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细节的变化常预示某种全局性变革的启动与深入。
这几天,南市电厂的轰鸣声渐弱。这家有着110年历史的上海最老电厂,已进入最后倒计时。到今年9月,仅剩的一台机组将正式停产,与这家电厂一起走进历史。在其背后,是上海对小火电关停动了真格:“十一五”期间要关停7个电厂,共计210.8万千瓦机组。
眼下,节能减排正成为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入口”之一。此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左右,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提高40%以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个数据将合解一道增长题。而从中传递出的信号是:上海正加速从“重经济增速”转向“重发展内涵”。
为何选择这三个数据
归类可以看出,55%体现的是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而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3%和40%追求的是经济发展的最小成本和最大效益,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上海经济谋求增长之变无非两个抓手,一是夯实基础,二是抓住关键。因此,用这三个数据勾勒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定位,显然最为恰当。
而数值的确定进一步体现了上海新一届市委班子的世界眼光和务实选择,这是把上海放在全球坐标系中反复比照、深思熟虑后的抉择。
先看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上海的城市定位是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大都市的三产肯定在GDP中占最高比例,目前发达城市这一占比都在7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80%。上海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曾到过52.9%的历史最高值,之后趋于回落,去年是50.6%。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上海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自然引人注目。
再看增长的关键。以3%为例,上海这几年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都是这个水平。