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一面跨越时空、永不褪色的鲜艳旗帜,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进—步激发教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引导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教工爱岗敬业、岗位建功,近日,梅锦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工参与梅陇镇人文行走专场活动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参观学习。
5月9日下午,教工们来到“人文行走 七彩梅陇”红色足迹篇游学点之一的李斌工作室,它位于莘朱路2188号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内,工作室建筑面积为504平方米,为了满足新产品开发、技术工艺攻关、军工产品研发的需求,工作室专门配备了9台机床设备。
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李斌和陈勇的事迹。李斌于1980年参加工作,车间一线始终是他最投入的人生舞台。他凭着“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朴素信念、始终如一的行为和品质,诠释着新时代“工人”的精神内涵:敬业、钻研、创新、奉献,他是我国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工人的榜样。2019年2月份,由于领衔人李斌同志去世,徒弟陈勇传承并担任工作室的领衔人,陈勇被评为2019年上海工匠,工作室目前人员配置10人,主要由技术工艺人员和数控技师组成。据统计,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完成创新成果316项,其中新产品开发及工艺攻关148项,专利申报216项.......这些为企业节约或创收了几千万元。工作室先后被授予“上海电气首席技师工作室”、上海市“首席技师工作室”001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及上海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示范型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李斌工作室发挥着传、帮、带、教的作用,通过示范引领,阶梯式培养传承人才,传递工匠精神。
在观看视频介绍交流、实地工作室参观的学习中,工匠陈勇老师和大家近距离面对面交流,亲切低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得交流中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持之以恒的劳模精神带到自己工作中去,始终保持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坚守初心,践行教师使命,彰显时代担当。
5月10日下午,教工们一行又来到了“人文行走 七彩梅陇”金色文化篇游学点之一的杨生美船模曹行展示厅,它是闵行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船模型制作”为主题的集陈展、体验互动、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设在上海市闵行区联曹路838号,总面积300平方米,共收藏非遗物件100余件。
杨生美老师是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船模型制作传承人,闵行当代工匠。杨老师是一位力求完美的匠人,小到船模上的一根桅杆,甲板上的一颗铆钉,不论制作程序多么繁琐枯燥,他都甘之如饴,心无旁骛。
杨老师热情洋溢地带领大家参观了船模展示厅。船模展示厅陈列着大小不一的船模,个个精工细作、气势恢宏,这些都是杨生美老师的非遗作品。他兴致勃勃地介绍了每艘船的历史,并为祖国航海事业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每一艘船模的诞生,都见证了中国古代航运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大融合。在场的每个人深受鼓舞,也深深感受到杨老师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本次劳模工作室人文行走参观学习活动,使教工们近距离感受到劳模工匠的精神风貌和卓越成就,对推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创新、提升教工职业素养和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引导市民在人文行走中寻找、发现、参观、记录、体验、分享,从而“感受”“感知”“感发”这些人文景观、人文知识,边走边思考,边走边学习,这正是人文行走活动的意义所在。后续“人文行走 七彩梅陇”活动将继续组织各人群在行走中看家乡、读人文、品风尚、振精神、提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