日”,因为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又称麻痹震颤,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体,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450万帕金森病患者,中国就有220万患者。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7%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患病率达3%-5%。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且每年新发病例近十万人。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我国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
二、帕金森的病因与表现症状
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目前未明。临床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这也可能是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帕金森病是慢性的渐进性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在刚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并不明显,患者只有一些模糊的不适感。常见的表现症状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是“抖、慢、僵、倒”——即静止性震颤(静止时手、腿不自觉的抖动);动作、反应、语速变得缓慢;肌肉僵硬不自然(包括头部前倾、肢体僵直等)和平衡能力下降导致跌倒。非运动症状有嗅觉减退、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便秘等,疲劳感和疼痛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对生活质量有影响,但并不危及生命,因此往往得不到重视。对于帕金森病,我们要牢记八字方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三、帕金森病的日常防护
1.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降低帕金森病发病率的根本措施,维持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非常重要。
2.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定期复查。
3.日常多吃谷类和新鲜瓜果蔬菜,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每天保证6-8杯水。
4.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如步行、慢跑、爬楼梯、游泳、骑自行车、跳舞、下棋、打太极拳等。坚持锻炼对帕金森病患者相当重要,不仅可以延缓病程,也可以改善中轻度帕金森病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和步行能力。
5.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避免悲观、失望的心理。尽可能积极配合治疗,加强锻炼,多讲话,扩大交流范围。
6.坚持生活自理,尽量不依赖家人。多动手动脑也有利于延缓病程。
在对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单靠患者个体的孤军奋斗是不够的。除了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