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大宁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承办,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支持的静安区“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中秋”主题活动温情启幕,吸引了众多热爱传统文化的社区居民热情参与,共赴中秋文化之约。
非遗文化讲师以生动的讲解,揭开宋锦的神秘面纱。宋锦历史悠久,素有中国“锦绣之冠”的美誉,它既凝聚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与精神内核,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价值深厚。而圆润饱满的葫芦,则象征着“福禄绵长”的吉祥寓意,寄托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祝愿。
从宋锦布料的甄选裁剪,到与葫芦挂饰的巧妙结合,再到流苏制作,讲师逐步演示,每一步都倾注着居民的专注与热情。当融合宋锦工艺与葫芦元素的精美作品完成时,现场响起欣喜赞叹,大家都沉浸在手作之趣与非遗之美的愉悦体验中。
这些“福禄双全”葫芦挂件,既可装点居室添雅趣,亦可赠与亲友传心意,让传统文化在指尖流转间传递脉脉温情。
9月26日,由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承办的2025年度静安区“静美‘实’尚”项目——“我们的节日·中秋”非遗传承手作行主题活动,在大宁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行。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文明培育创新融合,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深度挖掘社区内可亲、可敬、可学的好人好事,以新时代榜样为标杆,传递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活动伊始,非遗手作讲师以“月满情浓,文化流长”为主题,声情并茂讲述并结合丰富经典典故,娓娓道来中秋传统文化,带领社区居民回溯中秋文化悠久渊源。
国风书灯制作环节,讲师对书灯的细节修饰到灯光调试,每一步都细致入微的讲解与演示,居民们认真聆听,记录要点,在摸索中体会传统工艺的魅力。经过精心制作,一盏盏独具匠心、散发着温润光晕的国风扇形书灯逐渐点亮。
与此同时,以“照亮‘宁’身边的好人好事”为理念的“好心人爆料站”特色活动也同步推进,邻里间日常互帮互助的暖心善举,或是长期默默服务社区的社区达人事迹,居民都可通过自荐或推荐的方式,分享家风建设、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身边故事。这不仅为“大宁好心人”搭建了故事传播平台,更以先进典型榜样力量为引领,让更多人发现并传递身边的美好。
大宁国际商圈妇联邀请上海市白玉兰开心家园家庭服务社资深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姚晋红开展《跳好双人舞——幸福婚姻经营之道》专题讲座,通过引导参与对象正确认识两性差异,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处理冲突的模式,在婚姻里学会尊重与付出,为家庭建立“爱”的账户来增进和谐家庭关系。
灵石活力街区妇联开展DIY彩绘玻璃杯活动,来自街区的小姐姐们以迎中秋为主题,以玻璃杯为载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小姐姐们神情专注,勾线、上色,一簇簇桂花肆意绽放,一只只玉兔跃然而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杯子新鲜出炉。在手绘活动中发现生活之美,感受创作之乐,展现新就业群体女性的巧手与风采。
此次中秋主题活动,既是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也是社区文明的生动实践。居民们在感受中秋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借助“好心人爆料站”创新载体,积极扮演“文明发现者”的角色,让那些隐藏在社区角落、邻里之间的暖心瞬间得以被看见、铭记与传颂,推动“人人做好人、好事人人夸”在社区蔚然成风。这份文化的浸润与文明的温度,也让这个中秋佳节更具深意与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