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2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上海百姓的新年希望
2007年01月05日 来源:[作者]叶锋 王蔚 [选稿]王翔玮 [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 2007-01-05 07:07:10 浏览次数:130
 2006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的一年。在新年到来之际,记者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记录他们过往的经历和感慨,倾听他们对未来的梦想和期待。
  
  “希望物价不要涨了”
  
  家住上海虹口区洛阳新村的陈丰梅对柴米油盐的涨价很是敏感:“昨天在菜场买菜油,10斤装的‘金龙鱼’要42元钱,记得9月份只要30多元。还有青菜,也涨到1元5角1斤了。”陈丰梅7年前和丈夫双双从上海一家国营钟表企业下岗,后在社区居委会担任“就业援助员”,丈夫则在小区做保安,夫妻俩目前每月收入总共不到2000元。
  
  记者点评:
食品油涨价了,菜肴里的油只好少放一点;地铁涨价了,宁愿换坐公交绕一些远路;公交车改成空调车后票价增加,不如多等候10分钟,看看是不是下一班车不带空调……物价上涨对高收入人群来说无关痛痒,但对这个城市里数十万生活困
难人群而言,则可能牵动生活的全部。
  
  展望我的2007年:“希望新年里物价不要涨了,政府更多地关心生活困难群体。”
  
  “希望能‘拼’到一套两居室住房的首付”
  
  来自湖北潜江农村的刘晓强大学毕业后已在上海工作了4年。虽然在很多老乡看来,能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找到体面的工作并取得户籍,无疑令人称羡。但过了4年租房生活后,对自有住房的渴望让这位“新上海人”在2006年焦虑重重。
  
  记者点评:上海市精神文明办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20.6%的“新上海人”认为“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需要1-5年,32.6%的人认为需要6-10年,有33.3%的人认为需要10年以上。居高不下的房价是许多城市“移民”心中的痛。
  
  展望我的2007年:“相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平抑城市房价一定会有成效!再拼一年,争取赚够一套两居室新房的首付!”
  
  “希望空巢老人不再孤单”
  
  “昨天女儿还发来‘伊妹儿’,问我镶牙的事。”75岁的许耀广已经学会了上网。在上海闵行区春意苑小区的家中,他和老伴每周都会和远在美国的女儿、女婿互发电子邮件。“以前和老伴两个人呆在家里很寂寞,和女儿打国际长途又舍不得花钱。”11月,许耀广参加了上海某网站为老人举办的上网培训班。一个多月后,他在网上收发邮件、浏览新闻已经驾轻就熟。他说:“上网让我的晚年生活充实了许多!”
  
  记者点评:据统计,目前上海260多万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73万是和子女分开居住的“空巢老人”。迄今已有10万余名老人通过“扶老上网”工程走进了网络世界。
  
  展望我的2007年:“希望新年里能再学些处理数码照片的技术,比如Photoshop软件,也希望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生活不孤单!”
  
  “希望老百姓知道‘养命钱’是怎么花的”
  
  家住浦东新区崂山东路的老会计师张铁彪今年63岁,退休已两年的他自称“百姓位卑,未忘忧国”。2006年,他对媒体披露的社保基金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截留等问题,“几乎天天都在关注”;对政府查处贪腐的有力措施,他“举双手赞成”。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来关注、监督国家公共事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社保基金、医保基金等,事关13亿人的权益呢。”
  
  记者点评:2006年,一桩桩“社保案”接连曝光,一个个贪官牵连而出,事关广大百姓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养命钱”,唤起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关注。
  
  展望我的2007年:“我希望医保基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等公共事业资金的账目能够向社会公开,只有公开透明才有利于社会监督。”
  
  “我希望是‘居住’而不是‘暂住’在上海”
  
  来自安徽肥东的秦良来上海近1年,已在3个工地打过工,用他自己的话说“也算是为城市建设作出过贡献”。但手中拿的“暂住证”似乎总在提醒他:他并不属于这个城市。“暂住证”的背后,是对外来人口相关权益保护的缺失。
  
  记者点评:实际上,“在上海居住的非本市户籍的境内人员”都可以申领“居住证”。在许多城市,居住证保障了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享有相同的基本权利,这在城乡樊篱依然存在的中国社会,是个值得称道的进步。2006年底,容量达1000万人信息存储的上海居住证信息系统项目全面启动,居住证制度将成为上海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的核心手段。
  
  展望我的2007年:“我希望能不受歧视地居住在城市,我希望城市欢迎并保护我们外来工!”
  
  “希望新年礼物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7场招聘会,50多份简历,3次面试,0个机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会展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许黎樱在年底有些郁闷。她说,自己是学生会干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要么是拒绝别人,要么是被别人拒绝,“为什么找工作这么难”?
  
  记者点评: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在年底,无数个许黎樱们无暇留恋即将告别的大学生活的美妙,而是在一次次“网申”、一场场招聘会、一个个实习单位之间奔忙不已。
  
  展望我的2007年:“我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渴望一份新年礼物,我希望我的礼物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热点推送 更多>>

剪纸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被广泛传承。


近日,学校陆续传来佳音,《工笔画介绍》《透过堂号看家风》《中国古桥介绍》《木贴画作品教学》等四门课程被上海电视台“金色学堂”频道录用,先后在16频道播出。《寻味仓城——品米糕 寻漕运》《松江布与二十四节气》两门课程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学校之间交流互动,4月3日周四上午9:00,在斜土社区学校4楼教室,斜土社区学校、龙华社区学校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每周四清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及预防意识。8月15日,田林十一村居民区邀请街道禁毒办的杨警官在田林十一村活动室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会,社区青少年二十几人参与。

时间飞逝,为期四周的漫步天平悦行走活动就告一段落了,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大伏天,夏日炎炎,桃源村睦邻点气氛热烈。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7月27日,莱顿社区联合社区学校在同舟职校开展了“手把手做西点”亲子烘焙活动。


为了通过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7月26日上午,莱顿学习点开展了“世界多奇妙”科普电影活动。


6月18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社区教育十年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6月15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第三届老年舞蹈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烈举行。

6月15日,伴随着夏季的微热,一月一度的为民服务日在莱顿拉开了序幕。早上8点,小区志愿者们如约来到了活动地点,早早的为即将开始的志愿者活动做起了充分准备。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