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记录湖南社区优秀历史建筑人文学习团队活动
2015 年1月13日,一个平常的星期二下午,湖南社区优秀历史建筑人文学习团队,团队负责人:陶云飞先生、陈理兆先生、陈伟敏先生,邀请徐汇区图书馆馆长赵健先生,解放日报记者王潇女士参加2014年团队活动年度总结。
2010年成立的这个课程班,由25名退休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平均年龄70岁左右。4年来,在湖南街道社发科科长刘烨、湖南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校长娄易红、崔淑芳老师、吕蕾老师、赵继竹老师、陈艳华老师,徐达老师以及各部门的协调帮助下,从一个普通课程学习班发展成为了上海市特色沙龙学习小组,并且评为上海市老年人学习型团队。
2014年团队进行过8次活动:春季4次,秋季4次。2014年5月,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讲述了武康路历史的讲座;2014年6月,同济大学钱宗灏教授讲述了湖南街道与法租界的关系;2014年6、7月份湖南街道社区文化中心组织关于文化艺术方面的讲座。团队还与上海交响乐团进行学习交流。
上海有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湖南街道有15条。 武康路是其中一条永不拓宽的马路。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福开森先生为照顾法租界的老师们上下班出行方便所以建造此路;之后,法租界为奖励他,用福开森先生的名字命名为福开森路。作家陈丹燕,从小生活在湖南社区,住在五原路。她认为,“上海的武康路变化最少,相比其他地方,上海的变化快的让人受不了。”从上海城市规划馆展示的模型来看,上海到处都是高楼,只有武康路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住宅区。武康大楼,这栋建筑是上海这座城市最有名的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的早期作品。
秋天,湖南街道首创并组织不扫落叶的活动,团队成员作为人文志愿者为观光者、外地游客讲解武康路、泰安路上的建筑与人文知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交流互动,他们觉得很开心。这种生活的态度,包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幸福与快乐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