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2011年11月28日 来源:张运辅 浏览次数:155

 

        在老年教学活动中,语言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经验表明,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对教学方法的掌握、对教学过程的安排等。但当这些因素最终体现在课堂教学时,都是要通过教学语言这一中介来发挥作用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实践证明,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教学效果未必都好,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必定语言能力强,有的甚至堪称语言艺术家。可见,努力掌握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显得多么重要。
        在老年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和其他教学一样,教师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曰准确。准确是教学语言的生命,也是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教学用语不准确,就容易把所授知识讲走样或使人产生歧义,造成学员理解的差错或造成新的疑点。这样,就势必招致一堂课的黯然失色乃至彻底失败。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精当,用语合乎语法和逻辑。其次,教学语言要注意分寸,做到措词用语恰到好处。教学语言要有严格的科学性,决不能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语来充当教学语言。其三,教学语言要注意表述定型,前后一致。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定理和结论,要严格按教材的提法进行表述,以便帮助学员巩固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二曰生动。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努力做到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道理形象化,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学员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为了使自己的语言更具形象性,更有艺术魅力,教师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以具体的事例来论证和说明某一问题;恰如其分地运用比喻、比拟来解释阐述某一事理;运用俗语、谚语来表述某些难以言传的知识和道理;以姿势助说话,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讲课最忌呆板枯燥,生动的语言能给教学营造新鲜活泼的氛围,表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有力地吸引学员进入教学的胜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三曰有节奏感。教师要注意声调的变化,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声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轻重有致。教师还应注意控制自己的语速,讲课要用中速,太快太慢均不可取。同时,教师还应讲究“空白”艺术,即有意留下一些停顿,以便让学员咀嚼品味,积极思考,进而收到“无声胜有声”之效。如此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快有慢,有行有止,就形成了鲜明的教学节奏,进而有效地增强教学语言的魅力与吸引力。
        杜甫诗曰:“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有锤炼自己教学语言的决心与毅力,特别是对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来说,更要用生动的语言艺术、得体的教学方法来吸引老年学员,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离退处)
 
 

 

热点推送 更多>>

2019年长宁区老年大学学习团队培训会成功召开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