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养老”是相对于“物质养老”而言,是一种满足于老人精神需求的全新养老服务模式。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在养老需求呈多元化的前提下,社区老人在“物质养老”得到基本满足后,其“精神养老”的需求又日益凸显。如何满足这些老人养老生活中的多元需求,东平养老院积极实行“养教结合”模式,近年来不断提升“物质养老”的同时,同步注重了老人的“精神养老”。
随着老人退出主流社会,他们渐渐处于失智失能状态,特别是进入相对封闭的养老院以后,子女的关心不直接了,原来的人脉关系疏远了,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了,不少老人在处理身边事务和关系中,遇到矛盾或困难时易产生一种“无助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恐慌。针对一些老人在处理家庭关系、卡证办理、关系协调、诉求反映中产生的“无助感”,养老院及时为他们提供支持,让他们在心理上建立自信、思想上激发潜能、行动上提供帮助、资源上给予链接,从而化解了他们心中的担忧,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帮助。老人在养老生活中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在自身不能消化的情况下,如果得不到宣泄,长期压抑也容易形成心理问题。针对老人这一问题,东平养老院这几年以同理心和老人聊天、拉家常,认真倾听他们心中的想法,并在倾听中适时加以疏导,从而使老人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宣泄。养老院一老人在家庭、老人间关系的处理上存在自身的缺陷,因而经常会爆发负面情绪,作为心理师的院长沈志刚,每次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倾听她的诉说。正是在一次次的认真倾听中,沈院长拉近了与老人情感上的距离,从而增强了疏导的有效性。
环境能影响老人对养老生活的感受。东平养老院这几年通过环境营造,不断改变着老人对养老生活的感受,一些老人经历了从进院时的不适应到适应,从情绪上的抵触到热爱。养老院通过净化居室、美化院内环境,提升了老人居住质量。为老人过生日、组织节庆活动、用视频向老人家人展示老人的养老生活、链接老人家人、社会关爱资源等,让老人在养老院能继续感受到亲情、友情和社区大家庭的关怀。开辟生态小菜园、组织户外生态体验,让老人融入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环境的营造,增强了老人的归属感。郁老人更是把养老院当作自己又一个温馨的家,每次家人接他回家想多团聚几天,可他总待了一二天就提前回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